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星期五)消息,国外知名科学网站的主要内容如下:

《自然》网站(www.nature.com)

衣服的“化学回收”:15分钟反应将旧衣服转化为有用分子

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化学处理技术,可以将织物,甚至包括含有混合材料的织物,分解成可重复使用的分子。

最近发表在《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杂志上的一篇论文概述了这一过程,表明化学回收可以让旧纺织品焕发新生。该研究报告的合著者称,如果扩大规模,这项技术可以帮助解决时装业产生的大量垃圾。

目前估计,只有不到1%的纺织品被回收利用,近四分之三的旧衣服最终被焚烧或倾倒到垃圾填埋场。研究人员表示:“最终进入海洋的微塑料有三分之一或更多来自衣服。我们开发的技术可以处理这些废物,将它们从环境、垃圾填埋场和海洋中清除出来,这非常重要。”

很多回收方法都涉及物理分离废物成原材料,但这种方法在处理纺织品时存在缺陷。许多纺织品由多种材料混合制成,例如棉与合成纤维(如聚酯纤维)混纺,机械回收技术难以将多纤维纺织品分离成可再次使用的产品。

研究人员转向化学回收,将织物的一些合成成分分解成可重复使用的分子。他们使用了一种称为微波辅助糖酵解的化学反应,在热量和催化剂的帮助下,将大分子链(聚合物)分解成更小的单元。他们用这种方法处理了不同成分的织物,包括100%聚酯纤维和50/50的聚棉,后者由聚酯纤维和棉花组成。

对于纯聚酯织物,该反应将90%的聚酯转化为一种称为BHET的分子,这种分子可以直接回收,以制造更多的聚酯纺织品。研究人员发现,这种反应对棉花没有影响,因此在涤棉织物中,可以分解聚酯并回收棉花。至关重要的是,该团队能够优化反应条件,使整个过程仅需15分钟,从而使其具有极高的成本效益。

《科学时报》网站(www.sciencetimes.com)

如何让一个人从长期昏迷中苏醒过来

根据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心理学教授马丁·蒙蒂(Martin Monti)的说法,专家们并不完全清楚一个人是如何从昏迷中苏醒过来的。这就是为什么他们还没有许多有效的干预措施来帮助人们康复。

大脑可能需要某种快速启动,以恢复运行速度并引导某人醒来。医生有很多方法可以潜在地触发大脑中的这种快速启动。一种方法是使用金刚烷胺,这种药物可以提高大脑中多巴胺的含量。另一种方法是深部脑刺激,通过手术将电极放置在大脑深处,释放少量电流来刺激邻近的神经元。还有一种叫做聚焦超声的技术,医生尝试使用类似于超声波振动的方法,但不需要手术。通过磁刺激进行深部脑刺激也是可能的。

对于任何一种旨在加速某人恢复意识的治疗方法,大脑本身的结构必须是完整的。

然而,许多昏迷的病人再也没有醒过来。据报道,在患有这种疾病的患者中,从未恢复意识的比例在20%到40%之间。一项针对美国和英国昏迷患者的研究发现,54%的昏迷患者死亡,15%存活但预后不佳,只有31%存活后预后良好。

人们如何以及为什么从昏迷中醒过来,无论是自己醒过来的,还是通过药物或治疗突然醒过来的,在很大程度上仍是个谜。随着科学家们越来越接近解决这个问题,他们可以更快地把人从昏迷中唤醒。

《每日科学》网站(www.sciencedaily.com)

1、20多岁时健康状况不佳、压力大,可能导致40多岁时认知能力下降

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肥胖、缺乏运动、慢性疾病、压力和吸烟造成的炎症水平较高的年轻人,在中年时可能会出现认知功能下降。

研究人员之前将老年人较高的炎症与痴呆症联系起来,但这是首次将成年早期的炎症与中年认知能力下降联系起来的研究之一。

这项研究发表在最近的《神经学》(Neurology)杂志上,研究人员发现,轻度炎症患者中只有10%在处理速度和记忆力测试中表现不佳,而中度或重度炎症患者的这一比例分别为21%和19%。

当研究人员调整了年龄、体力活动和总胆固醇等因素后,处理速度的差异仍然存在;研究人员还发现了执行功能的差异,包括工作记忆、解决问题和冲动控制。

这项研究是“年轻人冠状动脉风险发展”(CARDIA)长期观察性研究的一部分,对2364名成年人进行了跟踪调查,旨在确定青年期导致二、三十年后心血管疾病的因素。

2、厄尔尼诺较早出现意味着东亚冬季变暖,反之亦然

厄尔尼诺现象会导致全球异常和极端气候,因为它会极大地改变正常的大气流动。在日本,历史数据显示,厄尔尼诺年份往往会导致更温暖的冬天。日本2023-2024年的温暖冬季就是一个例子。然而,在厄尔尼诺年份,日本也出现过寒冷的冬天,比如2014-2015年。目前还不清楚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

日本九州大学应用力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在《气候杂志》(Climate)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发现如果厄尔尼诺现象较早出现,即6月左右出现,会导致东亚的冬季气候温暖,而厄尔尼诺现象较晚出现则会导致冬季寒冷。研究小组希望他们的结果可以帮助更好地模拟厄尔尼诺年份东亚冬季气候模式,并带来更准确的长期气候预测。

该研究小组的分析发现,不仅是厄尔尼诺现象,热带印度洋的异常变暖也会导致东亚冬季变暖。厄尔尼诺现象在6月左右提早到来,有效地使印度洋从夏季到冬季变暖。这种海洋变暖抑制了热带西太平洋上空的大气对流,导致降雨量减少和大气升温。

《赛特科技日报》网站(https://scitechdaily.com)

1、一种新工艺可将二氧化碳封存在混凝土中,同时保持混凝土强度

美国西北大学的一个工程师团队发明了一种在混凝土中储存二氧化碳的新工艺。这种新工艺不仅有助于从不断变暖的大气中隔绝二氧化碳,而且还能产生强度和耐久性不受影响的混凝土。

在实验室实验中,该工艺实现了高达45%的二氧化碳封存效率,这意味着在混凝土制造过程中注入的近一半二氧化碳被捕获和储存。研究人员希望他们的新工艺可以帮助抵消水泥和混凝土行业的二氧化碳排放,目前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的8%来自这些行业。

这项研究发表在最近的《通讯材料》(Communications Materials)杂志上。

混凝土储存二氧化碳的过程分为两类:硬化混凝土碳化或新鲜混凝土碳化。在硬化方法中,固体混凝土块被放置在室内,在高压下注入二氧化碳气体。在新鲜方法中,工人在生产混凝土时将二氧化碳气体注入水、水泥和骨料的混合物中。

在这两种方法中,注入的一些二氧化碳与水泥发生反应,形成固体碳酸钙晶体。然而,这两种技术都有局限性。低二氧化碳捕获效率和高能耗阻碍了它们的发展。更糟糕的是:最终的混凝土强度往往被削弱,阻碍了其适用性。

在西北大学的新方法中,研究人员利用了新鲜混凝土碳化过程。但是,他们不是在混合所有成分的同时注入二氧化碳,而是首先将二氧化碳气体注入与少量水泥粉混合的水中。将这种碳化悬浮液与其余的水泥和骨料混合后,他们得到了一种在制造过程中吸收二氧化碳的混凝土。

2、世界上最大望远镜主镜最后一部分成功铸造

欧洲南方天文台(ESO)的极大望远镜(ELT)正在智利阿塔卡马沙漠建造,预计将于2028年或2029年完工。它将是全球最大的望远镜,主镜(M1)跨度39米,由798个精密设计的镜片组成,代表了国际天文学上的重大努力。

近日,ELT离完工又近了一步。德国肖特公司已经成功交付了组成M1主镜的最后一个镜片的毛坯。直径超过39米的M1主镜将是迄今为止为望远镜制造的最大镜面。

M1主镜太大了,无法由一块玻璃制成,它由798个六边形镜片拼接而成,每个镜片厚约5厘米,宽1.5米,它们共同工作,收集的光线比人眼多出数千万倍。另外,还生产了133个六边形镜片,以方便望远镜运行后的维护和重新镀膜。欧洲南方天文台还采购了18个备用镜片,使镜片总数达到949个。

M1镜片毛坯是由ZERODUR®微晶玻璃制成的,这是一种由肖特公司开发的低膨胀玻璃陶瓷材料,针对阿塔卡马沙漠ELT基地的极端温度范围进行了优化。该公司还在其位于德国美因茨的工厂生产了ELT另外三种反射镜M2、 M3和M4的毛坯。

当ELT运行后,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天空之眼”。它将解决我们这个时代最大的天文挑战,并带来迄今难以想象的发现。(刘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