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为作者原创,欢迎点赞、留言评论。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方便了解我的其它文章和后期第一时间收到新作推送,期待您的关照。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有这样一位英烈,生前参加孙中山先生的同盟会,为推翻清朝统治组织武装队伍起义,被清廷抓捕残忍杀害。死后因其革命者身份尸骨无处安放,灵柩数次被拒、被平、被弃而辗转多地,历时74年方得以最终安葬在杭州西湖孤山西南麓西泠桥。
鲁讯先生愤怒于她的被害而又不能直抒胸臆,只能以她被害的事件写下了著名的小说《药》。鲁迅先生借用蘸了革命者鲜血的馒头治痨病来鞭笞民众的愚昧和刽子手的无耻,写的就是清廷在绍兴古轩亭口屠杀这位革命志士的故事。
孙中山先生赞誉她为“巾帼英雄”;宋庆龄女生称赞她“能跨马携枪,曾东渡日本,志在革命,千秋万代传侠名。”周恩来总理也为她提词“勿忘镜湖女侠之遗风,望为我越东女儿争光”。郭沫若同志评价她“是中华民族觉醒初期的一位前驱人物”;然而就是这样一位精忠报国的女中豪侠,死后尸骨辗转十迁,74年后才得以满足遗愿,魂归杭州西冷桥,令人痛心的同时不免让人回想她的一生。
她出生于浙江绍兴一官宦家庭,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能文善诗,骑马、击剑样样通,本是衣食无忧的大家闺秀,本是儿女双全的富绅太太,但她广泛阅读新潮书报,参与“妇女谈话会”等活动,萌发民主思想和妇女解放思想,走上了救国救民的革命道路。
1904年赴日留学,1905年由黄兴介绍遏见同盟会总理孙中山,倾谈之下,对孙中山先生的革命主张和救国方略甚为信服,同年8月加入同盟会,被推为同盟会浙江主盟人及评议员。
1907年2月回浙江主持大通师范学堂,担任督办,组织光复军,筹划浙皖起义。7月初,在绍兴大通师范学堂不幸被铺,7月15日在绍兴古轩亭口英勇就义。
然而这样一位巾帼英雄,就义后却尸首无处安放,她生前曾有遗愿如革命牺牲,希望葬于杭州西泠桥,然而因封建势力和反革命势力的干预,不仅亲属不收留她的遗骨,两次葬于杭州西泠桥后都被迫迁离,直到1981年9月,人民政府才满足烈士遗愿迁于杭州西湖孤山西南麓西泠桥之东。
从女侠就义后,尸首被好心人偷出来葬于绍兴卧龙山西北麓张神殿附近起,74年间辗转十次迁移,令人心痛!
一迁1907年8月下旬,灵柩暂厝于绍兴常禧门外严家潭殡舍内。
二迁1907年9月,因殡舍屋主获悉是“女匪”秋瑾之棺木,拒绝暂厝,秋莱子等人只得把灵柩就近移到偏门大校场近旁。
三迁1907 年农历 10 月底,徐自华、吴芝瑛等人为践烈士生前之约,迁葬于杭州西泠桥西。
四迁1908年 12月,因清廷御史常徽告发,清王朝下诏平墓,灵柩再度迁回绍兴严家潭。
五迁1909 年,远迁湖南湘潭夫家,但婆家拒绝迁入祖茔地,遂暂厝当地义冢。后由其子王沅德主持迁入昭山石圹。
六迁1912 年夏,迁葬湖南长沙岳麓山。
七迁1913年秋,骨骸自湖南运回,复葬于杭州西泠桥西。
八迁1964 年底,因建设工程迁葬于杭州松木场。
九迁1966年,又迁葬至杭州鸡笼山。
十迁1981年9月,安葬在杭州西湖孤山西南麓西泠桥东。
这位命运多舛的女性就是我国旧民主主义的先驱者,中国近代妇女解放动运的先驱,伟大的爱国者和革命诗人——秋瑾,她用满腔热血抒写出一篇篇可歌可泣的生命华章,备受后人景仰。
一个英名连结着一部中华民族史,一代巾帼辉映着一座历史古城。
巾帼英雄秋瑾始终是激励着我们的榜样,镜湖女侠的英雄事迹也永远在启发后来者,投身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中。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