琥珀历史悠久,在欧洲,琥珀被称为“北方黄金”“女神之泪”,有超过1万年的开发利用史。在中国,琥珀的利用至少可追溯至商代。琥珀拥有温润的形体,自古以来便深受人们喜爱,不管是西方还是东方,琥珀都被认为是吉祥的宝物,广泛应用于饰品、摆件的制作。
上海的琥珀制作历史由来已久,并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海派雕刻风格。近年来,上海市大力开展非遗保护,推动传统工艺振兴,海派琥珀雕刻技艺被列入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一批优秀的琥珀雕刻大师响应号召,在保护、发展非遗技艺中贡献力量。
走进柯少军大师传承创新基地,造型风格各异的“中国风”琥珀雕刻作品陈列展厅中,细腻严谨的笔画线条与琥珀的澄明暖色形成对比,在灯光下熠熠生辉。柯少军手里拿着雕刻刀,全神贯注地雕琢着一块已经勾勒好线条的琥珀,刀尖走动,小巧的琥珀原石上出现一条条“根脉”纹理,一只凤凰展翅欲飞的形象逐渐显现出来。“这是最关键的一步,持刀力度和刀尖方向要随时根据情况而改变。”柯少军表示,每一次雕刻,他都力图做到精益求精。
柯少军是中国正高级工艺美术师,上海市工艺美术大师,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海派玉雕(琥珀雕刻)。传统海派的牙雕、玉雕工艺,被他运用于琥珀雕刻上,并不断推陈出新。在实际创作中,柯少军将圆雕、浮雕、镂雕、薄意等传统雕刻手法融会贯通,实现了琥珀工艺的创新结合。“我把海派工艺融入琥珀雕刻之中,同时借鉴世界时尚元素,推陈出新,形成‘一石一设计’的‘中国风’。”柯少军说。
近年来,“国潮风”强势崛起。当“华流”成为“顶流”,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在走向年轻化、时尚化的路上。柯少军雕琢出的作品或晶莹润泽,或明艳大气,既深蕴东方深厚的文化传统,又具有时代的“国潮”底色。同时,为了让海派琥珀雕刻发扬光大,柯少军经常到学校、非遗基地、商会等场所开展教育培训,让越来越多青年人走近海派琥珀雕刻技艺。
“老手艺需要在传承中‘活’起来。”柯少军说。如今,随着文化自信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加入到琥珀雕刻技艺的传承中,引领琥珀“潮”起来,在时代发展中焕发出新的活力。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