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武则天心心念想见却无缘得见的高僧,我们现在坐上高铁就可以去见,您信吗?
中国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颇具佛缘,她作了著名的四句偈言:「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成为佛教信众诵经的开经偈,一直流传了千百年。洛阳的龙门石窟皆是她当政的时扩大开凿。
不过呢,虽然武则天贵为一代女皇,却一生都没有见过其所景仰的六祖惠能大师(638-713年),曾连下诏书三请惠能大师入朝,如武则天曾于万岁通天元年(696年),御赐惠能大师圣旨一道。后遣薛简前往曹溪当面邀请惠能大师。惠能禅师,再次婉拒,并附一份无字书信作为回函。
当薛简呈上回函,信封上写着“大唐皇帝亲启”。武则天打开信封,只见一张白纸,空无一物。
她沉思片刻,突然领悟了大师的深意。她想起了大师的无相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她微笑道:“慧能大师这是在启示我,我三次邀请他而不得见,如今他却以这最重要的答案相赠。虽是无缘,却也是深缘。”
而今,一代女皇,已随清风去,但是武则天敬仰的惠能禅师却依然静坐在广东韶关南华禅寺。对,你没有看错。
武则天仰慕而不曾得见 惠能禅师的传奇一生
惠能(也作慧能,638—713年)是中国禅宗的第六祖。他本来姓卢,祖先是河北范阳(今河北涿县)人。唐贞观十二年(638年)惠能出生在新州,因此他被认为是广东新州人(今广东新兴县人)。惠能小时候丧父,后迁居南海,家境贫困,靠卖柴养活母亲。有一天,他在市场上听到客店里有人诵读《金刚经》,受到启发,便询问这本经书的出处。客人告诉他是从黄梅东冯茂山弘忍禅师那里得到的。于是,惠能产生了寻找师父的念头。
咸亨初年(670年),惠能安顿好母亲后,便北上前行。到达韶州曹溪时,遇到村民刘志略,刘志略带他去见了出家的姑姑无尽藏尼,尼正在读《涅槃经》,请惠能帮忙看字。惠能说:我虽然不识字,但能理解经义。尼说:你不识字,怎么能理解经义?惠能回答:佛的深妙道理不在于文字。尼听后,非常惊讶,便告诉乡里的长者们,大家都来敬重他,请他住在宝林古寺,称他为卢行者。
惠能在宝林寺住了一段时间后,又到乐昌西石窟,从智远禅师那里学习禅法。智远建议他到黄梅东山(即东山寺)从弘忍禅师那里学习。惠能在咸亨三年(672年)到达黄梅东山,弘忍见到他便问:居士从哪里来,想求什么?惠能说:弟子是岭南人,只想成佛!弘忍说:你是岭南人,又是獦獠(当时对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怎么能成佛呢?惠能回答:人有南北之分,佛性却没有南北之别;和尚的佛性和獦獠的佛性是一样的,和尚能成佛,弟子也能成佛。弘忍于是让他随众劳动,在碓房舂米。
惠能在碓房舂米八个月,当时东山禅众有七百人。传说弘忍有一天为了考验大家的禅学深浅,准备传衣法,命大家作偈子。神秀作为众中上座,作了一首偈子:“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全寺都在传诵。弘忍看后对大众说:后世如果依此修行,也能得胜果,并劝大家诵读。惠能在碓房听到这偈子,觉得不究竟,便改作一偈,请人写在墙上。偈云:“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这句较通行的记载是“佛性本清净”),何处惹尘埃!”众人见此偈,都非常惊异。
弘忍见到后,夜间召来惠能,考验他的禅学造诣,把衣钵传给了他,并送他到九江渡口,临别时叮嘱他南下暂时隐居,待时机成熟再弘扬佛法。惠能回到广东曹溪后,隐居在四会、怀集(今广东怀集县)两地之间,过了十余年,惠能直到广州法性寺(即今光孝寺)逢印宗法师讲《涅槃经》,两位僧人争论风动还是幡动,争论不休。惠能插话说: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是你们的心在动!大家听了很惊讶。
印宗请他上座,询问深义,惠能回答简洁而有道理。印宗问:久闻黄梅衣法南来,莫非就是行者?惠能便出示五祖衣钵,印宗欢喜赞叹,聚集众人,在法性寺菩提树下为惠能剃发,又请名德智光律师等人为他授具足戒(法性寺即今广州光孝寺,寺中有六祖瘗发塔、菩提树、风幡堂、六祖殿等古迹)。两个月后,惠能便在寺中菩提树下,为大众开示禅门,讲说般若波罗蜜法。
不久,惠能辞众回到曹溪宝林寺,印宗和道俗千余人相送。当时,韶州刺史韦璩仰慕他的道风,带同僚入山请他入城,在大梵寺讲堂为众人说法,兼授无相戒。僧尼道俗聚集千余人,弟子法海编录其法语,又加入后来的法语,就是现在流行的《法宝坛经》(现有四本:敦煌本、惠昕本、德异本、宗宝本)。
从此以后,惠能在曹溪宝林寺说法三十余年。其间,中宗曾请慧安、神秀二师到宫中供养并问禅法。二师都说:南方有能禅师,密受弘忍大师衣法,可以向他请教。
神龙元年(705年),中宗派内侍薛简到曹溪召他入京。惠能以久居山林,年迈有风疾为由,推辞不去。薛简恳请他讲法,并记录带回报命。中宗赠予摩纳袈裟一领及绢五百匹作为供养,并命改称宝林寺为中兴寺,由韶州刺史重修,又赐名法泉寺,并把惠能的新州故宅改为国恩寺。
延和元年(712年)惠能回到新州小住,命弟子建报恩塔。
先天二年(713年)圆寂于新州国恩寺,享年七十六岁。弟子们当年就把他的遗体迎回曹溪。
宪宗时(806—820年)赠他“大鉴禅师”谥号,柳州刺史柳宗元撰写《曹溪第六祖大鉴禅师碑并序》。
元和十年(815年),刘禹锡因曹溪僧道琳所请,又撰写了《曹溪大师第二碑》。从达摩六传到惠能,所以通常称他为六祖大师。
惠能的遗体至今未坏,弟子方辩用麻布裹漆保存,现在存放于广东曹溪南华寺(即古代的宝林寺)。
广东曹溪南华寺
南朝梁武帝天监元年(502),智药三藏尊者到中国,他先去北方朝礼山西五台山文殊菩萨道场,再折回南方,由南海北上广州,中途经过曹溪口时,见这里山清水秀,手掬水饮,感到味美香甜,于是决定溯流而上。他看见了一块山水环绕、峰峦奇秀的地方,感叹这里宛如印度西天佛国的宝林山,应是沙门修道的最好场所。于是他住下来,倡议乡民们建寺造庙,预言百余年之后一定会有无上法宝来这里弘宣佛教,那时来这里的求学道修道者将如树林一样多。
南北朝梁武帝天监元年(公元502年)。天监三年,寺庙建成,梁武帝赐“宝林寺”名。后又先后更名为“中兴寺”“法泉寺”,至宋开宝元年(公元968年),宋太祖敕赐“南华禅寺”,寺名乃沿袭至今。因禅宗六祖在此弘法,也称六祖道场。南华寺建筑面积一万二千多平方米,由曹溪门、放生池、宝林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阁、灵照塔、六祖殿等建筑群组成。建筑除灵照塔、六祖殿外,皆为1934年后虚云和尚募化重修,人称“东粤第一宝刹”。南华寺是中国佛教名寺之一,中国佛教禅宗著名寺院,是禅宗六祖惠能宏扬“南宗禅法”的发源地,也是广东曹溪佛学院所在地。
曹溪门高12.5米、宽22.4米,上有“曹溪”及“南华禅寺”两木匾额,两侧塑有哼哈二将,是守护佛法的天神。过五香亭、放生池,即可到达宝林门。门上挂的是1938年国民党原主席林森题“宝林道场”匾,门联即是“东粤第一宝刹,南宗不二法门”。
天王宝殿正中是笑口常开的弥勒菩萨,弥勒的造型为浙江布袋和尚,是佛教中国化的产物。布袋和尚临终一偈:“弥勒真弥勒,分身百千亿,时时示时人,世人自不识”;使人认定布袋即弥勒。殿两侧是象征“风调雨顺”的四大天王,“风”是执宝剑的南方增长天王,“调”是执琵琶的东方持国天王,“雨”是执伞的北方多闻天王,“顺”是执蛇的西方广目天王。殿后为执降魔宝杵的韦驮菩萨。
经过“晨钟暮鼓”的钟、鼓楼,进入大雄宝殿,大殿是全寺的主体建筑,举行宗教仪式的主要场所。殿正中供奉三宝佛,佛像庄严肃穆、宁静安祥,中间为释迦牟尼、左边阿弥陀佛、右边消灾延寿药师佛。释迦胁侍分别为81岁迦叶、18岁阿难尊者,是佛祖“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的印度禅宗初祖、二祖。禅宗在印度传28代之后,传到达摩。达摩“一苇渡江”到少林寺“面壁九年”后,传中国的禅宗祖位,慧可、僧璨、道信、弘忍、慧能,故迦叶、阿难为也是中国禅宗寺院一佛二侍立的标准建制。
殿四壁上塑有立体的五百罗汉,五百罗汉神态各异,来自社会各阶层,其中最精妙的是南壁西窗下的济公—知觉罗汉,左看为哭、右看为笑,中观则啼笑皆非。东壁塑文殊骑狮,象征菩萨“智慧如旋风”,西壁塑普贤骑象,手持莲花,莲花上有佛经,显示菩萨为佛教理论家。殿后侧为“观音独占鳌头”,观音左右为“龙女”和“善财童子”,观音上方塑金身王子相。
出大雄宝殿,可见一口直径2.09米、高1.7米的千人锅,铸于元代,寺院熬粥施舍用的慈善设施,亦是中国最大的“千人锅”。
向上走即到了藏经阁。它为典型的明代建筑风格,有许多国家一级文物,不对游客开放。两侧各植有一株菩提树。
灵照塔,供奉奉毗卢遮那佛。是现存最古老的建筑,为楼阁式八角五层砖塔,高三十米。初建于唐先天年间,有1200多年的历史。
六祖惠能真身
老照片了,现在已经有单独龛
祖殿内安放着慧能、明代憨山、丹田大师真身,真身,亦称“金刚不坏之身”,“肉身菩萨”得道高僧缸葬三年而“不坏”,即可升座,反复油上福州漆,披上袈裟,供受瞻仰朝拜。
六祖慧能圆寂于唐玄宗先天二年,公元713年,1300年来,六祖慧能的肉身端坐于曹溪北岸南华禅寺。1300年来,六祖慧能依然神态安详,栩栩如生。据记载,1300年来,六祖惠能的肉身仍难逃三次劫难。
六祖慧能圆寂前预言如下:“我去世后五六年,必有一人前来夺取我的头颅,并留下4句偈语:”头上养亲,口里须餐;遇满之难,杨柳为官”,这段话载于六祖坛经之中。
当时弟子们并不明白偈语所指,但是为了防止金身头颅被盗,慧能的弟子们早早地用铁皮包裹了金身的脖子。公元722,即开元10年,新罗(当时朝鲜半岛的小国之一)僧人金大悲想盗取六祖慧能肉身佛的头回去供奉,重金雇佣一个叫张净满的人出手盗取,当张净满试图砍下六祖的头颅时,刀只是在铁皮上发出刺耳的声响,惊动了守塔的僧人,吓跑了张净满。僧人们检查了金身,发现有刀痕,于是向官府报告,张净满被捕并带到南华寺接受审问。
张净满家境十分贫穷,有父母需要孝养,不得已答应新罗僧人金大悲的要求,这就是“头上养亲,口里须餐”偈语的意思。不料偷盗未成,被抓捕归案,审理此案的县令叫杨佩,州刺史叫柳无忝,正好符合后两句偈语的说法。偈语中的满、杨、柳分别代表偷盗者和审案者,六祖慧能再现神奇。
柳无忝作为州刺史审理此案,面对人证物证确凿,询问六祖的弟子今滔禅师该如何处理。今滔禅师表示,依据国法,张净满必须受到严惩,但六祖早有预言,且佛教崇尚冤亲平等,因此建议宽大处理。柳无忝深感佛门慈悲广大,对于张净满出于孝道的举动也有所同情,最终决定释放了张净满。
第二次是在日寇入侵时,南华寺来了几个日本兵,随行有医生。他们怀疑真身是假的,要剖开来一看究竟。当日本人用手术刀,从六祖的背后剖开一个小洞,从小洞看进去,见骨骼、内脏俱完好无损,而且外部周围环境潮湿,没有任何保护措施。使这几位日本兵和随军医生吓得顶礼膜拜,南华寺也得以免遭一劫,这个奇迹使得他们放弃了对南华寺的破坏。
第三是最严重的一次,上世纪60年代左右中被拉六祖肉身游街,据当时主持南华寺的佛源老和尚回忆:“一天,六祖真身被小孩子用手推车推到韶关游行,说是坏蛋、是假的、骗人的,要烧掉。结果被人用铁棒在背胸上打了碗口大的一个洞,将五脏六腑抓出来,丢在大佛殿。肋骨、脊梁骨丢满一地,说是猪骨头、狗骨头,是假的。并在六祖头上盖个铁钵,面上写:‘坏蛋’二字,放在大佛殿。原不准我们看,但我们仍偷偷跑去看了,心里难过得流泪,偷偷把六祖灵骨收拾起来,但没有地方可藏。一者怕人知道;二者怕自己不知道哪天被打死。六祖的灵骨不能这么样被丢掉啊!于是用一瓦盒上下盖好,埋于九龙井后山的一棵大树下,做好标记。并送信给香港圣一法师,要他来时用照相机把这个地方拍下来,以待太平时取出再次安葬。
佛源法师是重建南华寺的近代名僧虚云和尚虚云老和尚的弟子。南华寺中兴于虚云,后来佛源又受虚云委托主持南华寺。1957年,佛源被打成“右派”并入狱,1961年出狱回到南华寺,但受管制、并被迫害导致一系列严重疾病,由于三叉神经被搞坏,影响咀嚼,数十年一直吃流质食物。文革中,南华寺的和尚们被迫还俗,但佛源等部分僧人宁死不还,为此挨了不少打罚。
1979年,佛源获平反,随即奉调到北京中国佛学院主讲律学,见到了明真、巨赞两位法师,告知以六祖真身事,又向当时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作了禀报。赵朴初一听,大为震惊,赵朴初马上写信给当时广东省委书记习仲勋,请他派员到南华寺处理此事。习仲勋接信,马上派一位副省长去南华寺做工作,但当时的形势是宗教政策尚未完全落实,南华寺方面不同意恢复供奉六祖。来人向南华寺方面传达习仲勋的原话:“同意要恢复,不同意也要恢复!”话说得掷地有声,毫不含糊。南华寺方面只能听命。赵朴初随即又派佛源从北京赶回南华寺,协助处理这段历史。(见《佛源老和尚法彙》)
九龙泉,又叫卓锡泉。它四周因历代有圣旨保护“永禁樵苏”,故林木茂盛、古树参天,其中有“活化石”之称的水松,是我国独有的珍贵树种。南华寺有高40多米的水松九株,实为难得。
南华禅寺历史沿革
据明万历《曹溪通志》记载:南朝梁武帝天监元年(502年),印度高僧智药三藏游北江,至曹溪(马坝河)水口处,“掬水饮之,香味异常,谓其徒曰:‘此水与西天之水无异,源上必有胜地,堪为兰若。’乃溯流穷源至此,四顾山水回合,峰峦奇秀,叹如西天宝林山也。”遂建议地方官奏请武帝建寺。
天监三年(504年),寺庙建成,梁武帝赐额“宝林寺”。
唐仪凤二年(677年)始,中国佛教南派禅宗创始人六祖惠能来宝林及大鉴寺说法37载,使南宗禅法大播于天下。故南华禅寺素有南禅祖庭之称。
唐万岁通天元年(696年),武则天特遣中书舍人吴存颖持水晶钵盂、磨衲袈裟等物赐惠能。唐神龙元年(705年),中宗又赐宝钵、磨衲袈裟等物,并将寺名赐改为中兴寺;神龙三年(707年)再改法泉寺。此时期有所属寺院13所,僧人千余,为历史最盛时期。宋开宝元年(968年),太祖赐额改称南华禅寺,沿称至今。
南华禅寺历经劫难无数。隋末曾毁于火灾,六祖得法南归至此,得乡人陈亚仙捐献祖地、无尽藏主持重建寺宇。宋初南汉兵焚烧殿宇过半,于开宝元年重建殿堂,太平兴国元年(976年)重建寺塔。元末又遭兵燹,明永乐、成化、正德、嘉靖间均作局部恢复、修缮。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始,明代高僧憨山德清大师呕心沥血近十年,重建祖庭,史称德清中兴。清康熙六年(1667年),平南王尚可喜又行重修。至于小修缮,则历代无数。
民国11年(1922年),孙中山先生北伐驻韶期间亦曾捐资,以作修缮费用。民国23年由高僧虚云大师亲自募化和主持,移位重建南华寺。民国28年初具规模,民国32年全面竣工,共建造殿堂房宇楼阁243楹,塑造佛像670尊。今除灵照塔仍为明代建筑、六祖殿尚保存部分明代建筑,其余建筑皆为虚云大师重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多次修缮,1980年寺宇进行了大规模修缮,包括全堂佛像装金、五百罗汉及二十四诸天上彩、损坏的佛像重塑。南华禅寺于2001年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惠能祖师禅学的发展及传播
南华禅寺在中国佛教发展史上有重要的位置,1500多年来,南华禅寺与六祖名字连在一起而著称于世。
六祖惠能弘法37年,得法弟子43人,其中弟子法海将他记录的六祖的禅学思想精华进行整理,形成《六祖法宝坛经》;弟子神会冒险北游两京宣扬顿教,“荡其渐修之道”“所以言天下禅道者,骨以曹溪为口实矣”。惠能所创禅学传播全国各地,成为中国哲学史上由印度佛学向宋明理学过渡的津梁,后来形成河北临济、湖南沩仰、江西曹洞、广东云门、南京法眼五宗,即所谓一花五叶。法眼宗远传泰国、朝鲜;曹洞、临济盛行于日本;云门、临济更远播欧美。
禅宗是中国独创,是典型中国化佛教。印度佛教只有禅学,没有禅宗。相传达摩从印度来到北魏,提出一种新禅定方法。达摩把他这一禅法传给慧可,慧可又传给僧璨,然后传道信、传弘忍。弘忍之后分成南北二系;神秀在北方传法,建立北宗;慧能在南方传法,建立南宗。北宗禅秀不久渐趋衰落,而慧能南宗经弟子神会等人提倡,加上朝迁支持,取得了禅宗正统地位,因而成为中国佛教主流,慧能也因而为成为禅宗实际上创始人。由于从达摩到慧能经过六代,故传统旧说将达摩视为“初祖”,而把慧能称为“六祖”。
禅宗创立之后,影响不断扩大,自身也不断发展,形成了曹洞、云门、法眼、临济、沙仰五大宗派(世称“五家”异花竞放局面,它们不但取代了国内其人宗派地位,而且还传播到国外。公元九世纪,传入朝鲜:公元十二、三世纪,又传入日本,并成为这些国家佛教主流。此后,禅宗又向东亚传至东南亚乃至欧美等国。现在,每年都有大批国外佛教徒前来南华寺朝拜祖庭。
毛主席对六祖坛经赞叹有加
惠能和孔子、老子被称为东方思想先哲的“东方三圣”。欧洲则将惠能列为“世界十大思想家”;毛泽东将惠能与孙中山先生并称为“岭南两大伟人”。
毛泽东高度评价六祖慧能 《六祖坛经》一书,毛泽东读过多次,有时外出还带着。该书又称《六祖大师法宝坛经》,这是一部慧能圆寂后由其弟子法海编篡的语录,其中心思想是“见性成佛”,主张“顿悟”。《六祖坛经》的传播,对禅宗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中国佛教著作被尊称为“经”的,仅此一部。关于禅宗六祖的故事,毛泽东和担任秘书的林克说过许多次,特别赞颂惠能勇于革新的精神,不要教条、不要清规戒律,主张佛性人人皆有,创顿悟成佛说,一方面使繁琐的佛教简易化,一方面使印度传入的佛教中国化。因此,他被视为禅宗的真正创始人,亦是真正的中国佛教的始祖,后世将他的创树称之为“佛学革命”。
当时毛泽东还脱口背出慧能所作的偈语:“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个精神,毛泽东说是和自己的性格相通的,毛泽东还给林克专门解释了这首偈的背景:慧能本来是做下等粗活的,文化不高,几乎不识字,但他的悟性好,在听人诵《金刚般若经》后,发心学佛,投禅宗第五祖弘忍门下,弘忍便将禅法秘诀传授于他,并付法衣,这也就是“继承衣钵”的出典。
毛泽东还能背出《六祖坛经》里记述的另一首神秀所作的偈颂:“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毛泽东对《六祖坛经》的评价极高,尤其高度评价六祖对主观能动性的发扬。毛泽东说:“他突出了主观能动性,在中国哲学史上是一个大跃进。惠能敢于否定一切。有人问他:死后是否一定升天?他说不一定,都升西天,西方的人怎么办?慧能是唐太宗时的人,他的学说盛行于武则天时期,唐朝末年乱世,人民无所寄托,所以大为流行”。毛泽东也曾对班禅大师说过:中国佛教史上能被佛教徒尊为“经”的,就仅《坛经》一部。
传奇故事六祖衣钵千古之谜
六祖惠能的一生充满着传奇和神秘的色彩,也留下了许多千古之谜。释迦牟尼将百衲袈裟和化缘用的钵盂这两件法器作为历代佛祖的世传信物。这一衣一钵被达摩带到了中国,后下传到了六祖惠能。六祖圆寂后,佛祖衣钵神秘消失了,从此成为千古之谜。
有记载说,武则天很欣赏六祖的思想,希望借佛教来巩固自己的势力,便用一件珍贵的千佛袈裟和一只水晶钵强行交换了六祖手中的佛祖衣钵。武则天死后,佛祖衣钵被作为随葬品带进了女皇的陵墓。也有人认为,五祖在传衣钵给惠能时说,以后只传心法,不传衣钵,惠能遂将衣钵自行处理。还有一种说法是,慧能带着衣钵四处躲避歹人的追杀,为断绝后续传人不尽烦恼,六祖将衣钵销毁了。
小编曾多次拜访南华禅寺,古刹祖庭确有曹溪家风传承,寺内可游览景点颇多,树木繁茂挺拔,亭台廊榭相连,推进大家去静心参学。韶关站有高铁,交通十分便利。据此不远还有一个名刹云门寺。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