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6月上旬,我国第三艘航空母舰福建舰正式结束第二次试航任务返厂,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仅仅过了20余天,福建舰于7月3日再度出航,开始进行第三次海上试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停靠码头的这20几天里,福建舰并没有休整,而是进行了码头横向补给等多项必要测试,如此密集的试航档期和停靠期间紧凑繁杂的测试科目,都显示出这艘8万吨级常规动力航母在设计方面的成熟和设备的可靠程度,这种级别巨舰的试航强度不要说在国际上,就连辽宁舰、山东舰、055万吨大驱都不曾有过。

从福建舰前两轮海上动力试航表现来看,堪称“心脏”的蒸汽动力系统和全舰的供电系统表现稳定,让该舰在北部试验海区持续近三周的时间内都达到了满意的效果,只有这些基础项目通过测试,保证航母船体自身完全达到设计指标后,才会进行下一轮的测试。那么本次的重点就要放到动力试航以外的其他方面了,联想到福建舰在去年11月就在港池内频频进行弹射小车试验,那么本次不排除即将启动关键的舰载机适配性测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03航母近期码头停靠的图中可见,其飞行甲板上已出现多款舰载机1比1尺寸模型,型号分别为歼-15B战机、歼-35隐身战机和空警-600预警机。这些弹射型舰载机的试飞照早已多次曝光,说明它们都已完成相应的定型工作和陆地弹射、拦阻降落等试验,就差真正上舰一展雄姿了。在这种情况下,舰载机的适配性试验启动与否,就要看福建舰的前期工作的准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福建舰试航与以往有更多特殊性

福建舰是中国海军的首艘弹射型航母,其舰机适配有其更多的特殊性。不可否认的是,中国缺少航母特别是大型航母的设计、使用经验,在福建舰之前,实际上只有改建“辽宁”号及自行建造仿制版本“山东”号的经验,福建舰则一下跨越到当今世界只有美国才有的电磁弹射型航母阶段,从甲板运作、起降方式、相关设备的技术实现,再到机库布局、舰岛设计、保障理念等都与前两艘航母截然不同。仅就航母平台来讲,03航母已经是一个创新性成果,可参考经验十分有限。

但船体本身并非创新的全部,福建舰战斗力提升的关键,是舰载机配置相对于前两艘滑跃型航母的跨越,隐身战机、预警机这些都是此前完全没有的,前两艘航母解决了有无问题,而在福建舰上,新平台与新飞机的适配,就要达到一个全新的层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舰载机的起降适配性试验,是指其在航母平台上进行起降作业时,航母平台和舰载机相互适应、正确配合,并协同完成特定作业任务的能力,这是舰机适配性的最根本组成部分。本次福建舰出海,很大概率是为了验证航母舰载机的起降适配性,而开展一系列验证性和探索性工作。其中涉及到航母平台、舰载机、操作人员与海洋环境等多种要素,同时包含了动力学、结构力学、控制理论等众多门学科,因此该试验是一项复杂且庞大的系统工程。

若本次开展弹射试验,需要针对不同型号飞机的不同重量、不同载荷等情况进行测试。试验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摸清舰载机舰上起飞的速度边界、能级边界、环境条件边界等。配套的着舰试验也并不轻松,其主要内容为着舰引导与着舰拦阻的综合性验证与测试。这些项目虽然在陆基条件下试验了上百次,但是与舰上的气流场环境还是存在较大差别,每一型舰载机的每一项试验只有稳扎稳打,才能达到适配的目的。如果通过了前期的这些项目,后续才能进行不同外挂组合引起重量、重心变化条件下的弹射和拦阻试验,复飞测试以及夜间着舰测试等。

试航容易被忽视的另一关键点

说完了大家熟知的起降试验,还有一项测试的关键点,那就是舰机的电磁兼容。相比于“辽宁”号和“山东”号,福建舰的舰载机搭载类型得到了极大丰富,除了已知的型号,电磁弹射器的上舰应用为后续无人舰的搭载也做好了铺垫,这就带来了新的问题,那就是多种舰载机编队协同作战时,舰机电磁兼容适配性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

更何况福建舰采用了电磁弹射/拦阻的顶尖技术,在电磁弹射起飞和拦阻降落过程中也必须考虑磁场的相关影响。舰机电磁兼容适配性既是航母平台设计的主要内容,也是舰载机总体设计的重要工作之一。舰机适配兼容设计的有效性,只有进行试航时的实装操作才能被验证出来。对于福建舰来说这种复杂的磨合程度,其试航任务的艰巨性和紧迫性也就可想而知了。让我们期待本次凯旋后的福建舰的飞行甲板上,是否留下舰载机降落摩擦而产生的轮胎痕迹吧。

中国海军已经迈入超级航母俱乐部的门槛,会更重视航母在实战中能发挥的战力。本次试航若开始舰机适配试验,将是03航母这一巨型系统工程的核心和精髓所在,也是航母形成作战能力的根本。这艘中国超级航母的首制舰,其海试的目标就是最终形成新平台与新舰载机的高效结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