月壤风波起,谣言四散飞,真相何处觅?且看此文析。

近日,一则关于澳大利亚专家要求中国交出“嫦娥六号”带回月壤的传言在网络上闹得沸沸扬扬。这则传言究竟是否属实?月壤的归属权又该如何界定?本文将带你一探究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谣言止于智者:澳大利亚专家并未“喊话”

有网友在社交平台上声称,澳大利亚有位教授对中国“喊话”,认为月壤属于全人类,要求中国必须交出“嫦娥六号”带回的月壤。此言一出,立即引发了广泛关注。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经过仔细核查,我们发现这位被提及的澳大利亚专家名叫理查德·德格里斯,是麦考瑞大学数学与物理科学学院的天体物理学教授。他在嫦娥六号发射之际,曾在研究型新闻网站The Conversation上发表文章,赞扬此次登月任务中“科学无国界”的行为,并称“嫦娥六号的国际参与令人耳目一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章中,德格里斯确实提到了与月壤样本相关的内容,但他只是在陈述中国开展月球样品及科学数据国际合作的态度,即以“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来开展相关国际合作。他并未以强势态度“要求中国将嫦娥六号采集的月壤样本与世界共享”。

二、月壤归属权:国际社会的争议与现状

那么,月壤究竟属于谁?这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问题。

上世纪60年代中期,在美苏冷战背景下,各国签订了《各国探索和利用外层空间活动的法律原则宣言》。1966年12月19日,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外层空间条约》,其中明确规定:“各国不得由国家通过主权要求、使用或占领等方法,将包括月球与其他天体在内的外层空间据为己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尽管《外层空间条约》在协定“确保月球和其他天体仅用于和平目的”及“确保所有人共享外控资源的权利”等事项上做出了规定,但关于月球及其表面资源的所属权问题,国际社会尚未形成一致意见。

1979年,经过长达8年的艰难谈判后,《月球协定》在联合国大会上获得通过。该协定第11条第1款规定:“月球及其自然资源均为全体人类的共同财产。”然而,这一条款并未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迄今为止,在全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只有17个国家加入了该协议,其中不包括任何已经具备探月能力的国家。

三、中国的态度与行动:开放合作,共享惠益

面对月壤归属权的争议,中国始终秉持开放合作的态度。中国国家航天局表示,为了有效地促进月球与深空探测领域的国际合作、联合研究和应用,促进科学成果的国际共享,中国先后制定了月球样品管理办法和月球样品及科学数据的国际合作实施细则。

在嫦娥六号任务新闻发布会上,国家航天局国际合作司副司长刘云峰明确表示:“中方欢迎各国科研人士按照有关流程提出申请,共享惠益。”这一表态充分展示了中国在月球探测领域的开放姿态和国际合作精神。

综上所述,关于澳大利亚专家要求中国交出“嫦娥六号”带回月壤的传言纯属无稽之谈。月壤的归属权问题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国际问题,需要国际社会共同探讨和解决。而中国则始终秉持开放合作的态度,愿意与各国共享月球探测的成果和惠益。

在未来的月球探测之旅中,我们相信各国将秉持和平、合作、共享的原则,共同揭开月球的神秘面纱,为人类的探索和发展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同时,我们也希望广大网友能够保持理性思考,不轻信谣言,共同维护一个清朗的网络空间。

郑重声明:文章素材来自官方媒体,作为自媒体创作者,始终本着客观、理性的态度进行时事的相关评论,无不良舆论引导。此外,对于事件的真实性,自媒体创作者很难把控,所以也请大家理性阅读。另,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