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5月1日,武汉余记里空坪刑场上押来了一位女犯人。在身边国民党特务的押送下,她不仅没有感到恐惧,反而高唱国际歌就义。这位牺牲在“五一劳动节”的烈士,便是我党最早的女党员,中国妇女运动领袖向警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共产主义的女党员干部,她不仅将共产思想推广壮大,还为我国的妇女运动首开先河。她就义前,毛主席便曾称赞:“她是模范妇女领袖!”

出身富贵的她是怎样走上艰苦的革命道路呢?她在妇女解放领域还有哪些成就?
点个关注,一起走进中共女创始人向警予的人生。

富商小姐,进步青年

向警予,原名向俊贤,生于1895年。向警予出生之地为湖南溆浦。向家作为湖南溆浦的大家望族,家境十分优渥。在向警予出生时,其父亲正就职溆浦商会会长一职。因为家境的富裕,向家的家教极好,向父对孩子的教育问题更是十分重视。向警予在家中行九,有着数位兄长。在向父的刻意培养之下,兄长们都曾东渡日本留学。

这几位曾留学日本的兄长,为小小年纪的向俊贤打开了一扇大门。这扇大门的背后便是民主文明和西方的新兴思想文化知识。向俊贤六岁时,在父亲的安排之下进入私塾读书。这其实是十分大胆的。

在彼时的的旧中国,女子在传统意识中是不被允许进入私塾读书的。传统意义的儒家文化,对女子的主要要求体现在品德上的“相夫教子”。因此对于女子读书,获取知识持反对态度。彼时,中国虽然遭受西方思想冲击,但女子进入私塾还是十分少见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都要归功于向父这位商会会长的开明。作为从商之人,向父对于新兴思想的接受程度颇高,这也是为何他选择送孩子留学日本的原因。

在两年的私塾学习结束后,向俊贤在家人的支持下进入小学。可能有人会感到不解,怎么这位未来的共产主义战士连入学都需要家人鼓励?这当然不是因为向俊贤对入学有什么恐惧。实在是在彼时的中国几乎没有女子进入小学的先例。

在过去,开明的父亲也最多允许女子读完私塾,能够掌握基本的识文断字能力。但向父却破天荒的将向俊贤送入新式小学,接受西方思想教育。全县的学校没人敢收下向俊贤这位女子,于是她只好到兄长开办的小学中进行学习。之后,向俊贤又前往湖南常德中学就读。不得不说,大城市较之县城、乡村对新兴事物、思想的接受程度都更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常德中学就读时,向俊贤终于有了女性同学和玩伴。但向俊贤并不是一位整日只顾贪玩的富家小姐。她深受家风影响,对于读书学习有着惊人的毅力和接受力。向俊贤自小便在几位学识渊博,见识颇广的兄长影响下成长,自小成绩便十分优异。来到常德中学之后,向俊贤依然展现了自己的超凡学习能力,很快便成为校园品学兼优的代表人物。

在进入学校后不到一年,一件震动中华的事发生了。1911年,在孙中山等革命党人的领导之下,辛亥革命爆发。在中华大地持续了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得到终结。但中国大地上始终还残留着封建制度、封建思想的影子。

深受先进思潮影响,对革命颇为认同的向俊贤也逐渐觉醒。为了表示对封建残余势力的抗争,向俊贤正式改名向警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学校知识和家中兄长的双重影响下,向警予对维护中华民主统一有了坚定地信念。而恰在向警予就读师范院校之时,北洋军阀政府却将向警予的信念狠狠踏碎。

袁世凯为获取日本人支持,完成自己的“称帝霸业”,暗中接受了“二十一条”协议。此项协议名为中日合作,实则侵占中华权益,意图灭亡中国。袁世凯暗中接受“二十一条”的行为最终还是遭到曝光,一时间举国非议。

向警予在得知此事后,自发组织女校学生走上湖南街头。她们打起抗议横幅,手持抗议标语,口中呼号着:“中国奇耻,拒不承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向警予作为这些进步学生的组织者,身先士卒为抗议所奔忙。也正是在这场抗议“二十一条”的活动中,向警予与蔡和森、毛泽东这些同样为抗议奔走呼号的革命青年相识,并结下深厚友谊。

教学创新,赴欧留学

从商人之女到革命先烈,向警予是怎样一步一步走上革命道路的?
向警予在湖南就学期间同进入了长沙第一女子示范和周南女校两所学校就读。在周楠女校就读的日子对这位思想十分先进的青年女子影响颇大。

周南女校是由旅日教育家朱剑凡所创立。朱剑凡其人对于女子教育问题有着很深的见解,认为旧时代的女性需要通过教育来拯救。在朱剑凡倾尽家产的情况下,周南女校得以创立。这所学校在创建之初,便负有“解放女性,推动女性觉醒”这些先进意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是在这样的思想影响下,向警予对中国的妇女解放事业有了自己的看法。结合自己幼时入学时所遭受的待遇,向警予对女性教育问题颇为看重。在周南女校毕业后,她便立志投身女性教育。在自己家长和当地的一些思想开明人士的支持下向警予创办了中国首个男女同校的溆浦小学堂。

彼时的中国虽然已经在某些思想进步的教育家努力下,已经创办了如周南女校这样,为女性提供较高水平教育的学校。但在整个中国,男女分离的意识还是十分浓厚,绝大部分国人都认为男女应该分校,但向警予却率先打破了这个传统,开创了中国教育界的先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