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启示录:当坦克不再安全,我们的99A主战坦克该咋办?自俄罗斯对乌克兰发动特别军事行动至今,这场战争的性质已从2022年的快速交锋,演变为如今的一战式阵地战,双方陷入了激烈的消耗战。期间,坦克在攻防战中的脆弱性显露无遗,成为战场上引人注目的焦点。

一些自称军事爱好者的人借此大谈“俄乌冲突对中国的启示”,声称“坦克已不再安全”,甚至开始对中国的99A坦克指指点点,妄图扮演“国师”的角色。

与全球其他地区的武装冲突相比,俄乌战争的烈度已达到极限水平,这种烈度放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会难以承受。而这种高烈度的战争,正是武德充沛的斯拉夫大区的传统表现。

乌克兰和俄罗斯这两个国家,即便乌克兰在军事建设上已经荒废数十年,但凭借苏联遗留下的底蕴,两国的军事素养和战斗意志依然十分强悍。这场冲突确实不同于其他地区的小规模冲突,而是强强对决的真实写照。

俄乌冲突在战争形态上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全球真正实现信息化作战体系的国家仅有中美,其他国家包括俄乌在内,虽然装备了一些信息化装备,但仅具备部分信息化作战的特征。然而,即便如此,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依然使得俄乌冲突呈现出与以往武装冲突截然不同的特点,其中之一便是装甲单位的巨大损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俄军在2022年乌克兰战场上遭遇了严重的装甲损失,特别是在赫尔松和哈尔科夫战役中,他们失去了大量主战坦克和其他装甲车辆。事实上,这些损失并非仅仅是由乌军使用的大量单兵反坦克武器所造成的。更深入的分析显示,这些装甲损失主要源于俄军在战略和战术层面上的严重失误。

俄军在乌克兰战事初期采取了极具冒险性的战略,试图通过快速的深入进攻迅速占领整个乌克兰。他们的装甲部队不惜成本地进行了长途推进,甚至放弃了出现机械故障的车辆,以确保能够尽快深入乌克兰境内。这种战术决策虽然在现代战争中并不罕见,但放弃大量装甲车辆的做法却相对少见,因为通常后勤部队会尝试修复并重新投入战斗。

然而,这一战略决策也带来了显著的风险。一旦突袭行动失败,这些本可以被修复的车辆就会被彻底损失,这导致了俄军主力坦克在战争初期遭受了巨大的损失。相比采用传统的装甲战术,俄军可能本可以减少这样的损失。

因此,俄乌战争中的装甲单位损失,并非仅仅由于乌军的反坦克武器,更是俄军激进战术所导致的后果。这一经验教训对于全球军事战略的制定和战术调整,都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俄军装甲部队在俄乌战场前期的损失揭示了一个关键问题,即主战坦克和装甲单位需要高水平的后勤保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代坦克,尤其在长距离突击中,故障率并不低。即便是以耐用著称的T-72和T-80坦克,也常常在长途奔袭中出现机械故障。相较之下,中国的99A坦克和西方的主战坦克,由于其高功率发动机(达到1500马力),在短程机动时虽然动力强劲,但在长距离行军中,发动机可能会因过载而出现问题。如果解放军的99A坦克进行类似的长途奔袭,可能会出现比俄军更多的趴窝情况。

因此,为避免重蹈俄军的覆辙,解放军必须进一步加强装甲单位的后勤保障能力,确保这些钢铁战车在战场上能够得到及时的维护和修理。

除了机械故障,现代战场态势感知能力的提高也是导致俄乌战场上装甲损失的另一个主要原因。在俄乌冲突中,大多数装甲单位的损失是由间瞄曲射火力和无人机造成的,而不是反坦克导弹和反坦克火箭筒等直瞄反坦克武器。

现代主战坦克具有高度的防护能力,使其在直接攻击中很难被摧毁,尤其是在开阔地形中。它们的装甲和火力系统使其在战斗中具有显著优势,一旦进入其火力覆盖范围,坦克在对抗各种反坦克武器时都具备很高的生存能力。因此,尝试使用二线火炮对付处于战斗状态的坦克往往难以奏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随着现代战场信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无人机的广泛使用,使得战场态势感知能力大大增强。在俄乌冲突中,双方频繁使用无人机进行侦察,极大地提高了炮兵的反应速度和精确打击能力。这使得对非战斗状态下的坦克进行打击成为可能,甚至常常能有效摧毁未作战准备的装甲单位。

无人机不仅可以提供实时的战场信息,还能引导炮火打击,确保目标被精准摧毁。这种战术的应用表明,虽然坦克在战斗中防护力强,但在未进入作战状态时,仍然是脆弱的目标。因此,充分利用无人机的侦察能力,对非战斗状态下的坦克进行远程火力打击,成为现代战场上一种高效的战术手段。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俄军T-80UM2实验型主战坦克的损失。该坦克装备了先进的Drozd-2主动防御系统,在对抗甲弹时表现出色,但却在后方补给弹药休整时遭到乌军精确炮火打击而被击毁。

为了在未来的武装冲突中避免类似情况,解放军必须在战场态势感知能力上全面超越对手,确保装甲单位始终处于己方战场信息体系内,实现先敌发现和先敌摧毁。否则,即使是99A坦克,也难以抵挡直接命中顶部的大口径炮弹。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