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在2007年9 月18日,这“九一八”事变的历史纪念日,山西省乡宁县华灵庙抗日纪念馆隆重开馆。

这座抗战纪念馆主要要纪念的是在山西乡宁地区拼死抗战的国民党军队。

纪念馆的陈列品全部来自国民党军队,其中的一件藏品尤其让人瞩目。

这是阎锡山在1945年5月立的“华灵庙二十四壮士殉国纪念碑”。

石碑的背面,镌刻着阎锡山亲自撰写的千字碑文,记载的是发生在华灵庙的一场抗击日军的激烈战斗。

当然,在纪念馆开馆这一天,最受人们关注的还是来自山西太原市娄烦县张家庄的退休教师郝端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郝端温说,他是那场战斗的亲历者。

其实,早在1999年,他就在《娄烦文史资料》第五辑上发表了一篇题为《华灵庙战役亲历记》的文章。

郝端温该在文章中说,当时他是晋绥陆军十九军三十七师三团三营八连指导员,三营营长叫梁家胜,八连连长叫彭永祥。

关于战斗的过程,他在文中说:1941年12月1日,日军1架飞机在乡宁东山地区边沿上空盘旋侦察。3营营长梁家胜指挥守军用机枪将敌机击落,敌机焚毁,5名机组人员当场死亡。两日之后,即12月3日下午,日军出动了1000余人前来报复。鉴于敌人兵力强大,营长梁家胜于是在阵地前沿埋设100余颗拉弦地雷,然后命令七、八、九连拦头、斩腰、截尾。战斗很激烈,最后,八连连长彭永祥组织起24名勇士,充当“活炸弹”,每个勇士身上绑了十几颗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最终守住了华灵庙阵地。

文章最后,郝端温说,他和一个叫杨璞的排长带领80多名战士在战斗结束后进入了阵地进行坚守。

这篇文章,让人们记住了梁家胜、彭永祥以及24名勇士的壮烈事迹。

毫无疑问,彭永祥等24名勇士的壮烈之举可以媲美于狼牙山五壮士。

但是,读这篇文章,给人的感觉,作者郝端温的表现只是一个旁观者。

可能就因为这个缘故,2003年9月18日的《山西晚报》上,刊载了一篇郝端温接受记者的采访的口述文章,篇名为《热血·抗击》。

这篇文章,出现了一个争当“活炸弹队”的情节。

即在危急关口,八连官兵全体争当“活炸弹队”。

其中,还写了一段现场感十足的人物对话:

“连长,你留下指挥,我带领大家上。”郝端温说道。

“不行,我比你大,有经验,还是你留下,我上。”彭永祥态度非常坚决。

“连长,我父母都死于日本人的细菌战中,家中没有什么人了,让我去吧。”

“我和你一样,也没有亲人,你才20岁,别再争了,服从命令。”

两人争得面红耳赤,最后营长拍板,让彭永祥当“活炸弹队”队长。

这样,通过《热血·抗击》,人们才了解到,郝端温是战斗的积极参与者。

到了2005年,山西官方编辑出版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特别编写了《山西抗战口述史》图书,郝端温再次接受记者采访。

这次,郝端温又增加了一个细节:即使用“活炸弹队”的主意是他出的。

他说:“再后来,日本人又进攻……我和营长提出,我们这一次也用‘活炸弹’的办法,就是用牺牲的办法……最后和敌人同归尽。……后来营长同意了。”

同年秋,郝端温乘兴在《山西广播电视报》发表题为《华灵庙战役回忆》的文章。

也正因为这篇文章,他引起了更多人的关注。

所以,在2007年9 月18日,在山西省乡宁县华灵庙抗日纪念馆隆重开馆的这个重要的日子,他被隆重地邀请到了现场。

大家在参观县政府新修的二十四壮士纪念碑时,他安排到了最前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看着他,大家都说,这位老人就是当年参加过华灵庙战斗的幸存下来的英雄,二十四壮士都是他的战友。

但是,郝端温发表在《山西广播电视报》那篇题为《华灵庙战役回忆》的文章渐渐被一些专业人员发现出许多不对劲的地方了。

其中,最明显的是,阎锡山在1945年5月撰写的“华灵庙二十四壮士殉国纪念碑”碑文上说的,并不是第十九军暂三十七师第三团第八连守华灵庙,而是第十九军暂三十七师第三团第三连守华灵庙。当时,第八连受命前去增援,是“乘敌人准备进攻之际,施以奇袭,特集合该连活炸弹三十人”,这三十人向敌人发起袭击时,有六人负伤,不能前进,所以,壮烈牺牲的是二十四人。

不难看出,这个说法,与郝端温说的截然不同。

按照郝端温说的,这二十四名壮士是敌人冲上阵地后,被动地与敌人同归于尽的。

而碑文上说的,这二十四名壮士是主动冲入敌人阵地,与敌人同归于尽的。

另外,在郝端温的说法里,多了一个打落敌人飞机的情节,而碑文却对此事一字不提,这却是为何?

也就是说,这个打落敌人飞机的战绩到底存在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