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知识不健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弥补,而一个道德不健全的人却难于用知识去弥补。——但丁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逐利有道,散利以应有道。自古以来,逐利是商人的天性,这也是无可厚非的一件事情,可如果丢掉本心只顾利益,通过弄虚作假的手段发国难财,就会沦为令人不齿的奸商。
在70多年前,我国有一个名叫王康年的奸商,居然把假药卖给了为国浴血奋战的志愿军,令战士们深受其害、饱受折磨。
那么,这个王康年最终是否得到了应有的惩罚呢?
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这其中的故事。
初做药商声名狼藉
王康年出生于1924年,他的家族世代经商,祖辈经营着一个小杂货铺。
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这间杂货铺虽然不能大富大贵,但却可以让全家人能够吃饱穿暖,同时也让王康年对经商产生了兴趣。
凭借着灵活的头脑,王康年在17岁那年就进入了上海大亚电台,成为一名播报商品广告和商业行情的电报员。
这份工作每个月能拿几十块大洋的高薪,而且休闲安逸、怡然自得,是无数人梦寐以求的肥差。
古人云“人心不足蛇吞象”,王康年却觉得这工作更适合养老,而不适合年轻人发财。
因为工作原因,他经常会播报那些大老板动辄上千万的买卖新闻,种种事迹令他羡慕不已。
和大老板手里的那些天文数字相比,播报员的工资完全无法满足他的野心。
于是王康年就有了一个理想和目标,他以后也要当一个能登上新闻头条的大老板,过上每天数钱的幸福日子。
但当时他初到上海滩不久,没钱没势没人脉,可谓是空有抱负却寸步难行。
在这样的情况下,他想了一个曲线救国的办法,勾搭上某个租界巡捕的女儿,并且还和她结为了夫妻。
岳父害怕自己的女儿跟着王康年吃苦受罪,就在西藏路那里给他租了个门面,卖一些袜子、毛巾和雪花膏之类的日常百货,他也因此学到了不少做生意的技巧。
开店之初,岳父还动用自己的人脉帮他拉来一批顾客,这番安排足够让王康年一家吃穿不愁。
不过,这些小利都不是王康年想要的,他并不想重走父辈的老路,于是将目光投向其他行业。
当时各地战乱不断,对于药品的需求猛增,而西药在国内属于朝阳产业,不仅国产西药卖到脱销,进口西药更是达到了有价无市的程度。
常言道物以稀为贵,猪站在风口上都能飞起来,医药物资需求暴涨的同时价格也涨上了天,其中的利润令无数人眼红,这其中便有王康年。
不久后他就卖掉杂货铺,在北京西路开了家大康西药房,那时的医药行业极不规范,供应链也极不稳定,王康年经常拿不到货,而且缺乏具有竞争力的药品资源。
于是他想了个空手套白狼的歪点子,王康年先是用低价吸引客户前来光顾,然后告诉他们:
“外面兵荒马乱的货源不好搞,想买药可以,得先付一笔定金。”
骗到一大笔定金后,他又转头给供应商画大饼,承诺以高价买进他们的货物。然后,王康年又以资金周转不开为由,让供应商允许他货到付款。
靠着这种办法王康年在进货端和销售端两头通吃,短时间内搞到了一大笔钱,但这笔钱就像空中楼阁般虚幻飘渺,并没真正装进王康年口袋。
到后来他根本无法兑现承诺,每当要交货时候王康年就找出各种借口推脱耍赖,总的来说就是给不出货物。
如果对方催得急了,他就人间蒸发,跑到偏僻的地方躲起来,亦或者干脆拆东墙补西墙。
偶尔一两次还好说,时间一长王康年在医药行业的名声彻底臭了,没人愿意找他做生意。后来,王康年就把药房搬到别处,还改了个名字重新开业。
可是,他仍然不肯老实做生意,只想着投机取巧赚快钱。
王康年还想了个十拿九稳的妙招,就是通过帮别人寄存药品,来收取寄存费用,这笔生意的风险几乎为零,做好了能赚不少钱。
可惜的是,开业没过多久之前付过定金的客人们就追过来找他拿药,被逼急了的王康年竟然把客户寄存在店里的药给卖了。
他想着只要能进货补上就没关系,但却不知还欠着供货商一屁股债,根本进不来货。
寄存的药品到时间后,找他取药的人也越来越多,王康年无计可施,又觉得“反正假药吃不死人”,就用秸秆为原料仿制了大批假药。
结果这批假药把他的名声毁得一干二净,最终他被职业新药老总告上法庭。
可就算站到法庭上王康年照样嘴硬,声称自己的药店濒临破产,欠职业新药的货物需要被清算,因此拒绝偿还。
当时,解放军兵临城下,国民党政府高层自顾不暇,就这样王康年侥幸逃过一劫。
或许也是因为这一次赖账让王康年尝到了甜头,他对这种发国难财的行为十分向往,以至于在后来做出了危害志愿军的恶毒行径。
军需造假引发众怒
1949年建国后我国百废待兴,政府开始大力扶持工商行业,王康年的药房也吃到了政策所带来的红利,以负债经营的形式起死回生狠狠赚了一大笔钱财。
事后王康年装出一副深受感动的模样,实则死心不改没吸取半点教训。
他不去琢磨怎么诚信经营自己的药店,而是把自己包装成高级知识分子,每天围在上层机关周围溜须拍马为自己牟利。
除此之外,王康年为了躲过上层的检查,先后对多名机关单位的人进行贿赂。
不光塞好处费他还请吃饭请喝酒,并找来年轻姑娘进行财色交易,借机成为政府指定的药品采购单位。
当时,他得到了许多国营企业单位和军队的订单,对于这件事王康年洋洋得意,还曾公开向下属们吹牛:
“咱们大康药房,就是干部改造所!”
俗话说“狗改不了吃屎”,王康年完美诠释了这一句话的含义,脑子里想的始终都是投机取巧四个大字。
1949年苏北某机关找他采购药品,王康年当时手里没货却又想吞掉这笔货款,于是便伙同哥哥王康庆往另一种药里灌了不少自来水,重新勾兑过后交了出去。
次年某军区要采购一批止咳糖浆类的药物,这在当时算是稀松平常的药,很容易就能进到货物。
但王康年却觉得正规渠道赚钱太少,所以他以低价收购了一批过期的糖浆交给军方。
就这样不断触碰法律的红线,胆子也越来越大,某军区曾找王康年订购X光机,他又一次玩起了偷梁换柱的把戏。
王康年先带人去看了款单价2.5亿元的样品,之后签下了购买合同,可到了交货的时候,志愿军收到的货物却变成了价值1.8亿的廉价款,而且其中两根还缺胳膊少腿压根没法用。
王康年多次弄虚作假却一直没受到制裁,如上述所言他变得越发胆大包天,距离最后的东窗事发也越来越近。
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朝鲜战场对各种医疗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多。
志愿军曾派人到上海采购药品,王康年再一次借助阿谀奉承和暗中行贿获得的便利,顺利拿下了这笔价值三亿元的订单,可实际上王康年手里压根没货。
随着时间的推移,交货期限也即将来临,他的手里也只筹集到一半数量的药品储备,而当时他并没想办法拓宽进货渠道,反而把货款拿去还债。
药房的员工担心这样做会出现问题,王康年却拍着胸口表示:
“没问题的!朝鲜路远,这事情我拿得稳!”
交货日期终于到了,王康年故技重施以货源紧缺为由拖延不肯发货,部队一方每天不停地催促,他才改口承诺在三个月以内完成药品的全部交付。
王康年没有药品渠道来源,即使志愿军又给了他三个月的时间,其发的货也并非药物,而是热水袋等其他物品。
对于一些比较重要的药品,他就用自来水和快过期的药品勾兑新药,低价买来假药和过期药,甚至还用玉米面搓成药片冒充消炎药阿司匹林。
更可恨的是,王康年还低价收购到大量被医院扔掉的过期绷带纱布,没做消毒处理就被塞进急救包,而后直接交付给军方,这样做的后果是什么呢?
罪有应得大快人心
这样一批不合格的药物流入战场后,坑苦了那些为了国家抛头颅洒热血的志愿军战士。
原本只是受轻伤的战士被送到战地医院后,医护人员及时进行包扎治疗,但未经消毒的过期绷带和玉米面制成的假冒伪劣消炎药,却令战士们的伤口不断恶化,导致军中出现大面积伤口感染。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