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为百业之本,搞好了农业,其他产业才能无后顾之忧。在我国,山东就是农业大省。促进山东农业的发展离不开一个人,他就是“人民的好总理”——姜春云。

1930年,姜春云生于山东省莱西县。出生于战乱年代,姜春云更能切身体会和平的来之不易。在其人生观建立的关键期,八路军在山东广泛建立了根据地,并在山东宣传了马列主义思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青少年的姜春云目睹了土改的整个过程,知晓了解放军是人民的子弟兵,不同于以往的军阀。解放军有着良好的军纪,从不压迫、凌辱百姓,这让姜春云产生了好感。

16岁时,出身农家子弟的姜春云便中断学业,参加了革命,并在不久后顺利通过了党的考验。解放时期,组织为了培养这个后起之秀,将姜春云送入了教师训练班。

战争时期,时间比平常更宝贵,姜春云很快就走出了学院,成为土地改革的一名基层宣传员。

当然,土改工作并不是一场长期性的任务。1949年底,姜春云来到了莱西县党委,任文书一职。建国后,姜春云又晋升为莱西县委秘书。跟随莱西县委书记,走遍了家乡的各个角落,积攒了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五十年代,国家大力开展工业建设,姜春云凭着优秀的领导才能,被任命为莱阳地委生产合作部秘书科负责人,主管各个部门的协调工作。

从1957年开始,姜春云就和农业打上了交道,担任中国土产出口公司青岛分公司副科长。山东一直以来,便是农产品的生产地,此后依靠着农副产品的出口,赚取了大量的外汇,这不能不说有姜春云一份功劳。

可惜的是,在特殊时期,姜春云被错误打倒,很长一段时间都在农村接受再教育。正所谓“福祸相依”,在农村劳动的这段岁月,让姜春云更加了解了中国农村的实际情况,为之后的改革奠定了基础。

改革开放后,姜春云因过人的政治素养,得到了中央的信任,他于1988年成为山东省委书记。上任之后,姜春云采取了“弹跳式”改革,大力推进了农村“包产到户”的国家政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文化方面,姜春云鼓励山东文化工作者,要以创一流的精神,办成一流的省报。

在听取大众日报汇报工作时,姜春云提出了几个要求:一是坚定不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突出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保证方向正确是最重要的;二是发掘山东传统文化,比如孔林、孔庙、泰山悠久过往等。

另外,姜春云还不时来到山东省历史研究所,为史志题词。

值得一提的是,姜春云本人也是一位卓越的生态学家。他曾写过《论人类文明的进程》、《姜春云调研文集:生态文明和人类发展卷》等多部专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集》有关林业建设的论述具有立足的战略性、论述的系统性、观念的创新性,对于今日的林业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尤其是“再造秀美山川篇”最值得深深探究。

1994年,在山东耕耘多年的姜春云离开了家乡,奔赴北京任中央书记处书记。一年之后,65姜春云当选国务院副总理,主管农业,干出了许多亮眼成绩。

比如,在1994年的全国商品流通会议上,姜春云便强调商品流通业要积极为农业服务。因为农业的发展和丰收,是保持社会稳定的关键,更有助于平抑市场物价。

1996年11月29日,姜春云又来到了全国普通高等农林教育工作交流会,发表了讲话,提醒大家在利用农林资源的同时不要忘了保护环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进入新世纪后,姜春云因年龄原因,渐渐离开了一线岗位。退休以后,姜春云又被聘为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总顾问,走访了美国,带来了全新的环保理念。

晚年的姜春云热心公益事业,捐出两百万元,给了经济困难的山区孩子,这两百万大都是姜春云出版的生态书籍获得的稿费。2021年8月,一生为人民服务的姜春云在北京逝世,享年92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