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北京举办了一场拍卖会,参与竞拍的器物很多,基本都是有一定收藏价值的古董。

此次来参与竞拍的人,大多都是行业名流或资深收藏家,随着一轮又一轮的竞拍达成交易后,现场的气氛达到了高潮。

可就在此时,拍卖方拿出了下一轮的拍卖品,一件黄色袈裟,这袈裟看起来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虽然经过拍卖方的介绍讲解,但台下的参与者们一个个看起来兴趣都不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为这样一件袈裟,现场气氛一下子从高点跌落到了谷底,主办方也显得十分尴尬。

但此时却有一位姓秦的先生,偏偏看上了这件不被所有人看好的袈裟,拍卖会结束后主动联系上了拍卖方买下了这件袈裟。

秦先生经过三年多的时间对这件袈裟进行研究,最后发现这件袈裟来头真的不小。

2008年,秦先生拿着这件当时花了9万元买下的袈裟再次登陆拍卖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年的时间过去后,这件被人冷落的袈裟却变成了万众瞩目的焦点,最终以6550万的价格成交。

为什么同样的东西三年的时间里身价却发生了如此大的惊天逆转?

这位秦先生为何能慧眼独具,在众多淘宝高人集体不看好的情况下,一眼便相中了这件看似普通的袈裟呢?

初入古玩界的新人

秦先生只是一个普通上班族,利用业余时间喜欢研究收集古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于并非资深发烧友且囊中羞涩,秦先生一般情况下也只是和朋友一起在当地古玩市场随便逛逛,饱一下眼福。

毕竟古玩市场上各种古董鱼龙混杂,真真假假难以辨认,秦先生也不敢轻易出手购买。

万一买到赝品,也许一个月的工资就赔进去了,虽说古玩行业的水非常深,可并没有浇灭秦先生想要深入学习的热情。

朋友们看秦先生是真心喜欢古董收藏,于是就带着他去参加了一些拍卖活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活动上秦先生可以接触到很多业内的专家和志同道合的收藏爱好者,大家可以借着活动的机会相互交流学习提升鉴宝能力。

拍卖会上,身边的专家名流们随便出手就是十几万或几十万摘走竞拍品。

秦先生内心蠢蠢欲动也非常想和他们一样,豪掷千金拿下心仪的宝贝。

无奈自己只是个普通工薪阶层实在没有那个实力,于是也就只能现场感受一下热闹的气氛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当下一轮拍卖品被展示在台上的时候,秦先生被深深地吸引住了目光,可以说眼睛都要瞪直了。

这是一件金黄色的袈裟,经过现场工作人员的介绍得知,这件袈裟的年代大概是清代雍正或乾隆年间,距今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了。

袈裟的面料看起来是用金丝线编制的,由于年代过于久远整体的色泽有些斑驳昏暗。

布面上绣着一大堆复杂的文字和图案,很多资深收藏家一眼看上去就觉得这肯定是一个仿冒的赝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收藏界里就属清代和民国初年的仿冒品最多,这件斑驳的袈裟怎么看都像一个赝品。

而且说它是袈裟也只是样子看起来像而已,就连拍卖方自己都搞不清楚这块布究竟是做什么用的。

当拍卖方报出起拍价9万元的时候,现场顿时沸反盈天。

大家心里可能都在想,一块连你们自己都说不清来历用途的破布,居然起拍价就要九万,这和明抢有什么区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台下一致的嘘声中,这件袈裟没有一个人愿意给出竞拍价,最终这件藏品流拍了。

此时态度冷淡的人群中,唯独只有秦先生对这件众人一致看贬的袈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说来也巧,秦先生恰好对佛教文化特别感兴趣,眼前这件不知名的袈裟虽然看起来色泽暗沉,但做工看起来十分精湛。

于是秦先生立刻拿起了拍卖方发放的宣传图册,翻到了这件清代袈裟仔细研究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样仔细一比对,秦先生越来越相信自己的判断了,袈裟是由一整块金丝布料制成的。

缎面上的文字大多都是古梵文,文字刺绣工整且左右对称,这样一件工艺精湛的袈裟,绝非出自普通民间纺织厂之手。

再加上古梵文也不是普通百姓可以使用的,因此秦先生更加笃定,这件袈裟肯定大有来头。

只是恰好逃过了众人的法眼,成为了一件意外被看走眼的宝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拍卖会结束后,秦先生便立刻找到了拍卖方,希望可以低价收购这件流拍品。

此时的拍卖方原本还在为如何处理这块破布发愁,突然有买主上门,拍卖方也给了秦先生一个最低价九万元。

可这个价格对于秦先生来说还是太高了,自己除了日常消费,手头上仅有的积蓄也就只有四万元。

秦先生原本还想再和拍卖方讨价还价一番,可拍卖方则态度十分坚决地告诉他,如果想要的话就一口价九万元带走,不然的话拍卖方就要自行处理掉这件流拍品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眼看自己看好的藏品要和自己擦肩而过,秦先生陷入了沉思,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和利弊权衡,秦先生还是一咬牙决定买下这件袈裟。

秦先生预付了4万元定金之后,立刻回家和妻子商量希望可以拿出家里的积蓄买下这件藏品。

经过秦先生的反复劝说,妻子也终于同意了下来,就这样一件不被众人看好的破布,被秦先生倾尽家财买了下来。

秦先生的想法也十分简单,如果这件藏品是真的,自己就可以捡漏成功小赚一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即使是假的,自己损失了九万块也认栽,大不了接下来一年努力工作就弥补回来了。

三年鉴宝之路

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花了九万块钱终于拿下了这件袈裟,接下来秦先生要做的就是请专家对这件藏品进行权威鉴定,来验证自己的眼光。

古玩界的专家和古董一样也是鱼龙混杂真假难辨,秦先生涉足这个行业不深,要请专家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但秦先生还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经过朋友介绍找到了几位专家上门来对他的袈裟进行鉴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这些所谓的专家经过鉴定却告诉秦先生,这就是一件普通的袈裟。

更让秦先生感到渗人的是,专家告诉他这件袈裟是用来盖在尸体上的冥器,不出意外的话应该是清代的丧葬用品。

听专家这么一说,秦先生差点两眼一黑气晕过去,没想到自己看好的藏品不仅不值什么钱,而且还是块晦气的裹尸布。

这要是让身边的人知道了,那岂不是要笑掉大牙,正当秦先生为自己出师不利感到沮丧的时候,又有几个自称专家的人不请自来,希望能看一看秦先生的这件藏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机敏的秦先生顿感事有蹊跷,这不是一块裹尸布吗,为什么现在居然还有人不请自来要看看呢,难道他们不怕沾了晦气?

秦先生也没有藏着掖着,立马就带着两位专家来看自己的这件藏品,秦先生也想看看他们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

不出意外的是,这两位专家和前面几位一样,也是对这件袈裟大加贬低说就是一块晦气的裹尸布。

可此时的秦先生早已看出,这些人一定是事先串通好了说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听完这两位专家的鉴定后,秦先生一改常态地告诉二人,自己知道这袈裟的用途,但自己就是喜欢。

眼看秦先生不按套路出牌,二人便立马改变战略,很贴心地为秦先生着想。

这块裹尸布留在他手里既亏钱又晦气,二人愿意出两倍的价格帮忙收了这块裹尸布。

听二人这么一说,秦先生更加确定这件袈裟自己是淘到宝了,于是秦先生不由分说的开门送客,打发走了这两个专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过这么一折腾,秦先生的内心也像是坐了好几轮过山车一样,别提有多刺激了。

此时秦先生也深感古董收藏行业的险恶,一不留神自己差点就贱卖了宝贝。

为了真正弄清楚这件袈裟的真相和历史价值,秦先生几经辗转联系到了大名鼎鼎的收藏鉴定师-张淑芳。

她常年供职于故宫博物院,有着几十年的鉴宝经验,有了真正权威鉴宝大师的亲临,秦先生内心无比激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掩盖在这件袈裟上的疑云可能就要被解开了,张淑芳来到秦先生家后看到了这件展开的袈裟。

没看几眼张淑芳就斩钉截铁地说,这绝非民间之物。

经过张淑芳的权威鉴定后,秦先生才得知,这件袈裟的正式名称叫做:“缂丝陀罗尼经被”。

缂丝是一种极其复杂的手工艺编制技术,代表了我国古代手工艺水平的巅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为其技术复杂,用料高端,清代开始被皇帝钦定为皇家御用物品,皇室中也只有皇帝和享有一定爵位的王爷才能使用。

而这种缂丝陀罗尼经被在清代大多用于皇帝和亲王下葬时覆盖在身上,也就是那些二流专家说的“裹尸布”。

据《清史稿》记载,清代王公大臣为了死后可以身披缂丝陀罗尼经被下葬,多次上书皇帝恳请准允,但大多都被驳回,只有少量因为功勋卓著的亲王被钦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按佛教的说法,死后身披缂丝陀罗尼经被的人,生前一切业障都会被消除,并可以跳脱轮回往生极乐。

或许这就是帝王皇家拼尽全力,也要在死后身披它下葬的原因。

秦先生手中的这件缂丝陀罗尼经被则是其中的极品,张淑芳表示按照其面料和工艺判断,应该出产于乾隆年间。

乾隆时期也是整个清代最为富裕和强盛的时期,这件缂丝陀罗尼经很有可能就是乾隆皇帝下葬的御用冥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过张淑芳和专家团队查阅史料研究,最终证实了这个猜想,这件经被正是乾隆皇帝陵寝的御用之物,那么它是怎么辗转来到秦先生手上的呢?

拨开历史的迷雾

1926年,蒋介石继承了孙中山的遗志,开始举兵北伐,完成中国的南北统一。

两年多的时间里,北方直奉系军阀被革命军打得大败,革命军从广州出发一路打到了河北,而此时革命军内部却出现了“杂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于长期战争的需要,革命军为了壮大自己的实力也进行了招降纳叛,将一些地方军甚至是土匪也纳入了革命军中。

其中土匪头子出身的孙殿英,也就是在这样的历史契机中摇身一变成为了革命军军长的。

身份虽然可以轻易转换,但土匪杀人越货的本性却不会轻易改变。

孙殿英的部队行至河北的时候,一想到这里就是清朝东陵的所在地,孙殿英土匪本性发作,打算要去劫掠一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是孙殿英假借支援大革命为借口,加之革命军内部的供给也分亲疏远近。

像孙殿英这样半路出家的和尚,自然不会受到国民政府的重视,孙殿英的部队缺医少药物资不足的情况时有发生。

因此孙殿英振臂一呼,手下上万匪军便随他一起策马杀入清东陵。

孙殿英的部队先后掘开了慈禧太后和乾隆皇帝的墓室,对墓室内的陪葬品大肆劫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于陪葬品的数量非常庞大且琳琅满目,乾隆皇帝的这件缂丝陀罗尼经被和其他那些金光闪闪的珍珠玛瑙黄金相比,就显得并不是那么起眼了。

一顿哄抢后,这件经被就这样被随意地丢弃在了不起眼的角落里。

随后历经国破家亡和战火洗礼,这件经被几经易手才最终被秦先生购得。

拍出天价的“裹尸布”

得知自己九万元购得的袈裟,居然是乾隆皇帝的御用之物,秦先生不禁又是两眼一黑差点晕厥过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秦先生虽说也感觉得到,这件袈裟不寻常,但怎么也没想到它的原主会如此惊为天人。

这下子天上真的掉下了一个大馅饼,差点把秦先生给砸晕过去。

随后秦先生9万元购得天价宝物的消息也不胫而走,各大媒体也开始对这件事情争相报道。

一下子这件缂丝陀罗尼经被,再一次受到了世人的强烈关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08年,在奥运会喜气氛围的烘托下,秦先生带着这件绝世珍宝再次登陆了北京的拍卖会。

三年的时间一晃即逝,曾经被人冷嘲热讽地破布,如今却迎来了两岸三地顶级富商们的争相竞拍。

当天拍卖会现场人山人海,一件件拍卖品也如愿被高价拍走,但当晚的主角毫无疑问,就是最后压轴出场的缂丝陀罗尼经被。

在热烈的竞拍中,这件乾隆皇帝的御用经被最终以6550万的价格成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终秦先生除去拍卖佣金最终到手了6500多万元,这一进一出价格翻了700多倍,秦先生也就此成为了千万富翁。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秦先生对此却并不满意,他内心的期望价格至少是一个亿。

可货以售出,秦先生也只能接受这个现实了,不过这件经被之后再次经历转手,最终以1.3亿元的价格成交。

这也间接证明了秦先生当时1亿元的期待值,并不是漫天要价,但人一定要知足,知足者才可常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秦先生慧眼识宝,靠着自己的坚持和运气最终一举翻身成功,他的故事也就此成为了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