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企业谋求转型痴迷的突破口在哪?

那便是出海。

毕马威中国发布的《中国制造业企业出海白皮书》指出,中国制造业企业正积极实施跨洲多点布局策略,正加大在新兴市场如东南亚、中东、拉美等地的投资力度,并持续深化对欧洲和非洲等传统市场的投资,从而进一步扩展业务版图,实现全球资源的最优配置。

出海的本质,是一个供应链的问题。因此, 本篇文章综合诸多数据、案例为你阐述当前建材供应链企业出海的发展现状。

根据部分品类的公开数据,初略的统计如下:

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工程机械产品出口485.52亿美元,同比增长9.59%。

2023年,华新水泥海外营收54.39亿元,同比增长30%。海螺水泥2023年出口销量同比增长117.83%,销售金额同比上升92.53%。

海关总署的数据,2024年5月,我国家具及其零件出口额为443.3亿元,同比增长19.8%。1至5月累计出口额为2125.5亿元,同比增长20.5%。灯具、照明装置及其零件1-5月累计出口额为1205.8亿元,同比增长7.9%。

企业端:

金牌厨柜:2024年一季度,海外业务实现收入8144万,同比增长了 68.23%,预计海外业务将成为公司重要的业绩增长点之一。

乐歌股份:以智能家居和公共海外仓为主要业务,2024年第一季度,营业总收入11.22亿元,同比增长40.83%。

致欧科技:跨境电商企业,主要通过亚马逊、OTTO、Cdiscount、Mano等线下平台销售家居产品。2024年第一季度营收约18.42亿元,同比增加45.3%。

永艺股份:办公家具出海龙头企业,产品包括办公椅、沙发、按摩椅椅身、休闲椅、升降桌等,2024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8.57亿元,同比增长22.96%。

尽管我们看到这些企业的海外营收不断增加,但并不意味着企业的利润同步增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企业出海,积极拥抱政策红利

对于想出海是建材供应商,应该积极关注本身或他省在出海方面的政策扶持。

山东省针对本省建筑企业出海,2023年7月31日,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会同12个省直部门(单位)联合印发实施《关于推动全省建筑业企业海外工程建设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给予了14条措施支持建筑企业出海

对于建材供应商企业而言,积极关注各地政策,跟随建筑行业的优秀企业一同出海,不仅能规避盲目出海少踩坑,还能弥补建筑企业在海外市场的建材供应链短板,形成强强联合进军海外市场。

在山东省的《意见》中强调,鼓励企业海外业务由房屋建筑、公路工程、机电安装(石油化工)工程为主,逐步向高速铁路、轨道交通、港口、机场、电力、水利水电、市政公用、文体场馆、节能环保等领域拓展,延伸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

《意见》提出,“十四五”期间,推动全省建筑业企业 重点深耕非洲、东南亚、中亚等传统市场 ,大力 拓展中东欧、拉美市场 , 探索 开拓欧洲 等高端市场。

鼓励企业 积极参加“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新基建、新能源、新产业建设 ,加大中国技术、设备、制造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推广应用;支持企业加快海外工程建设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应用,增加绿色建材占比。

2、企业出海模式的多元化

早期企业更倾向于通过收购方式进入欧美市场。2018年曲美家居斥巨资收购挪威上市家居公司Ekornes,顾家家居也相继收购了意大利、德国和澳大利亚的知名家居品牌。

当前,“砸钱式”的收购模式逐渐式微,新一轮出海企业更倾向于选择开设旗舰店等“轻”资产模式,巴德士、三棵树、久诺等企业就在尝试轻资产模式出海,并更加看重发展中国家城镇化高速发展所带来的市场机遇。

天山股份总裁赵新军表示,公司当前在赞比亚、蒙古国各有一条水泥生产线,在尼日利亚投资了骨料生产线,公司将进一步保持战略理性和经济理性开展国际化业务。

“未来具体项目同等条件下将优先通过并购重组、租赁等方式,轻重资产相结合的运营模式,上下游产业延伸的发展模式,因地制宜设计投资路径及方案。”赵新军说,公司将借助集团在海外耕耘的经验和资源,共同推动国际化发展,实现公司国际化中长期目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出海企业面临的挑战

出海是企业一个重要的增长点,看起来是香饽饽,企业也面临着诸多的挑战。

此起彼伏的地区政治和军事冲突,让某些本就政局不稳的国家和地区,营商环境更差;地方贸易保护主义和多变的贸易规则,又让企业出海频频踩坑。

其实重要的有3大挑战,总结如下:

(1)品牌国际化塑造

出海前景很美好,出海后水土不服的现象屡见不鲜。与此同时,一些国家为了减少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通过多种方法“打压”外来的品牌。

全球供应链正发生着变化, 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纷纷推动了制造业回流;像印尼、巴西这样的新兴经济体开始努力推动供应链本土化。

对于中国企业的全球化布局而言,过去的出海仅仅只是单纯产品贸易,等着国外的订单;现在的新出海,更多的是一种商业模式的出海

因此,出海企业应注重品牌形象的塑造和推广,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增强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和忠诚度。企业还应注重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提高消费者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过去依托于国内的城市化发展大浪潮,有流量=有销量,建材企业忽视品牌的建设,当建材企业开始谋求出海时,仅有流量(需求)还不够,面对国际竞争,提升企业的品牌影响力已经成为了一项无法回避,必须面对,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要课题。

(2)可持续供应链标准制约

全球的制度和规则主要由西方国家制定,尤其是欧美国家,凭借其长期资本主义积累,已经建立了一套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包括碳关税和与可持续发展相关的标准。

这些法规涵盖了产品的全生命周期,从设计、制造到最终的废弃和处理,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

除了针对产品的标准,还包括对公司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尽职调查以及消费者权益保护,如绿色声明等。

今年上半年欧盟迅速出台了一系列法规,包括 生态产品设计法规(ESPR)、建筑能效法规对建材的要求以及零碳和近零碳工业的法律法规 。这些法规从指令(directive)升级为法规(regulation),意味着所有欧盟国家都必须执行,具有统一性和强制性。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供应链生产国,产品主要在中国制造,由于产能过剩,中国更需要将产品销售到海外市场,这推动中国的生产模式发生重大变化。

过去出口企业只需等待国外订单完成生产即可,而现在产品必须符合国外的法律法规要求,例如欧盟设定的门槛如果无法通过,产品就无法出口到欧洲。即使产品在本土生产,也必须按照欧盟的要求行事。

出海的意义,不是说非要到国外办工厂才叫出海,而是说现在所有的产品必须符合国外要求的法律法规。欧盟的法规不仅适用于进口产品,还要求本土产品符合规定。因此,中国企业即使在本土,也必须了解并遵守国际规则。

除了碳排放问题,欧盟还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再生电池、汽车、消费品、钢铁、水泥、塑料等化工产品的法规,几乎涵盖了所有产业链,包括产品的最终废弃处理。如果企业不考虑这些因素,其产品在出口到欧洲时将面临额外成本。

(3)企业合规性

中国企业对于合规性的意识并不强。2018年,算是一个分水岭。

在2018年之前,中国企业合规主要针对银行、保险和证券等高风险的金融行业。

2018年4月的“中兴事件”,开启了中国企业的合规之路。因此,2018年又被称为中国企业的合规元年。

大家不要以为去到稍微落后国家,就能躺赚,其实并非你想的那么简单。海外新兴市场和欧美成熟市场的风险点,完全不同。

新兴出海市场如东南亚,多数是本土商家基于政策端支持与外来新业态的“博弈”。

2023年开始,许多东南亚本土合规生态发生了变化,最大的改变在于“当地市场的执法尺度”的调整。

北京德和衡(上海)律师事务所出海律师娄鹤表示,中国企业的成功经验大多基于中国市场,但中国市场其实是一个极特殊的市场——一个语言、文化、习俗、认知融合度极高的大统一市场。

在欧美成熟消费品市场,合规颗粒度变得越来越细。合规细节成为出海欧美市场的真正风险点所在。

在北美市场,甚至有一些对中国卖家来说“十分奇异”的具体法规,典型案例就是“加州65号法案”。

许多覆盖加州市场的北美卖家,都在懵懂无知中因没做好相关认证,未按照要求贴好相关警示标签被起诉,甚至被冻结资金、吃官司封店。

中国企业出海的遭遇:商家往往是“吃暗亏”的多。

TikTok电商:直播带货在印尼的高速增长和后续的封禁;

瑞幸咖啡:在商标上的掉以轻心,在泰国的“败诉”,泰国“山寨瑞幸”状告中国瑞幸咖啡侵权,索赔100亿泰铢(约合20亿元人民币)。

小米:在印经营9年,其印度公司累计利润额为94.6亿卢比,约8亿人民币。结果一次没收的资金,就相当于小米印度历年利润总和的6倍;

vivo手机:印度执法局(ED)以“反洗钱调查”为由拘捕了多名vivo印度高管,包括vivo印度临时CEO和CFO。

出海案例:科达制造

科达制造,从“陶机装备的提供与服务”到“全方位的产品及服务提供商”的转变,纵向往配件耗材等产业链延伸。

从收入层面来看,2023年陶瓷机械国内及海外收入接近各占一半,同时海外接单超55%。

海外陶机业务:

面对全球陶机市场, 通过设立子公司、建立生产基地等方式持续深耕全球主要陶瓷产区。

海外建材业务:

目前合资公司在肯尼亚、加纳、赞比亚、塞内加尔、坦桑尼亚等东非及西非国家建设了6个生产基地,除了在本国销售外,还向周边的国家出口,目标覆盖区域主要围绕在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的非洲国家。

合资公司在非洲多地建立集中存储或中转仓,用于中转及出口等。

合资公司布局在临海地区的项目,也可以通过海运有效延伸销售半径。

与此同时,公司于西非科特迪瓦及偏中部的国家喀麦隆正在建设陶瓷项目,未来也将通过本地销售及出口的方式覆盖更多非洲区域。后续公司也将持续寻找相对空白的市场,择机进行本土化的布局。

海外建材销售模式:

主要面向经销商,大部分个体规模较小,依据店面规格等因素采取分类管理,绝大部分采用专卖店的形式;另有少部分适用批发商的模式,限制较少。

另外,在当地也跟地产商有合作,但比例很小,当地主要以自建房或者很小的开发商为主。

海外建材业务前期主要通过公司合作伙伴森大集团成熟的销售。目前,公司已经设立了海外建材板块的二级总部,整合相关建材业务的人员、渠道,加强业务板块的独立性,降低与森大集团未来的日常关联交易。

海外建材竞争情况:

2022年之前,海外建材整体营收规模增长较快,主要因为当地本土产能的缺失,公司在建厂后,依靠森大当地广泛的销售网络,快速完成了部分进口瓷砖的市场替代。

目前来看,非洲当地瓷砖市场竞争程度有所上升,本土产能占有主要的市场份额。

从需求端来看,根据MECS-Acimac数据统计,2022年全球仅非洲地区瓷砖消费量在增长,整体消费量同比增长5.4%,而其他大洲或区域在下滑。

同时,据其预测,2022-2026年,非洲将是世界瓷砖消费市场增长最快的地区,复合年增幅超过6%。

此外,除瓷砖外,科达制造已投产洁具、并布局玻璃等品种,未来也将根据终端的需求逐渐丰富建材品类,前期通过贸易的形式布局,后续基于市场情况规划本土化生产。

除了非洲,公司也正在全球范围内持续寻找相对空白的市场,根据现有的出口数据,以及结合当地市场人口规模、城镇化发展阶段、经济发展潜力等,积极探索、寻找没有本土产能的市场区域。

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公司已于非洲五国运营6个生产基地,拥有17条建筑陶瓷生产线、2条洁具生产线。

同时, 公司的坦桑尼亚及南美秘鲁建筑玻璃生产项目、喀麦隆、科特迪瓦以及中美洪都拉斯陶瓷生产项目正在建设中。

在现有规划项目全部达产后,预计公司将合计形成年产近2.2亿平方米建筑陶瓷、260万件洁具及40万吨建筑玻璃的产能。

除上述产能规划外, 后续也将会根据市场以及销售情况,对现有生产基地进行技改或产能扩建,或通过并购方式进行区域整合。

本文综合多篇行业公开报道综合整理

今日互动

《黄太阳供应链笔记》面向全国房地产、建筑业、上下游优质供应链企业提供服务,致力于让每个人、每家企业的价值被看见。请添加主编微信:taisam618(添加时,备注公司、岗位、姓名)

业务咨询,点击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