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座大棚里开始成熟的葡萄晶莹剔透,一个个湾塘里盛开的莲花鲜艳夺目,一块块高产田里的庄稼绿意盎然……这是日前在2023年获评“山东省乡村振兴示范村”的昌邑市都昌街道西永安村看到的景象。
西永安村地势低洼、水系丰沛,虞河、浞河在这里交汇。正是因为特殊的地理环境,导致水灾隐患多,农作物种植单一,除了粮棉还是粮棉,一度影响了群众收入。
面对这一现状,村党支部没有懈怠,而是抓住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有利契机,广泛调研,积极求变。经过多方论证,决定开沟取土,挖渠造田,要让低洼盐碱地变成丰产田。
几个冬春的农田水利建设,在广袤的低洼盐碱地里挖出了纵横交错的排水沟渠,使12000亩低洼盐碱地变成了下水塘、上高产田的良好生态。
生产环境的改善,打破了作物种植瓶颈,党支部“一班人”聘请农技专家实地考察,取样化验,因地制宜指导生产发展。一时间,葡萄大棚、冬暖式蔬菜大棚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到目前,已种植葡萄大棚350个,冬暖式蔬菜大棚31个,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然而,由于受市场等方面因素的制约,零星分散的葡萄种植和销售势单力薄,无法适应千变万化的市场需求,难以规避市场风险。对此,党支部“一班人”审时度势,投入70万元启动资金,成立了昌邑市西永安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集中做好购、销、管等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工作,吸引了广大村民积极加入,实现了“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发展新模式。
产业要发展,市场是关键。合作社在抓好生产服务的同时,积极拓展农产品市场,把产品品质放在首要位置,着力打造特色品牌,注重凸显品牌效应,提高产品知名度。目前,合作社注册的“永安洼”国家绿色商标,已成为产业发展的亮丽名片,有效占领了市场份额,拓展了产品销路。瞄准时令果蔬供给空档期、抓住时间差上市的葡萄、西红柿等农产品,每年可带动村民增收2600余万元。
“以前,葡萄熟了要到处赶集叫卖,自从加入了合作社,生产的葡萄销路广了,不等葡萄成熟,合作社就开始联系客户,真是太省心了。”村民刘乃杰高兴地说。
湾塘曾是西永安村的闲置资源,为充分挖掘湾塘潜能,让废弃湾塘变为宝贵财富,村里对湾塘进行了清淤、承包,鼓励群众大搞莲藕种植、水产养殖,使湾塘得到了有效的开发利用。目前,水下种藕、水中养鱼的格局全面形成,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了很好显现。
“现在,全村开发利用水面达5000余亩,一到夏天,处处荷塘,处处荷花,很美!种藕、养鱼不仅保护了生态环境,湾塘还成了村民创收致富的‘聚宝盆’,莲藕亩产达2000多斤,鲫鱼、鲤鱼、鲢鱼、龙虾等水产养殖年产量达20万斤以上,特色产业成了带动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西永安村党支部书记马增亮说。
近年来,都昌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把特色农业作为深度融入潍坊国家农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的重要抓手,深挖土地潜能,因地制宜,合理调整种植结构,大力发展“一村一品”特色农业。目前,全街道种植结构不断优化,特色农业已成为撬动乡村振兴的强大引擎。已发展大姜近20000亩,莲藕4000余亩,蔬菜大棚700余亩,西红柿大棚300亩,葡萄大棚600亩,山药300亩,大樱桃40亩,猕猴桃60亩,芦苇5000多亩,草莓1000多亩……
与此同时,街道党工委坚持高点定位,努力做最好农产品。“昌邑大姜”先后入选“山东省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中国驰名商标”“好品山东”品牌;“鲁昌宏大”生姜品牌成功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大地农场”生产的有机蔬菜全都是“订单蔬菜”,全部销往北京、上海、青岛等城市;渔洞埠苇编入选潍坊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参加了“千年潍水·手艺之都”国家级潍水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潍坊)保护成果展示月活动,亮相北京恭王府博物馆……目前,全街道认证“三品一标”达72个,有力赋能了农业生产高质量发展。
“我们聚焦‘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目标,以发展特色农业为抓手,积极做好优化结构、科技助力、服务推动‘三篇文章’,有效提升了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加快了乡村振兴步伐。”都昌街道分管农业农村工作的王建林说。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