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食品局7月8日宣布,经过严格的评估,已确定16种昆虫可以安全食用。从即日起,业者可以在本地进口、制造和出售这些昆虫食品,预计不,后公众将能够购买到这些产品,这一计划的实施比预期时间晚了大约一年。
图源:FACEBOOK
原本新加坡食品局计划在2023年下半年批准昆虫食品在本地面市的,但后来推迟到了今年上半年,确定面市和监管细节所需的时间比预估的更长。经过两次延后,食品局才发布文告,即日起允许业者进口、制造和出售有关的昆虫食品,消费者将会有更多的食品选择。
这16种可食用昆虫包括蟋蟀、蚕蛹、蚱蜢等,而那些不在这个清单上的昆虫食品则需要另外进行评估。新加坡食品局在2022年10月5日至12月4日期间,针对昆虫食品进行了公共咨询,探讨了如何监管业者在本地饲养或进口可食用昆虫的问题。
昆虫食品的监管已被慎重考量
为了确保食品安全,进口或养殖昆虫以供人或牲畜食用的业者必须满足食品局的一系列标准。例如,业者需要证明进口的昆虫是在严格的食物安全监管下养殖,而非野生采收,昆虫的养殖基质也不能含有病原体或有害污染物。
图源:法新社
进口和出售昆虫加工食品的业者则必须确保产品可安全食用,并符合新加坡的食品条例。与其他食品一样,昆虫食品也需接受食品安全检测,不达标的产品将禁止销售,出售预包装昆虫食品的业者需要在产品包装上注明内含的昆虫成分,以帮助消费者做出明智的选择。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近年来一直在推动商业化昆虫养殖,以供人们食用或作为牲畜饲料,这一举措引起了广泛的商业兴趣。
据粮农组织统计,可食用的昆虫种类多达1900多种,这些昆虫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纤维和矿物质,且养殖所需的土地和水资源以及排放的温室气体都比传统牲口少。
昆虫食品拓宽了新加坡粮食来源
尽管食用昆虫在新加坡仍是相对新颖的概念,但在亚洲一些国家,如韩国和泰国,食用昆虫已经是多年的传统。食品局在参考了欧盟、澳大利亚、新西兰、韩国和泰国等地的做法,并完成全面科学评估后,判定一些已有食用记录的昆虫种类可以作为食物。食品局强调,当局非常重视食物安全,并已经制定了完善的框架来确保进口或在本地养殖的昆虫都可以安全食用。
图源:ST
南洋理工大学食品科技计划主任陈维宁教授表示,批准昆虫食品上架将有助于扩展新加坡的食物来源。他认为,在理想的情况下,食用昆虫应在本地养殖,以确保供应链的韧性,同时便于更好地监管养殖条件与安全。
陈维宁教授也是未来食品安全中心总监。他提到,食品局两次延后批准昆虫食品的计划,可能是为了有更多时间考虑食品安全、潜在的食物过敏问题以及公众的接受度等因素。
新加坡在2019年定下了“30·30愿景”,即力争在2030年前将本地农业生产力提高到可满足国人30%的营养需求。虽然食物来源多元化有助于加强新加坡的粮食保障,但昆虫食品作为新兴食物,其数量相对于传统蛋白质来源仍然较少。昆虫食品是否能够帮助新加坡实现“30·30”的粮食供应愿景,还取决于其推广速度和实际成效。
视频号:南洋头条
这里有惊喜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