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有云:“夫少者,多之所贵也。”
凡事以少为贵,减法过生活,方为真谛。
养生亦是如此,并非愈多愈好,而应删繁就简。
正如老祖宗说的:“减衣增福,减食增寿。”
最好的养生,不是拼命锻炼,不是过多睡觉,就一个字:减!
1
减食,养胃
宋代诗人钱时写道:“人言少吃多滋味,此是尊生第一方。”
养生莫过于饮食,人吃五谷杂粮,营养均衡,才是长寿之方。
而饮食之道则在于减食,饭吃七分饱,菜吃七分好,适可而止。
老一辈人物质匮乏,因此常说能吃是福,认为进食是多多益善。
但如今生活大大富足,谁家都不乏吃喝,美味珍馐也随处可见。
若是不知节制,或是暴饮暴食,或是进补过度,极易发胖失衡,损伤肠胃。
节制自己的口腹之欲,减少饮食,使得脾胃运化有度,方是延年益寿之道。
得享95岁高寿的大儒梁漱溟先生,养生秘诀便是减食。
每日三餐,粗茶淡饭,一菜一汤足矣,任食物再可口也坚决不多吃。
《养生三要》中讲:“脏腑肠胃,常令宽舒有余地,则真气得以流行而疾病少。”
脾胃为后天之本,管住自己的嘴,腹中食少,养护脾胃,方能远病离灾,得享天年。
2
减思,养心
常言道:“百病从心起,养生先养心。”
心态不好,心有千千结,再多养生手段也是徒劳。
如林黛玉,出身显贵,却敏感多思,凡事都往心里放。
别人无意间的一言一行,都能在她心里引起一场轩然大波。
故而整日郁郁寡欢,茶饭不思,吃再多的人参养荣丸,最后也短寿而夭。
心宽病退,真正的养生大道,就是学会做减法,把无关紧要的事,从心中剔除。
过去的事,已经过去,不必多思;未来的事,尚未到来,多思无益。
不如放宽心态,活在当下,保有几分钝感力,挣脱精神内耗的枷锁。
如《格言联璧》中说:“何思何虑,居心当如止水。”
养心以寡思二字为药,清空思虑,心如止水,就是最好的灵丹妙药。
3
减欲,养性
《知言·修身》有云:“修身以寡欲为要。”
欲望,是心灵上的毒素,贪求过甚,无异于自取灭亡。
试想,总在纠结得不到的,奢求未拥有的,何其焦虑痛苦。
减少欲望,永保清心,才能颐养性情,活得轻松而自在。
苏轼便是如此,无论高在庙堂,还是贬谪流放,生活始终简朴。
不追求高官厚禄,不向往锦衣华服,有衣可穿,有食可吃,他已然知足。
欲望的精简,带来性情的超脱,在脱离物质的桎梏后,他愈发乐天知命,精神丰盈。
纵使半生都走在奔波贬谪的路上,身子骨也始终硬朗,老年时仍精神矍铄。
王阳明也说:“吾辈用功,只求日减,不求日增,减得一分人欲,便得一分天理。”
欲望如黑洞,过分追逐,终将身心俱疲,深陷泥淖。
红尘俗世间,知足知止,减少欲念,方可得到身心的自在,灵魂的升华。
4
减言,养福
药王孙思邈有句名言:“开口神气散,舌动是非生。”
多言则气乏,一个人说话越多,越容易消耗身体的元气。
气壮则康,气衰则弱,长此以往,很可能会折损自己的寿数。
更何况,病从口入,祸从口出,说的话多了,是非祸患也就随之而来。
国学大师季羡林患过两次癌症,却活到了98岁的高龄。
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非必要不多言。
在小饭馆被人无端指责,他不辩解,只是默不作声地继续吃饭。
观点被人质疑嘲讽,他也不反驳,而是选择三缄其口,高挂免战牌。
他每天依旧淡定地上课下课,读书写文,只管做好自己的事。
俗话说:“一言可招福,一言可招祸。”
口吐千言,不损自伤,言多,就是自寻烦恼,自我伤害。
须知,口是祸福之门,不妄言,不多言,才是为自己修德积福。
所以,有理不在声高,遇事不必争论,与其多说多错,不如克制自己的表达欲。
减少言语,适时沉默,才有足够的时间的精力专注自身修行,从而养好身体,过好生活。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