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而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团员青年作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先锋队、突击队,理应走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前列。而在新形势下,社会实践是开展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课堂,同时为大学生融入新时代发展新质生产力搭建了三全育人的平台。
科技融合 向绿而生
为引导团员青年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以高质量产教融合引领地方高质量发展,以高质量科技融合促进创新型人才培养,7月5日早上,黄淮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2024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启动仪式在6号楼南门举行,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党委书记禹明甫、院长刘军和、副院长李大红、社会实践指导教师、博士教师代表与24名青年大学生志愿者参加了仪式。仪式由学院党委副书记荆书芳主持。
启动仪式上,陈欣怡同学代表全体社会实践志愿者发言。禹明甫在动员讲话中指出:学院围绕绿色发展,科技融合开展2024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旨在进一步推进专业链、人才链、创新链与产业链精准对接,培养服务地方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动能。他要求参加社会实践的青年大学生们要明确实践目的,端正实践态度;注重团队合作,发挥集体智慧;注重实践效果,及时总结经验。希望同学们在实践中能够有所学习、有所收获,为自己未来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刘军和为实践团队授旗并宣布2024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正式启动。
科技建院 向绿而变
7月5日上午,黄淮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生青向“新”提质黄淮为“产”聚力实践团来到了驿城区沙河店镇大李庄共同学习和研讨以种养循环绿色技术为发展目标的科技小院创建工作,开启了科技建院,向绿而变的实践行动。
在科技小院基地,团员青年走进田间地头,参观并考察了种养循环智慧观测系统。院长刘军和在了解当地农业种植情况后开展了新质生产力专题讲座,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与同学们分享了科技建院向绿而变促进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意义,结合学院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模式鼓励同学们加入科技小院创建的实践中,为提高农产品质量奉献青春力量。刘军和结合现代农业技术和生物工程技术为同学们讲解了种养循环智慧农业在科技小院的生动实践探索。
沙河店镇科技小院党支部委员、书强农业合作社理事长刘书强表示:科技小院一头连着田间一头连着学校,规模虽小但发挥着服务“三农”的巨大作用。在黄淮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师生的大力支持下,沙河店科技小院已经初见成效。刘书强对师生提供的科技培训和服务表示充分了肯定和感谢,他希望黄淮学院师生继续加强科技小院的建设工作,切实研究解决农业农村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共同创建有影响力的科技小院。
科技建院,向绿而变,生青向“新”提质 黄淮为“产”聚力实践团成员们将结合专业继续开展调查和研究,力争将所学用于提升现代农业绿色发展的行动中。此次科技建院实践活动,为推进种养循环绿色技术产业化提供了智力支持和青年答卷。
科技助农 向绿而兴
7月5日下午,黄淮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生青向“新”提质 黄淮为“产”聚力实践团到国家大宗蔬菜体系驻马店市农科院蔬菜示范基地开展科技助农向绿而兴实践活动。
在温室大棚基地,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党委书记禹明甫从育种、栽培、病虫害防治、农产品深加工为师生全面细致地讲解了辣椒产业的发展,并要求同学们要将理论知识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将科研项目和实践活动相结合,将创新创业项目与调查研究相结合,以科技创新发展绿色农业,以绿色农业兴旺地方经济。在实践活动中,驻马店市农科院工作人员与师生们针对现阶段蔬菜示范基地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示范基地副研究员赵红星对黄淮学院师生提出的建议和付出的辛勤劳动表示感谢,他希望黄淮学子继续发挥专业优势,与行业发展同心同向,在实践中展现青春责任和担当。
顶着炎炎烈日,学院党委副书记带领青年志愿者们在温室大棚采摘辣椒、番茄,并处理废弃农作物。大家分工协作、相互配合、穿梭在田间地头。在此过程中,即使大汗淋漓、即使被茎秆划伤手臂,同学们依旧发扬持之以恒、肯吃苦、不懈怠的精神。结束后同学们纷纷表示感受到农民在烈日下的艰辛以及劳作后的喜悦。
2024年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启动后,黄淮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精心谋划,统筹安排,将围绕“六科计划”(科技建院、科技赋能、科技创新、科技提质、科技增值、科技助农),采用“思政教师+专业教师+行业专家”三位一体的指导教师体制,组织团员青年走进基层、走进企业、走进自然保护区、走进田间地头开展理论宣讲、技术服务、项目研发、文化传承、生态保护等丰富多彩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团员青年在实践中进行探究性思考、创新性实践、自主性研究。黄淮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生青向“新”提质,黄淮为“产”聚力实践团将持续以“六科”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助力地方高质量发展。(魏梦秋 荆书芳 胡华伟)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