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政坛发生剧变,首相苏纳克黯然离场,他的继任者多次表示要重新审视和中国的关系,这是否会成为中英关系的转折点?

英国新首相确定,上任后或优先处理和中国关系

英国唯一的印度裔首相苏纳克,在两个月之前的一场瓢泼大雨中宣布提前解散议会,并于7月初重新举行选举。

大雨中狼狈不堪的苏纳克似乎早已预见了自己的结局,数十日后的今天,苏纳克所在政党在大选中惨败,苏纳克本人辞职,黯然离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苏纳克辞去首相职位】

对于我们来说,这不失为一个好消息,因为从苏纳克执政开始,就对中国表现出非常强硬的态度,称中国是“英国和全球安全的长期威胁”,非常不客气。

然而,在担任首相一段时间后,苏纳克的态度似乎有所软化,曾在G20峰会上改换口风,称中国为“系统性挑战”。

在这之后,这位首相的对华立场变得十分矛盾,一方面苏纳克认识到与中国保持良好的经济关系对英国经济的重要性,力求避免过度紧张的关系损害两国间的贸易与投资。

另一方面,在一些涉华言论中,苏纳克政府多次发表不实言论,遭到了中国驻英使馆的抗议,显示了两国间在政治层面的摩擦。

当然,无论苏纳克政府对中国的矛盾态度是出于什么立场,英国国内的不满意见才是导致其所在政党选举中惨败的重要原因。

他的继任者基尔·斯塔默所在的工党拿下了410个席位,该政党在对待中国的态度上给出了三句话总结“该合作合作、该竞争竞争、该挑战挑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英国工党领袖基尔·斯塔默】

这三句话看似说了很多,其实什么也没说,呈现出一种含糊不清的态度,有专家还给这种态度起了个名字,叫做“故意的战略模糊”立场。

但有时候比起强硬且态度明确的表态,一种模糊且不清晰的态度往往意味着有更多的商榷空间。

简单来说,作为美国的“铁杆盟友”,甚至说得过分一点,作为美国的“仆从国”,英国对美国的忠诚不绝对,就是绝对不忠诚。

中英关系迎来转折点?如何脱离美国控制是关键

在对待中国的态度上,欧洲国家的立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美国的立场,美国一声令下,欧洲各国马首是瞻。

而美国近年来对待中国的态度相信大家都有了解,尤其是新一轮美国大选中,特朗普的赢面越来越大,一个对华更加强硬的美国政府似乎已经是板上钉钉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特朗普还没上任就已经宣布要执行对华强硬政策】

当然,正如一些专家分析的那样,特朗普执政的最大特点就是不确定性,任何行为都有可能,甚至包括和中国握手言和。

还有人分析称,特朗普一直有一种渴望被社会上流阶层接纳的心理,导致他对于代表传统上流阶层的欧洲国家态度也十分不友好。

因此欧洲国家的领导人也多次表示,欧洲不能紧跟美国,要有独立性,但如何摆脱美国的控制是一个巨大的难题。

拿英国来举例,纵观近十年来中英两国的关系变化,我们可以看到一条有趣的“曲线”。

首先是在大卫.卡梅伦担任首相时期,英国政府推行了对华的“黄金时代”政策,支持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

卡梅伦政府曾率领大规模贸易代表团访问中国,并顶住美国压力,成为第一个加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西方主要国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左为鲍里斯.约翰逊,图右为大卫.卡梅伦】

随后,特蕾莎.梅接任首相,英国开始重新评估与中国的经济关系,特别是涉及到关键基础设施的投资项目。

在此之后,鲍里斯.约翰逊上台,中英关系逐渐恶化,英国政府多次发表危险言论,并宣布禁用中国的5G设备,双方关系跌至谷底。

当里希.苏纳克担任首相后,正如上文所说,逐渐软化了对中国的强硬态度,中英关系再次变得耐人寻味起来。

因此,按照这个“曲线”,我们可以期待英国的新任首相将执行怎样的外交政策,或者说,如何在中美之间做出“取舍”。

工党如何破局?跟紧中国很重要

根据外媒报道,英国的新政府承认,首要议程是处理全球超级大国与地缘政治对手美国和中国间的敏感关系。

于此同时,工党想要在政坛上站稳脚跟,就需要解决英国国内各种各样的民生问题,不然将迅速失去民众的支持。

想要破局,英国就必须做出取舍,是盲目跟从美国,无视本国利益,还是看清世界局势,和中国携手合作。

目前中英两国在多个领域保持着合作关系,覆盖了经济、科研、教育、卫生、气候变化等多个方面。

中国是当之无愧的制造业大国,而英国在高端制造、金融、科技等领域有优势,这种互补性使得双方在贸易和投资上有很大的合作空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抗议游行的英国民众】

此外,双方在科技创新领域的合作,如人工智能、生物科技、新能源技术等方面,可以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促进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

也许正因如此,英国才选择不把两国之间的关系挑明,外媒对此评论道,工党声称要摆脱中国,却难以做到,无论谁在英国掌权,都难以对中国采取强硬立场。

但我们也不能抱有过高的期待,因为只要英国无法放下政治偏见,继续选择站队美国,就无法违逆美国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