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互嵌式石榴家园 打造团结幸福社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年来,青海省海西州德令哈市始终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紧紧围绕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六共”目标,创新工作思路和措施,努力构建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促进城市各族群众深入交往交流交融。
“融”在一起共发展“嵌”在一起同繁荣“互嵌式社区建设,需要通过扎实的社区建设、有效的社区服务、丰富的社区活动,营造出各族人民一家亲的浓厚氛围,才能把民族团结搞得更好。”乌兰路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秦小红说。
德令哈市河东街道乌兰路社区成立于2002年,辖区面积1.35平方公里,居住着汉族、蒙古族、藏族、回族等多个民族,是全市典型的多民族聚居社区。近年来,乌兰路社区以构建互嵌式的自治环境、生活环境、社交平台、文化平台、宣传平台为目标,谋划推动各族群众全方位嵌入。
“我们通过多种模式推进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积极召开‘居民议事会’‘业主议事会’,增进各族群众间的了解,并从各族群众中选出党员先锋岗16个,小区长17人,楼栋长30人,单元长96人,中心户长9人,负责辖区内各族群众间的矛盾纠纷、安全隐患排查化解调处工作,并激活互嵌式资源共享。”秦小红说。
同时,乌兰路社区始终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大力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听取各族群众的意见,强力扫顽疾、除隐患,持续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小区居住环境,打造互嵌式幸福家园。
“以前污水管网老化,容易堵塞,特别是逢年过节时,洗洗涮涮的油污更大,一旦堵塞,污水返冒,臭气熏天。”家住农牧小区的旦增尼玛说,“自从小区改造后,现在小区路面平整,重新划分了停车位,下水道堵塞的问题彻底解决了,我们日常生活方便舒适多了。”
此外,乌兰路社区还定期开展“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依托社区活动阵地,组织各族群众创新形式举办各类民俗活动、节庆活动,通过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民族文化展示,让各族群众从活动中感受和体会民族团结进步的浓厚氛围,培植互嵌式文明底蕴。
家住宏源小区的退休教师娜木吉利表示:“每逢各种节日,社区就会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喜闻乐见的活动,各族群众之间形成了相互信任、和睦相处的浓厚氛围,特别暖心!”
值得一提的是,乌兰路社区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作用,利用石榴籽宣讲队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活动,讲好一个个鲜活的“互嵌式”社区故事;线上利用新媒体新平台进行“指尖”传播,立体式推动,实现“线上线下”宣传全覆盖,为各族群众搭建好社交平台、文化平台和宣传平台,让各族群众真正“融”在一起、 “嵌”在一起,凝聚互嵌式精神力量。
民族团结一家亲共建和谐“大家庭”德令哈市蓄集乡野马滩社区成立于2006年8月,位于陶尔根家园内,是以流动人口为主体的民族社区。陶尔根家园是我州最大的游牧民定居工程,是德令哈市“牧民向市民转变、牧区向市区转变、帐篷向楼房转变”的典型示范小区,小区内居住着3600余名牧民群众,包括蒙古族、藏族、回族、土族、东乡族等多个民族,是全市唯一一个少数民族人口占到95%的小区。
为构筑好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野马滩社区在小区内建立了“一站式”服务大厅,窗口设有“三语”服务岗,专门为各族群众提供咨询和办理相关业务,减少少数民族群众办理事务沟通不畅、交流障碍等问题,确保事有人办、困有所诉。
同时,充分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牧家书屋、文化大舞台等阵地资源,结合实际组织各族群众开展民族政策解读、联络联谊、文体活动等,不断增强“五个认同”,做到民族团结知识入民耳、进民心、引民行,营造“嵌入式”和谐向上氛围。
走进野马滩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三楼的石榴籽家园,里面陈列着各族群众自制的展品和各民族文创产品,还配有蒙古象棋、等比例缩小的蒙古包等,石榴籽家园旁边,还设有健身室、文化活动室,方便各族居民通过日常健身、文艺活动展现民族文化、增进文化交流。
“别小瞧这小小的石榴籽家园,许多居民经常到这里下象棋、学手工,其他民族的文化也得到了了解和融合。”居民红星表示,民族团结进步,就是通过这样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载体,有形、有感、有效地影响着各族群众。
除此之外,社区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整合和规范社区志愿者队伍,将各民族的老党员、群众代表纳入志愿者队伍建设,组建网格、文化、矛盾纠纷调解队等5支志愿服务队,细化志愿服务事项,明确岗位职责,协调安排服务活动。并在小区内打造的民族团结进步长廊和民族团结宣传栏、民族文化展板,嵌入各民族符号、元素、故事,不仅成了民族团结进步知识宣传阵地,也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各族群众交知心朋友、做和睦邻居、建美好家园,进一步增强了各族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