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连天岁月长,春秋战国起苍茫。

穆王西狩寻仙迹,诸侯纷争乱四方。

宗法制崩礼崩乱,法典甫刑镇国疆。

兴衰更替轮回梦,一曲定场道沧桑。

话说周穆王为了转移注意力,安抚群情激愤的诸侯,打出了一张转移矛盾的外患牌。周穆王说,“调座这个事儿咱们暂时放一放,先把门外那几野孩子打一顿再说怎么样?”要说这“男神”周穆王还真不愧是一位响当当的人物,在一千多年之后的西晋时期,河南某地因为盗墓而出土了一批竹简,其中有一部《穆天子传》,记载了很多周穆王巡视天下的事。迹据说这爷们曾经一路向西,在昆仑山和西王母有过一面之缘。于御史于神话,西王母代指何人难以考证,但周穆王的确是打过不少地方。

《穆天子传》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穆天子传》图片

当时有一位被称为祭公谋父的臣属站出来表示反对,说先王之治是“以德服人,以理服人”不能动不动就使唤拳头。周穆王懒得听他在这儿扯淡,接二连三的四处征讨。在位五十多年,打了五十多年。咱们也都知道,打仗归根结底打的就是个钱,50年成康积累的财富,五年战争就足以一笔勾销,何况打了50年的仗。结果门外的野孩子没逮着几个,反倒弄得自己那遍体鳞伤,人不人鬼不鬼的。野孩子们一看有机可乘啊,劲头儿更足了。周王朝就从这时候开始加速衰退了,外患不断内部也没得安生。

于是周穆王决定严肃法纪,成康两代刑措40余年不用的日子已成往事,取而代之的是系统繁杂的刑法。从轻到重,分成墨、劓、剕、宫、大辟五类,条文达三千多条,被称为甫刑。这也就成为了有史料明确记载的第一部法典。《甫刑》的颁布和施行有一定的震慑作用,但是咱们说苛政猛于虎,这终究不是长久之计。经周共王到周懿王,周王朝逐渐在与一群野孩子的纷争之中处于下风,甚至根据地镐京也受到了直接威胁。一度迁都到了渭水北岸的犬丘,就是今天陕西兴平。《史记•周本纪》丝毫不留情面的下了定论,“懿王之时,王室遂衰,诗人作刺。”当时的文化人纷纷作诗讽刺君王无能,令王室颜面扫地。

《甫刑》又称《吕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甫刑》又称《吕刑》

光阴荏苒,见证了周王朝由盛转衰,现如今分封制已经是一地鸡毛。宗法制同样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按照大小宗的原则,周懿王驾崩之后,理应由嫡长子也就是太子的姬燮来继位。但是周懿王的叔叔姬辟方认为爹是这个熊模样,那儿子更是一滩烂泥扶不上墙,再这么折腾下去,非把周王朝带沟里去不可。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姬辟方索性把侄孙的这位置给抢了,也就是周孝王。周孝王在位大约是六年,做得倒还是差强人意,至少采取了睦邻政策,有效安抚了调皮捣蛋的野孩子。

但是咱们话儿说回来了你这是抢自己侄孙的饭碗,这着实令堪称国本之一的宗法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各地诸侯都瞧着呢,还有这种骚操作,任你把理由说破天,事跟那儿摆着呢,上面儿都敢任性胡来,咱们怕什么?撸胳膊挽袖,咱们上吧!古往今来,什么最难对付不是言行,而是思想。言行是外在的表现,思想是内在的根源,思想乱了套,便会一发而不可收拾。

周夷王图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夷王图绘

周孝王驾崩之后,昔日被抢了饭碗的太子姬燮呢,终于是在贵族们的支持之下,夺回了本属于自己的王位,这就是周夷王。看起来这事回到了正轨,但是宗法制的裂痕依然是深深地嵌入王朝的基体了。值得一提的是,“熊孩子”楚国越来越不拿天子当回事了,国君熊渠声称,“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分别册封自己仨儿子为句亶王、鄂王和越章王,公然向周王室发起挑衅。

周夷王之后,就是周厉王。《史记•周本纪》里描述他的文字有七百多字,比周文王还多,可惜通篇儿没一句好话。周厉王的头一遭儿光辉业绩就是近佞臣而“专利”。佞臣指的是荣夷公,这个人恃财如命,贪得无厌。说贪到什么程度呢?前面咱们说过,周王朝所有的土地都掌握在各级贵族的手中,这主要是指田地,那些不能耕作的山泽则享有共享的性质。即便说一介平民进去摘果子、砍柴、捕鱼捉、虾了也没什么问题。

周厉王和荣夷公图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厉王和荣夷公图绘

可是到了周厉王荣夷公这里行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凭什么让你们老百姓这个白吃白占呢?所谓“专利”,就是指周厉王垄断山泽之利,“专利”再加上其他的暴政,特别是跟贵族争利,搞得民怨沸腾,乌烟瘴气。别说平头老百姓了,就连属于贵族系统的国人,也都是憋着一肚子的火,不敢明着闹事就在背地里骂。周厉王没有在骂声中反思自己的过失反,而从卫国找来了巫师充当耳目,谁张嘴开骂就让谁那脑袋搬家。杀了一批顶风作案的人之后,再也听不到国人叽叽喳喳骂他了。自鸣得意的周厉王在大臣召穆公面前显摆。“你看全闭嘴了吧?”召穆公并无半点儿喜色而是忧心忡忡地说出了著名的八个字,叫“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招穆公是一语成谶。

三年之后的公元前841年,镐京发生了一件比周懿王搬家周孝王篡位还要令王室颜面扫地的事情。忍无可忍的贵族们合起伙儿来,将恣意妄为的周厉王撵出了镐京城,流放到了彘地,也就是今天的山西霍县。君主被臣属流放,这玩意儿是前所见未见,闻所未闻的。但是这么丢人的事儿,着实让周厉王给摊上了。

召穆公,姬姓召氏,名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召穆公,姬姓召氏,名虎。

从此以后,周王朝度过了没有君主当家的十四载春秋,一直持续到周厉王死于流放之地,史称共和行政。公元前841年被记载为共和元年,中国历史从此有了明确的纪年,延续两千多年。关于共和的寓义,历史上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解释。一种说法是说召穆公、周定公两位大臣共同辅政、共同执政。另一种说法呢是共伯和,也就是诸侯之长,卫国的国君卫武公代行王权。反正无论哪一种解释正确,都肯定没周厉王什么事了。君主遭到流放,这也标志着当年周公旦创立的国本系统开始崩溃了。

列位看官,咱们下回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