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标题:苏轼考官 勤政为民——纪念北宋政治家梅挚诞辰1030周年在梅氏宗谱中寻新繁梅青天家训家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前言梅挚《宋史》卷二九八有传,字公仪(995~1059)年,成都新繁(今四川新都)人。仁宗天圣五年进士,龙图阁学士,授大理评事。景祐初,以殿中丞知昭州(《宋史新编》卷九二)。庆历四年(1044),擢殿中侍御史。五年,为言事御史(《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五四)记载。梅挚以户部员外郎兼侍御史知杂事,权判大理寺,迁户部副使。七年,降知海州,徙苏州。皇祐三年(1051),擢天章阁待制、陕西都转运使(同上书卷一七0)。嘉祐二年(1057)进龙图阁直学士、知滑州,改杭州。累迁右谏议大夫。三年,徙江宁府。四年,知河中府,卒(《干道临安志》卷三),年六十五。在同治《新繁县志》记载有梅挚传。关于梅挚的词条我参与修改完善,但是还需要进一步整理文献资料与考证,对于历史人物的研究应依据历史文献资料与实地考察。在2024年是梅挚诞辰1030周年,受新都区新繁梅挚后裔梅家强老师的邀请,我陪同新都文化历史研究专家张德全、石和等老师,在新繁开展了一次考察研学纪念活动,为表示对这位著名政治家的尊敬,我题了一副榜书大字书法“勤政为民”,“勤”与“民”字采用繁体“勤字多一心”“民字多一点”,寓意梅挚任上用心为老百姓办事,为老百姓办事时多想一点。据梅家强介绍,梅挚祖籍徽州歙县,先祖因避黄巢之乱,在公元881年梅家随唐僖宗来到成都,居于今新繁金龙社区梅家梓潼宫院子,原来梓潼宫房屋四间,内有供奉梓潼帝君、梅挚及先祖梅福塑像,梅家大院正龙门上扁刻有“謳聆獻政”四字,小龙门刻“文魁”二字,以前文武官员到梅家大院都要下轿下马经过。梅挚在新繁已经深入人心,在新繁留下梅挚很多遗址与传说。梅挚是北宋名臣,苏东坡中进士的考官之一,善写警示文章,最著名的是《五瘴说》,关于梅挚在北宋属于什么样的一位清官,我在《宋史》《新繁县志》找到关于梅挚的记载,收获最大的是梅挚后人梅家强提供的《梅氏宗谱》,寻找到这位被后世称颂的“梅青天”成长的家规家训,让我们了解关于梅青天的成长历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纪念梅挚眉州唐驳虎题“勤政为民”)

第一部 关于《宋史·梅挚列传》第五十七原文记载

梅挚,字公仪,成都新繁人。进士,起家大理评事、知蓝田上元县,徙知昭州,通判苏州。二浙饥,官贷种食,已而督偿颇急,挚言借贷本以行惠,乃重困民,诏缓输期。
庆历中,擢殿中侍御史。时数有灾异,引《洪范》上《变戒》曰:"'王省惟岁',谓王总群吏如岁,四时有不顺,则省其职。今日食于春,地震于夏,雨水于秋。一岁而变及三时,此天意以陛下省职未至,而丁宁戒告也。伊、洛暴涨漂庐舍,海水入台州杀人民,浙江溃防,黄河溢埽,所谓'水不润下'。陛下宜躬责修德,以回上帝之眷佑。阴不胜阳,则灾异衰止,而盛德日起矣。"徙开封府推官,迁判官。僧常莹以简札达宫人,辇官郑玉醉呼,欧徼巡卒,皆释不问,挚请悉杖配之。改度支判官,进侍御史。论石元孙"不死行陈,系缧以还,国之辱也,不斩无以厉边臣。"再奏不报。李用和除宣徽使,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挚言:"国初,杜审琼亦帝舅也,官止大将军;李继隆累有战功,晚年始拜使相。祖宗慎名器如此,今不宜亟授无功。"以户部员外郎兼侍御史知杂事、权判大理寺。言:"权陕西转运使张尧佐非才,繇宫掖以进,恐上累圣德。"及奏减资政殿学士员,召待制官同议政,复百官转对。帝谓大臣曰:"梅挚言事有体。"以为户部副使。会宴契丹使紫宸殿,三司副使当坐殿东庑下。同列有谓曲宴例坐殿上,而大宴当止殿门外尔。因不即坐,与刘湜、陈洎趋出。降知海州,徙苏州,人为度支副使。初,河北岁饥,三司益漕江、淮米饷河北。后江、淮饥,有司尚责其数,挚奏减之。擢天章阁待制、陕西都转运使。还判吏部流内铨,进龙图阁学士、知滑州。州岁备河,调丁壮伐滩苇,挚以疲民,奏用州兵代之。河大涨,将决,夜率官属督工徒完堤,水不为患,诏奖其劳。勾当三班院、同知贡举。请知杭州,帝赐诗宠行。累迁右谏议大夫,徙江宁府,又徙河中。卒。
挚性淳静,不为矫厉之行,政迹如其为人。平居未尝问生业,喜为诗,多警句。有奏议四十余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治《新繁县志》第十卷人物传·梅挚传)

《宋史·梅挚列传》第五十七原文白话译文:

梅挚,字公仪,成都新繁人。进士,初任职为大理评事、蓝田上元县知县,调任昭州知州,通判苏州。二浙闹饥荒,官府借给灾民粮食和食物,然后催促偿还很急迫,梅挚说借贷本来是行恩惠,仙子反而加重百姓的困苦,诏令延缓偿还日期。
庆历年间,提升为殿前中侍御史。当时屡有灾异现象出现,梅挚引用《洪范》呈上《变戒》说:“‘王省惟岁’,是说君王统领群官就像一年一样,四季都不正常,就检查官员所辩之事。现在在春天发生日食,夏季发生地震。秋天又多雨水,一年之中三季都不正常,这是上天认为陛下检查官员不够,所以叮咛告诫。伊、洛河水暴涨淹没房屋,海水灌入台州溺死百姓,浙江堤防崩塌,黄河溢出河岸,所谓‘水不润下’陛下应自我责备修养德行,以回答上帝的眷顾。阴不胜阳,灾异就会停止,而陛下的盛德也会一天天增长。”
调任开封府推官,升任判官。僧常莹和宫女通书信,辇官郑玉醉后呼喊喧闹,殴打巡逻士兵,都不查问,梅挚请都予以杖责发配他们。改任度支判官,进升侍御史。论述石元孙“不是在战场上,被俘后又放回,是国家的耻辱,不斩首不足以鞭策边臣”。上奏两次没有回答。李用和授宣徽使,加授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梅挚上奏:“立国初年,杜审琼也是皇帝的舅父,官仅到大将军;李继隆多次立下战功,晚年纔任使相。祖宗对名位是这样的慎重。现在不应授给没有功劳的人。”任户部员外郎兼侍御史知杂事、权判大理寺。说:“权陕西转运使张尧佐并非人才,有后宫的关系得以进升,恐有损皇上圣明德望。”上奏要求减少自整点学士名额时,召集待制官一同议政,回答官员升迁的问题。皇帝对大臣们说:“梅挚轮式得体。”任为户部副使。
在紫宸殿为契丹使者举行宴会,三司副使应坐在殿东走廊下。同僚有人说便宴照例坐殿上,大宴镵应在殿门外。因而没有就座,与刘湜、陈洎快步走出。降职任海州知州,调任苏州,入朝任度支副使。起初,河北每年都饥荒,三司增运江淮米到河北。后来江淮饥荒,主管部门还要全数给米,梅挚上奏减少。
越级提升为天章阁待制、陕西都转运使。还朝任判吏部流内铨,进升龙图阁学士、滑州知州。滑州每年都要防备黄河,调集壮丁割芦茟,梅挚认为消耗民力,上奏请用州兵代替。黄河水暴涨,快要决口,梅挚夜里带领部下督修大堤,没有造成水灾。朝廷诏令表彰。任勾当三班院、同知贡举。请求任杭州知州,皇帝赐诗送行表示恩宠。多次升职任右谏议大夫,调任江宁府,有调河中,去世。
梅挚性情淳厚清静,不做造作勉强之事,处理政务很像他的为人。平常从未过问家事,喜欢作诗,多警句,有奏议四十多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部 关于北宋梅挚《五瘴说》原文及解读

濒海之地,岭表之区,皆有瘴焉。何则?冈峦重复之势,日月回薄之所,靡不蒸郁。人或不支,缘间以生,疾有自来矣。太宗御宇,提封万里,外诸荒服,率皆内附。文轨一同,故命官分治,大小之职,岁无虚旷。用能适遐迩之宜,均劳迟以行。由是宽传宣化,远民受赐。其间供职,或康宁者有之,疾疫者有之,奄忽者有之。康宁固无他议,疾疫奄忽者,皆曰瘴之由也。是俾仕者,皆畏远惮瘴而独后斯民,轻斯任哉!载之《传》曰:“天有六气,淫则生疾。”阴、阳、风、雨、晦、明,此其常也。且二气之大,生育万物,各遂其宜。焉有异于南北而戕人乎?盖人自暴自残之耳!
予谓:仕有五瘴之患,避之犹未能也。若夫急征暴敛,剥下以奉上,此租赋之瘴也;深文以逞,良恶不白,此刑狱之瘴也;晨昏荒宴,废弛王事,此饮食之瘴也;侵民利以实私储,此货财之瘴也;盛陈姬妾,以娱声色,此帷薄之瘴也。有一于此,民得以怨之,神得以怒之,而后逆气成象。俾安者疾之,疾者殛之,以示天戒。虽日在辇毂下,亦不可這,矧其绝远乎?世之仕者,或不自知五瘴之过,止归咎于土瘴,得不谬欤?予被命遐服,忝知州事,大惧五瘴之渐行,无以箴戒,又奚惧山川之瘴乎,因为瘴说以祛惑焉。
录自《粤西诗载·粤西文载》(《四库全书》电子版)梅挚《五瘴说》
梅挚借喻了南方瘴气来抨击当时不良社会行为及腐败风气,对官场中的不正之风表示了极大的反对!应该说,这篇《五瘴说》所代表的,也是当时一批正直官员的呼声,是他们忧患意识的反映。这种忧患的出现,来自于当时国家弊政所导致的严重形势。梅挚的《五瘴说》敢于直言,敢冒杀身之罪,罢免之危的忠臣还是少数中的少数,对于当下一样有现实意义。我们不得不佩服梅挚的忠肝义胆,对于《五瘴说》的内容解读如下:
首先,关于“租赋之瘴”来源皇朝依靠官僚、豪绅、地主作为它的统治支柱,给他们享有免役的特权,纵容他们肆意兼并土地,默许他们隐瞒土地,偷漏赋税,使得国库亏损,而地主官僚财富大量积累。梅挚任职的宋仁宗时,百余种赋税多如牛毛,甚至连瓜果蔬菜也要加税,致使民不聊生,国家财政危机也日甚一日。
第二, “刑狱之瘴”在于司法腐败,冤假错案频发,对老百姓的诉讼黑白不分,善恶不辩。司法权沦为权贵的代言人,使得案件得不到公平的审判,老百姓怨声载道。司法腐败导致社会资源分配不均,也会产生更多的刑事案件,导致鸡毛蒜皮的事情滥用刑罚,屈打成招,在北宋出现多次农民起义,最出名的有王小波,宋江等,而《水浒传》就是依据北宋当时的时代背景而创作的。
第三,“饮食之瘴”在于宴饮成风,铺张浪费。北宋在有一群得力大臣辅佐下,经济文化得到短暂的繁荣,在这时朝廷王公大臣贪图享受之风蔚然而起,歌舞升平,大办宴饮聚会,吃喝之风成为一大社会诟病。
第四, “货财之瘴”官商勾结牟取暴利,损害老百姓的利益。伴随着全国工商业的发展与繁荣,大商人开始垄断商行,勾结官僚哄抬物价,牟取暴利;朝廷官僚群恶性膨胀,机构重叠,冗员充斥,上自宰相,下至地方各级官员无不经商牟利,兼并土地。政府巧立名目,向农民收取各种杂税,农民越来越贫困。
第五, “帷薄之瘴”朝廷官员皇亲国戚钟爱姬妾,娱乐声色成风。从上至下,纳妃,纳妾成为权贵的一种攀比的风尚,沉醉于莺歌燕舞,沉醉与美酒美人美声之中,成为社会的一大瘴气,人神公愤。
此以上五瘴之风在社会现象引起了梅挚的高度关注,敢于批判社会不良之风,敢于针对时政之弊,梅挚的敢于直言的少数忠臣,“文敢死谏,武敢死战”何愁国之不兴!梅挚曾任右谏议大夫,可见梅挚敢于直言,对于社会时弊一针见血!《五瘴说》在问世一百五十多年之后,南宋绍熙元年(公元1190年),广西漕运官朱希颜认为《五瘴说》切中时弊,将其摘录刻石于龙隐岩,以此警示仕人。朱希颜在跋语中说道:自古传说岭南有致人死地的瘴气,仕人畏惧南来甚过于被流放。生与死是人生的必然现象,为忠义而死,死得其所,如果因私欲所纵,残生伤性而死于非命,“则命不系乎天,系乎人也。”谁要是有了梅公说的这五瘴,必然会导致死于非命,如果没有这五瘴,即使身处瘴乡,也如同在中原一样,瘴气瘴人之事为了警示朝廷与社会。最后,朱希颜以自己到广西后深入瘴乡的亲身体会,提出了一个问题给后来为官者去思考:到底是岭土能瘴人还是人自己造成的瘴气可以瘴人?《五瘴说》被人们广为传颂在于其字字珠,玑真知灼见。它的问世和刻石,是封建社会里一些开明正直的官员对社会腐朽风气的抨击与警示。它刻在历代官员们经常光临的龙隐岩口醒目之处,千百年以来对仕人起着劝诫的作用。1963年郭沫若来桂林时,在这块碑前沉思良久,笔录全篇内容,并留下了“榕树楼头回壁深,梅公瘴说警人心”的诗句。

《五瘴说》把官场“租赋、刑狱、饮食、货财、帏薄”五个方面的歪风邪气喻作“瘴气”。瘴,又叫"瘴气",原意是指我国南方亚热带潮湿地区流行的恶性疟疾。人一染上这种病,很难医治,因此,在瘴气流行地区,人们很害怕受到传染。唐宋时,岭南一带多为被贬官员的流放场所,中原人多因水土不服,饮食起居失调,或因远离家乡,郁郁而终。不明之人多将染病而亡归责于自然瘴气所致,岭南也因"瘴气"四时不绝被认为是虎狼之地,杀人法场。而在梅挚看来,自然界的瘴气固然可怕,但对于做官的人来说,官场上的五种瘴气更为可怕。做官的人凡是染上"五瘴"之一的,便会遭到人民的反对、历史惩罚,要想侥幸逃脱是不可能的。这篇《五瘴说》短小精悍,言简意赅,如匕首投枪,击中当时官僚们的要害。六十年后的北宋元符年间,因直言上疏,受蔡京诋毁而贬官昭州的邹浩读到《五瘴说》,感而赋诗曰:“五瘴作时虽不染,一篇留诫指其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梅氏宗谱“木本水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三部 《梅氏宗譜·卷之二》前世系及梅氏家风家训

原文:“前世系圖 梅之受姓自伯始也 商高宗台語曰 若作和羮用 汝作鹽梅因 食朵於梅後遂氏焉 則梅姓之祖 當自伯始然 世愈遠而稽愈難 遍考史傳後裔 不知誰何歴商季 未嘗一見周賢名標者 仕行著於詩垂三十餘 首詩又失 紀且召南 有標 有梅之詩 係汝旁所作梅屬汝南郡 安知非訛說也 秦有名茂者 爲長沙守 茂子銷爲將軍 以兵屬漢稱定鼎勲之最 封汝南侯 而茂父又無所考 據鋗子未和爵名自伯迄鋗約有千年 寥寥數人 無以傳信 並無以傳疑惟自僊尉福 公而後子而孫孫而曾 元至數十世一 無所疑既無所疑 則當信之 既當信則當祖之也 故我梅姓之祖 斷自福公 始且宣城支都官 詩日 子真實吾祖亦以福 公爲始祖可知矣 僊之名不知何所昉 大抵嗜恬淡 厭塵俗者之所爲也 从而成癖 势必至戕 懿德去人偷棲 三島蓬瀛而後已 雖非緇衣羽客之流 究與左道旁門無以異 我福公壽春人 習儒業素有大志 嘗願登文石之堵 以抒夙抱隨補南昌尉 適王莽謙恭羣稱頌功德 獨洞見陰蔷異謀 必至篡逆上章言 變罷歸夀春 猶每念不忘君國 疏請循高祖之軌 又疏請建三統 封孔子之世爲殷後 重人倫尊儒術也 設復擢用得行 其志雖高人 隱士猶將挽之 人倫網纪之中 又何松秀之 是尙而卒爲 高隱者流因莽賊 既不可除後來 勢遭惨毒 不至棄妻子 隐姓名必不能免 隐爲吳門巿卒託而逃也 非戕也後葬賊 剪除異已不能踪跡 我公而快其意 人咸奇之不曰 哲人知幾變化莫測而曰倦尉焉 猶是流俗人之見也 豈我公志哉 敬識其微附誌於此”

依据《梅氏宗譜·卷之二》前世系原文,这是一篇关于梅姓起源及其先祖福公的记述,以下是白话翻译:

梅氏前世系图记载:“梅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伯始。商高宗曾言:‘若作和羹,尔惟盐梅。’意为如调羹汤,你就像盐梅一般重要。因此,梅姓的始祖应当是伯始。然而,随着世代的久远,考证起来愈发困难。遍查史传,对于梅姓的后裔,我们已无从知晓其具体人物。历经商末,也未曾在周朝见到有贤名显著者。至于《诗经》中提到的梅姓人士,也仅留下了三十余首诗篇,但这些诗篇又已失传。且在《诗经·召南》中虽有‘摽有梅’之句,但系汝南郡旁所作,又怎知不是讹传呢?
秦朝有位名叫梅茂的人,曾任长沙太守。梅茂之子梅銷为将军,曾率兵归附汉朝,对汉朝的建立立下赫赫战功,被封为汝南侯。然而,关于梅茂的父亲,却无从考证。从伯始到梅鋗,大约历经了千年时光,期间仅有寥寥数人可考,既无法证实,也无法存疑。
唯有自梅福公以来,其子子孙孙,延续至今已有数十世之久,其世系清晰无疑。既然无疑,则应当信之;既然当信,则应当尊之为祖。因此,我们梅姓的始祖,应当断定为梅福公。且宣城支系的梅都官在诗中亦言:‘子真实吾祖’,亦以梅福公为始祖,由此可知梅福公作为始祖的地位是公认的。

至于‘仙’之名号,不知从何而起。大抵是那些嗜好恬淡、厌恶尘俗之人所为。然而,若因此而成瘾成癖,势必会损害美德,使人变得虚伪。他们往往追求超脱尘世,栖身于三岛蓬瀛之类的仙境。虽然他们并非僧道之流,但终究与左道旁门无异。

我梅福公乃寿春人氏,自幼研习儒学,胸怀大志。他曾期望能登上文石之殿,一抒胸中抱负。后来,他补任南昌尉之职。当时,王莽虚伪谦恭,群臣纷纷称颂其功德,唯有梅福公洞察其阴谋,预见其必将篡位。于是,他上书言变,结果被罢官归隐于寿春。然而,他始终念念不忘君国大事,多次上书建议皇帝遵循高祖的治国之道,并建议恢复三统之制,封孔子后人为殷商之后裔,以重人伦、尊儒术。假若他的建议能被采纳施行,即使是那些高人隐士也会为之动容。然而,他却始终未能得到重用,最终只能隐居山林。
后来,王莽贼党势大难除,梅福公为避免惨遭毒手,不得不抛妻弃子、隐姓埋名。他化装成吴门市场的商贩以逃避追捕。这并非是他所愿,而是形势所迫。他死后葬于荒野之中,王莽贼党剪除异己时也无法找到他的踪迹。人们对此都感到惊奇不已,称赞他‘哲人知几,变化莫测’。然而,在我看来这仍然是流俗之人的见解罢了。我梅福公之志岂止于此?我谨以此文记述其微末之事并附志于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梅家强提供的《梅氏宗譜》记载:梅氏《家訓十六條》

一勵臣職
君臣之義通乎天地 凡族有登科第踏應仕者 務忠于事君 不尸各位篇君之良臣 斯于祖有光 不失爲家之孝子 即未能仕者 亦當奉公守法 錢糧丁役依期輸納期爲良民 毋得拖延包攬 侵欺影射 上罹官刑下玷宗族
一勤子職
詩日哀哀父母 生我劬勞 欲報深恩昊天罔極 故人子之於親 凡養生送死 稱家有無期於自盡 雖不敢漫言盡孝 萬不可合人指爲不孝 且宜急切安葬 不得藉言卜地 令親柩八於暴露
一睦夫婦
夫位乎外 婦位乎内 内外合而後家道成 每見脱幅興嗟 仳俏致慨皆由不睦之故我族務要夫唱婦隨 相敬如賓 共成家道 倘有不順繩之以義 不可姑息釀成司晨之禍 亦或刑於有虧自階之 厲不可遽生忿怒 詩日 刑于寡妻丈夫所宜 三復也
一篤昆弟
兄弟雖分手足實一體也 不篤兄弟即是不孝父母 務兄友弟恭同心一德 莫爲言語致傷和氣 莫爲錢財致起爭端 不惑妻子之言 不聽細人之謗 則嫌隙不作 和氣自生家道亦 隆隆興起矣
一慎交遊
朋友列五倫之一 裨益甚大 必不可缺 得賢者與之遊則德業相勸 過失相規品望隆而事業就若 交匪人則日流污下 無所不至 且必囟終隙 末悔何及矣 魯論日以友輔仁 又曰因不失其親亦可宗也 與交 與遊 不可不慎
一勤祭祀
廟中設祭間 時一舉仁人孝子之心 猶若闕然 何可觀爲故事 每聞不與祭祀者 謬云有事他往 試問祭祀可已更 何事不可已 凡我子孫得與 祭祀者務按期齊集積誠舉祭 祖宗來格來歆 子孫之心庶可稍慰 况宗廟有事 爲榮飮福得 露餘瀝何憚煩苦 不以躬親凛之毋忽
一謹墳墓
墳墓者先人骸骨之所藏 骸骨安則子孫之心亦安 每見春秋拜掃 子孫視爲故常 遂至遺忘過半 他人因而盗 竊毁傷不肖子孫 因而盜賣盜葬 種種震驚先骸爲禍不淺 吾族子孫春秋拜掃 必須躬親看驗基址 培植蔭木 嚴重若此 即有宥小窺 伺覬覦 亦不敢輕易竊發矣
一教子弟
父兄之教 不先則子弟之率 不謹總角時 無論聰明愚鈍 卽當延師投以小學至十五六崴 看其才器若何 果才越中人 教之肄業上進 若是資格庸愚 教之務本力田即逐末生涯未爲不可 切不可令其間逸無事 若不耕不讀 必至蕩檢踰 閑不可藥救父兄 雖賢其間不能以寸
一重婚姻
婚姻者 上承宗祧下開後世 禮莫大焉 我族婚娶當先察其父母之賢良 女子之循謹次論門戸 毋貪奩聘 締姻匪人 亦不可仰攀富厚致耗資財 胡安定日嫁女必擇勝吾家者 娶媳须不若吾家者旨哉 斯言瓦可三復
一正閨門
閨門爲王化之原 士鹿之家亦必循 循然有規矩 每日教以凤興夜寐 操井臼主中饋躬紡織共營家道 不然長驕啟傲 將不孝翁姑 有違夫子或至坐食山奔 破家蕩産亦未可量 此固婦道之不良 亦由夫主之不正 倘有犯此 定以家法懲其夫主
一審繼立
繼立原爲祖先礼祀 立異姓則血食微矣 春秋書莒人减邾是也 須擇本支序立 或以賢或以愛 亦由近及遠 由親及疎 準序立而變通之 又必議從公出庶無後 日之處至族中 婦出姓有遗腹及出繼異姓者 亦必取囘董率 恐陷汚賤玷辱家門
一守禮法
禮所以辨上下 定民志也 禮之篇用大矣哉 若能循禮 便遵法律 日用皆有矩度士爲良士 民爲良民 若不循禮妄作 妄爲必罹法律其何能贖儿 我子孫各宜凜守
一務生理
人鍾靈秀而生 即有賦畀 以爲理粗而言之 衣食術業理亦寓焉 故四 民士爲先農次之 工商又次之 醫卜星相諸家便非常業矣 我族務各守常業 以謀衣食衣食既足 禮義自興返諸所生可無媿矣 不然雖同人生 活不如速死 爲愈切宜警戒
一贖外繼
子孫繁衍貧富不一 富者安堵樂業 貧者流離在外 甚至鬻爲人後忘我 本生未必非富者 無聯屬之義所由致也 日後子孫倘不成材 各房務勞來招集隨其技倆全其生活 免致失所 倘能自怨自艾 翻然成立 不惟可對 宗祖亦且培養人材
一禁非爲
分内之事有加無 已極一生聰明 材力萬不能充足有餘 何暇幹無益事業 每見人家不肖子弟 徒費資財精力 甘於越禮祀分 甚至留戀娼家 盤旋賭局卒之 陰有報復 顯有官刑受禍 不淺吾族子孫 務遵祖訓 慣勿效尤倘 敢犯此宗法 懲責不貸且送公治罪 以警後來
一正宗法
古重宗子以之爲主亦以之爲 法也 我族亦當於族中年高有德者推爲宗長 又擇各房公正數人輔之專掌祠事董率族罘倘有務令自新恪遵宗法
依据《梅氏宗谱》所载《家训十六条》原文内容白话译文如下:
一 勉尽臣职 君臣之义,上通于天。凡我族中子弟,若科举及第或入仕为官,务必忠诚于君国,不可尸位素餐,而应为君之良臣,如此则光宗耀祖,亦不失为家之孝子。即使未能入仕者,亦当奉公守法,按时缴纳赋税徭役,以做良民。切勿拖延包揽,侵欺影射,以免上受官刑,下玷宗族。
二 勤尽子职 《诗经》有云:“哀哀父母,生我劬劳。”人子欲报父母深恩,昊天罔极。故养生送死,皆应尽心尽力,视家境之有无,力求自尽孝道。虽不敢轻言尽孝,但万不可被人指责为不孝。且应迅速安葬亡亲,不得借故拖延卜地,使亲柩暴露于外。
三 和睦夫妇 夫主外,妇主内,内外和谐则家道成。常见夫妻不和,致家庭破败,皆由不睦所致。我族子孙务必夫唱妇随,相敬如宾,共成家道。若有不顺,应以义相劝,不可姑息纵容,以免酿成祸患。同时,丈夫亦应行止有矩,以免有违妇道。
四 笃厚兄弟 兄弟虽分,手足情深,实为一体。不笃兄弟即是不孝父母。故兄弟间应兄友弟恭,同心同德,勿因言语伤和气,勿因钱财起争端。不信妻子之言,不听小人谗言,则嫌隙不生,和气自生,家道亦将隆隆兴起。
五 慎择交游 朋友乃五伦之一,益处甚大。得贤者交游,则德业相劝,过失相规,品望隆而事业成。若交匪人,则日渐堕落,无所不至。且终必生隙,悔之何及。故交友不可不慎,应以友辅仁为要。
六 勤祭先祖 祭祀乃仁人孝子之心所系,不可视为等闲。闻有不参与祭祀者,谬言有事他往。试问何事可废,而祭祀不可废?凡我子孙,得与祭祀者,务必按期齐集,虔诚祭祀。祖宗来格来歆,子孙之心庶可稍慰。况宗庙之事,为荣飮福得,何惧烦苦?务必躬亲凛之,切勿忽视。
七 谨护坟墓
坟墓为先人骸骨之所藏,骸骨安则子孙心安。常见春秋拜扫之时,子孙视为故常而遗忘过半。致他人盗窃毁伤,不肖子孙甚至盗卖盗葬,种种惊扰先骸,为祸不浅。我族子孙春秋拜扫之时,必须躬亲看验基址,培植荫木。如此则虽有窥伺之徒,亦不敢轻易窃取。
八 教诲子弟
父兄之教为先,子弟之率必谨。总角之时,无论聪明愚钝,即当延师授业。至十五六岁,观其才器如何。若才越中人,则教之肄业上进;若资质庸愚,则教之务本力田。切不可令其闲逸无事,若不耕不读,必至荡检逾闲而不可救药。父兄虽贤,亦不能寸寸相教也。
九 重视婚姻
婚姻乃上承宗祧、下开后世之大礼。我族婚娶当先察其父母之贤良、女子之循谨,次论门第。勿贪聘礼而缔姻匪人,亦不可仰攀富厚而致耗资财。胡安定有言:“嫁女必择胜吾家者,娶媳须不若吾家者。”此言甚当,可三复也。
十 整肃闺门
闺门乃风化之原,士庶之家皆应循规蹈矩。每日教以晨起夜寐之礼,操持井臼、主中馈、躬纺织以共营家道。否则长骄启傲,将不孝翁姑、有违夫子之道或至坐食山空、破家荡产亦未可量。此固妇道之不良亦由夫主之不正也。倘有犯此者定以家法惩其夫主。
十一 审慎继嗣
继嗣原本是为了祖先的礼祀。若立异姓为嗣,则祖先的血食祭祀将断绝。正如《春秋》所载莒人灭邾之事,立嗣必须谨慎。应选择本支族人,按序而立,或依贤能,或凭亲爱,由近及远,由亲及疏,准序而立并灵活变通。同时,对于族中妇女改嫁后所遗腹子及出继异姓者,亦应收回加以管教,以免他们因身份污贱而玷辱家门。
十二 恪守礼法
礼是辨明上下尊卑、安定民心之要。礼的作用非常重大。若能遵循礼制,便能遵守法律,日常行为皆有规矩。士人成为良士,百姓成为良民。若不循礼而妄作妄为,必将触犯法律,那时又怎能救赎呢?我族子孙都应当严守礼法。
十三 致力生计
人禀受天地灵秀之气而生,即赋予了一定的才能和命运,用以谋求生计。简而言之,衣食住行和技艺都是生计的一部分。因此,士农工商各有其位,而医卜星相等则非主业。我族子孙应各守常业,以谋衣食。衣食既足,礼义自然兴起。如此则无愧于天地父母,否则虽同为人,但生活不如速死,应当时刻警戒。
十四 赎回外继
子孙繁衍,贫富不均。富者安居乐业,贫者流离失所,甚至有卖身为奴者。这些子孙未必都是无能之辈,只是因缺乏联系和援助所致。日后若子孙不成材,各房应尽力招集他们,根据其才能技艺给予帮助,使其能够自给自足,免致失所。若他们能自怨自艾,奋发图强,不仅可对得起宗祖,也是为家族培养人才。
十五 禁止非为
每个人都有分内之事要做,一生中的聪明才智和力量都有限度,不可能都做到极致。因此,我们更不应将时间和精力浪费在无益的事业上。常见有些不肖子弟,徒然耗费家财精力,甚至甘于越礼犯法,留恋娼家赌场,最终招致阴报复仇和官刑加身,祸害不浅。我族子孙务必遵守祖训,不要重蹈覆辙。若敢违反家法,必将严惩不贷并送交官府治罪,以警示后来者。
十六 尊崇宗法
古人重视宗子制度,以宗子为主宰和法则。我族也应于族中年高德劭者中推举宗长,并选择各房公正之人辅佐之,专掌祠事并管理族中事务。若有违犯者,务必令其改过自新并恪守宗法。
《梅氏宗谱》所载《家训十六条》作者梅希侩,字玉仑,生於嘉靖丁酉年(嘉靖十六年即公元一五三七年)三月十一亥时,殁於万历王寅年(万历三十年即公元一六〇二年)十月十二日未时。希侩公是梅挚第十八世孙,他在万历己丑1589年重修梅氏宗谱作序并整理《梅氏家训十六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繁梅挚后人梅家强提供的清明两代续《梅氏宗谱》,前后历经四次进行重修,所载的《家训十六条》不仅承载着梅氏家族的传统价值观与道德准则,更蕴含着跨越时代的普遍意义,对当下社会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以下是对其《梅氏家训十六条》的现实意义的分析:
一 弘扬传统美德,强化家庭伦理
《家训十六条》中强调了对父母的孝顺、对尊长的尊敬、对兄弟姐妹的友爱等家庭伦理观念。这些传统美德在当下社会依然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构建和谐的家庭关系,强化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纽带,从而维护社会稳定与发展。
二 倡导勤奋努力,促进个人成长
家训中提到的“务生理业”、“崇本抑末”等条目,鼓励人们勤勉工作,致力于正当的职业,以谋求生计和家族繁荣。这种勤奋努力的精神对于现代社会的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同样具有指导意义,能够激励人们不断进取,实现自我价值。
三 注重品德修养,提升社会道德水平
《家训十六条》中多次提到品德修养的重要性,如“守礼法”、“禁非为”等条目,要求子孙恪守礼制、遵纪守法、远离不良行为。这些规定有助于提升个人的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从而推动整个社会道德水平的提升。
四 强化家族意识,传承家族文化
家训作为家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强化家族意识、传承家族文化的作用。通过学习和遵守家训,子孙后代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的家族历史和传统文化,增强家族凝聚力和认同感,从而传承和弘扬家族精神。
五 适应现代社会,实现传统与现代的融合
虽然《家训十六条》诞生于古代社会,体现儒家思想文化,但其蕴含的核心价值观和道德准则在现代社会依然具有普适性。通过对其进行现代解读和应用,可以将其与现代社会相结合,实现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为现代社会的道德建设和社会治理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综上所述,《梅氏宗谱》所载的《家训十六条》对当下社会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它不仅弘扬了传统美德、倡导了勤奋努力的精神、注重了品德修养的提升,还强化了家族意识、传承了家族文化,并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融合。这些价值和意义对于现代社会的道德建设、家庭和谐、个人成长以及社会治理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梅氏宗譜》(卷之一)正春公《申述八愆》原文记载:

我祖宗設立條目垂教子孫俾敦倫篤紀崇本挪末至備至悉今重申八愆凡我子孫務宜自省能省入愆即於 國家爲民民於
祖宗爲肖子不省入愆即爲不良之民不肖之子 功合所不
宥宗法所不容臚列於後各當逐一懲治
一 忤逆父母干犯尊長者宗法處治仍送 公懲罪
一 包攬公堂錢糧臨期悞公者定禀 公治罪
一 春秋祭祀臨期推諉者宗法責治
一 倚尊凌卑挾騙無辜者協同送 公治罪
一 不肖子孫構拴敗類强借公銀公租者宗法責治
一 不安本分充酒打降者宗法責治仍送 公治罪
一 好賭博目耗心横稍有不遂惡聲訕謗不知尊卑上下者宗法責治仍送 公枷示不許入祠
一 居城居鄉不讀不畊不務恒業遊手好閑者宗法懲責仍不許入祠與祭
龍飛康熙四十年嵅次辛巳仲春月清明 日立 正春敬書
以上段文本是梅氏祖宗为教育子孙而设立的惩罚条目,旨在敦促他们遵守伦理道德,崇尚本业,避免末节之事,并详细列举了八种过失惩罚条款。现将其翻译及含义阐述如下:
我祖宗设立这些条目,以垂范教育子孙,使他们能够恪守人伦道德,崇尚根本而摒弃枝节,内容详尽而完备。如今再次重申这八种过失,凡我子孙务必自我反省。若能反省并改正这些过失,则于国家为良民,于祖宗为孝子;若不反省改正,则是不良之民,不肖之子,功业所不容,宗法所不赦。现将这八种惩罚过一一列出,各当逐一惩治。
一 忤逆父母,干犯尊长者,按宗法处治,并送交官府惩治。
二 包揽公堂钱粮,到期延误不交者,定禀报官府治罪。
三 春秋祭祀时推诿不参加者,按宗法责治。
四 倚仗尊长身份欺凌弱小,欺骗无辜者,协同送交官府治罪。
五 不肖子孙勾结败类,强行借用公款公租者,按宗法责治。
六 不安分守己,酗酒闹事者,按宗法责治,并送交官府治罪。
七 好赌博,耗费家财,稍有不顺即恶声诽谤,不知尊卑上下者,按宗法责治,并送交官府枷号示众,不许入祠。
八 无论居住城市还是乡村,不读书、不耕田、不务正业、游手好闲者,按宗法惩治,并不许入祠参与祭祀。
龙飞康熙四十年,即公元1701年,辛巳年仲春月清明日立 正春敬书。
这段文本,核心体现了梅氏祖宗对子孙后代的严格要求和殷切期望。通过设立具体的条目和规定,旨在引导子孙恪守人伦道德,崇尚勤劳和本分,避免不良行为和恶习。同时,也强调了宗法制度在维护家族秩序和纪律方面的重要作用,对于违反规定者将给予严厉的惩治,以儆效尤。这些条目不仅是对子孙的教育和引导,也是对整个家族传统和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梅氏宗譜·卷之一》 象鼎公《申述十條》原文记载:

我始祖發源江右著美新安繼分遷鳩水之南溪越 曾祖考政元公僑居行春圩莊塾因聚族焉維時 我 祖克敦孝道刑於所至兄弟叔姪以及夫婦妯娌之間罔不各盡其道所謂太和氣象鍾於吾門傳及象等秀事詩書樸務耕鑿家道隆隆興起皆祖宗和氣致祥也象等不克負荷用是兢兢惟恐後日支麃繁而人品雜流弊所至不念天顯視若冠讐亦未可量此祖宗所切痛者也是以協仝我支恪承
祖志申定十條務期奉行維謹傳之世世勿敢有替則 祖宗之心大慰而象等申復諄諄亦不至空言無補矣凡我子孫敬聽毋忽
一天倫爲重忤逆不孝者照 功令重處
一兄弟手足友愛爲先敢有恃橫者無論服丙服外槧行示
一目無奪長者按其輕重示罰
一倚尊凌卑者按其輕重示罰
一充酒打降者責後仍罰
一稱貸公項秋收楚償不得延掯至男游手好閑婦飾金服穀者不得稱貸公項
一家務細事不論是非肆行毆詈者重責不貸
一務正業倘有嫖賭不法等事照 功合重處
一家務不平稟明尊長理論不得擅興詞訟及構外姓與本族詞訟公罰
一妯娌不和者遂至兄弟不睦最屬痛恨察出并罸夫主
龍飛康熙五十三年甲午孟冬月 日立 象鼎敬書
前希儈公等釐定十六條首列五倫次之報本又大之教家以及持身涉世敦宗睦族罔不具備垂教子孫亳髪無潰憾矣正春象鼎二公又申述入愆十條非贅也誠念耳提靣命象鼎公申述十條猶恐若罔聞知越百有餘年保無有視爲具文而不勤法守者乎故諸諸闡述以爲耳目之一新抑或有爲言之使後裔痛自懲責其垂訓之苦衷均不可没也並誌於譜以爲後世忧目警心之一助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梅氏宗谱·卷之一》象鼎公《申述十條》原文白话翻译如下:

我们梅氏始祖源自江右,在新安地区声名显赫,后分迁至鳩水之南的溪越。曾祖考政元公侨居行春圩,建立学堂并聚集族人居住。当时,我祖秉承孝道,以身作则,影响所及,兄弟叔侄以及夫妻妯娌之间,无不各尽其道,家中充满和谐吉祥之气。这种和谐之气也传到了我们这一代,我们勤奋读书,务农耕作,家族事业兴旺发达,都是祖宗和谐之气带来的吉祥。我等不敢有负祖先遗愿,因此兢兢业业,唯恐日后支派繁多,人品混杂,导致流弊丛生。若不念及祖先在天之灵,视若仇敌,其后果亦不可估量。这是祖宗所深恶痛绝的。因此,我们协同各支派,恪守祖志,申定十条家规,务必严格奉行,世代相传,不敢有丝毫懈怠。如此,祖宗之心得以安慰,我们申述之言亦不至于空谈无补。凡我梅氏子孙,敬请恭听,切勿忽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梅氏家规内容如下:

一 天伦为重,忤逆不孝者,依照法律严惩。
二 兄弟手足,友爱为先,敢有恃强凌弱者,无论亲疏远近,一律严惩。
三 目无尊长者,按其情节轻重处罚。
四 倚仗尊长身份欺凌弱小者,按其情节轻重处罚。
五 酗酒闹事者,先责后罚。
六 公项借贷,秋收时必须偿还,不得拖延。游手好闲之男及装饰奢华之妇,不得借贷公项。
七 家务琐事,不论是非,肆意殴打辱骂者,重责不贷。
八 务必正业,若有嫖娼赌博等不法行为,依照法律严惩。
九 家务纠纷,应禀明尊长理论,不得擅自兴讼及与外姓构讼,违者公罚。
十 妯娌不和导致兄弟不睦者,最为痛恨,一经查出,并罚夫主。

《梅氏宗谱·卷之一》中象鼎公所制定的《申述十條》不仅在历史上对梅氏家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在当今依然具有重要的实现意义。这些家规不仅规范了家族成员的行为,还强化了家族凝聚力,并为家族文化的传承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也是我们对北宋梅挚家风家训的探究与考证,好家风就有好官吏。

其一,对家族成员行为的规范作用。《申述十條》详细规定了家族成员在孝道、兄弟关系、尊长礼仪、勤劳节俭、遵纪守法等方面的行为准则。这些规定为家族成员提供了明确的道德和行为标准,有助于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通过遵守这些家规,家族成员能够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避免走上歧途,从而维护家族的声誉和荣誉。

其二、对家族凝聚力的影响。《申述十條》的制定和执行,增强了家族成员之间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这些家规强调了家族成员之间的团结和互助,要求他们相互关爱、相互支持。在家族中,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挑战,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共同面对,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度过难关。这种团结一致的精神是家族凝聚力的重要源泉,也是家族繁荣发展的基石。

第三、对家族文化传承的贡献。《申述十條》作为梅氏家族的传统家规,承载了丰富的家族文化信息。这些家规不仅反映了梅氏家族的历史传统和价值观念,还体现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通过传承和弘扬这些家规,梅氏家族能够将自己的文化基因代代相传,让后代子孙在了解家族历史、感受家族文化的同时,也能够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综上所述,《梅氏宗谱·卷之一》中象鼎公所制定的《申述十條》具有重要的实现意义。它不仅规范了家族成员的行为、增强了家族凝聚力,还为家族文化的传承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当今社会,我们仍然可以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为构建和谐家庭、传承优秀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四部 《梅氏宗谱》记载关于北宋皇帝对梅挚的褒扬诏书

清代《梅氏宗谱》原文记载:

“奉天承运 皇帝詔日朕 惟樞要之 官必藉忠貞之士 股肱之任 宜资碩德之賢 苟非其人曷 膺是選具官 梅摯稟貲果 决峭道無 阿犯顏忠諫足以 匡格君心直道 佐時足以表儀朝 宁擢居侍御艮副 朕懷尙期嘉言 屡陳遠謀 數吿夔夔 齋栗翼翼小心 欽哉汝諧 毋替朕命 宋治平二年九月日誥”《梅氏宗譜·卷之一》简体:“奉天承运 皇帝诏日:朕,惟枢要之,官必藉忠贞之士,股肱之任,宜资硕德之贤,苟非其人,曷膺是选具官 梅挚禀赀果 决峭道无 阿犯颜忠谏足以 匡格君心直道 佐时足以表仪朝 宁擢居侍御艮副 朕怀尙期嘉言屡 陈远谋数吿夔夔 斋栗翼翼小心钦 哉汝谐毋替朕命 宋治平二年九月日诰”
这是《梅氏宗谱》记载的关于梅挚被褒奖的一封诏书,出自宋代皇帝之手,诏书内容如下:“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深知朝廷中枢之官,必须倚仗忠贞之士。而辅佐朕之重任,更需德才兼备的贤人。若非德才兼备者,怎堪当此重任?今有官员梅挚,他秉性刚直果决,行事公正无私,勇于直言进谏,足以匡正朕的过失,辅助国家。他的忠诚与正直,足以成为朝廷的表率。因此,朕特擢升他为侍御史之副。朕期待能继续进献嘉言良策,为朕分忧解难。应当时刻保持恭敬谨慎,小心从事,勿忘朕命。特此诏示,宋治平二年九月日。”此诏书体现了宋代皇帝对官员德才兼备的重视,以及对忠贞之士的赞赏和重用。同时,也展现了梅挚的忠诚与正直,以及他在朝廷中的重要地位。

宋治平二年是北宋的英宗赵曙执政的时期。赵曙,原名赵宗实,后改名赵曙,是濮王赵允让之子,被过继给宋仁宗为嗣,是北宋的第五位皇帝。他在位期间,年号治平,时间为公元1064年至1067年。赵曙的生平事迹和治理成就也是北宋历史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根据历史记载,梅挚在北宋时期以直言敢谏著称,他敢于对最高统治者的德行修养提出尖锐的批评,也敢于对皇亲国戚的不适当职务升迁提出反对意见。这种勇气和胆识在当时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繁东湖公园三贤堂 眉州唐驳虎向梅挚后人梅家强赠送书法“勤政为民”)

第五部 梅挚是苏东坡考官 苏东坡作《谢梅龙图书》

《三苏年谱》记载“轼辙应省试,苏轼使撰《刑赏忠厚之至论》所用藻饰,一反险怪奇涩之太学体,梅尧臣得之以薦,欧阳修喜置第二。省试时并作雜策五首,诗一首,辙同中第。”《苏东坡文集》卷四十九《谢梅龙图启》。梅挚也是苏东坡的省考官之一。梅挚善诗,巴蜀文坛宗师,为官低调,言辞犀利,今存《梅谏议集》一卷,见《两宋名贤小集》,今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参校清嘉庆六年刊《广西通志》,《全蜀艺文志》、《吴郡志》等书中辑得集外诗三十二首。

苏轼《谢梅龙图书》原文:轼闻古之君子,欲知是人也,则观之以言。言之不足以尽也,则使之赋诗以观其志。春秋之世,士大夫皆用此以卜其人之休咎,死生之间,而其应若影响符节之密。夫以终身之事而决于一诗,岂其诚发于中而不能以自蔽邪?《传》曰:“登高能赋,可以为大夫矣。”古之所以取人者,何其简且约也。后之世风俗薄恶,惭不可信。孔子曰:“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知诗赋之不足以决其终身也,故试之论以观其所以是非于古之人,试之策以观其所以措置于今之世。而诗赋者,或以穷其所不能,策论者,或以掩其所不知。差之毫毛,辄以摈落,后之所以取人者,何其详且难也。夫惟简且约,故天下之士皆敦朴而忠厚;详且难,故天下之士虚浮而矫激。伏惟龙图执事,骨鲠大臣,朝之元老。忧恤天下,慨然有复古之心。亲较多士,存其大体。诗赋将以观其志,而非以穷其所不能;策论将以观其才,而非以掩其所不知。使士大夫皆得宽然以尽其心,而无有一日之间仓皇扰乱、偶得偶失之叹。故君子以为近古。轼长于草野,不学时文,词语甚朴,无所藻饰。意者执事欲抑浮剽之文,故宁取此以矫其弊。人之幸遇,乃有如此。感荷悚息,不知所裁。
苏轼的《谢梅龙图书》一文,主要表达了苏东坡对古代人才选拔方式的思考,以及对梅龙图(梅挚)的感激和敬仰之情。文章开头,苏轼引用了古代君子通过观察一个人的言论和诗作来评判其品德和志向的做法,并指出春秋时期士大夫们甚至用这种方式来预测人的吉凶祸福。苏轼认为,这种以诗赋来评判人的方式,虽然看似简单,但实际上却能反映出人的真诚与否。接着,苏轼又谈到后世选拔人才的方式变得复杂且严苛,他对此表示了不满,认为这种变化导致了士人风气的浮躁和虚伪。在文章的中段,苏轼赞扬了梅龙图作为朝廷元老,忧国忧民,有复古之心,并且在选拔人才时能够存其大体,不拘泥于细节。苏轼指出,梅龙图在选拔人才时,既重视诗赋以观其志,又重视策论以观其才,而不以诗赋来刁难人,也不以策论来掩盖人的不足。这样的选拔方式,使得士大夫们能够宽心尽意地展示自己的才能,而不必担心因一时的疏忽或失误而错失良机。最后,苏轼表达了自己对梅龙图的感激和敬仰之情。他自称长于草野,不学时文,词语朴素,无甚藻饰,但却能得到梅龙图的赏识和提拔,这对他来说是一种莫大的荣幸。苏轼深感自己能够遇到这样的伯乐,是人生中的幸事,因此他感到既感激又惶恐,不知该如何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谢梅龙图书》一文不仅反映了苏轼对于人才选拔方式的独特见解,也表达了他对梅龙图的深厚感激和敬仰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六部 关于北宋名臣龙图阁学士梅挚(梅青天)的历代名人皆有评价

梅挚为官清廉与勤政爱民 宋仁宗对梅挚的为官品格和风格非常欣赏,称赞他“言事有体”。在梅挚离开京城赴任杭州时,宋仁宗还亲自为他作诗送别,诗中勉励梅挚到杭州后要分担皇帝的忧愁,获取百姓的颂扬。这显示了宋仁宗对梅挚的高度信任和重视。《宋史》的评价:称“挚不为矫厉之行,政迹如其为人。资性纯厚,不为矫厉之行,平居未尝问家业。”这表明他性格淳厚,不追求名利,一心为公。在南宋建炎年间,新繁知县沈居中在东湖之南建三贤堂、绘三贤像纪念乡人梅挚和有功绩于新繁的唐、宋县官李德裕和王益。清代乾隆、嘉庆和同治年间,三贤堂又进行了重修和培修。今三贤堂虽不存,但刻有梅挚《五瘴说》的石碑仍屹立于新繁东湖之滨。在新繁还有纪念梅挚的梅家祠、梅家梓潼宫遗址。

梅挚在任期政治成就卓越。《宋史》还记载了他体察百姓疾苦的诸多故事,如他在滑州知州任上,以驻守兵丁代替百姓治河,亲自督工防洪,深受百姓爱戴。直言敢谏与仗义执言。敢对皇亲国戚的不正之风进行抨击,梅挚为官以直言敢谏著称,他也敢于对最高统治者的德行修养提出尖锐的批评,也敢于对官吏的不适当升迁提出反对意见。这种不畏强权、坚持正义的精神,赢得了朝野上下的尊敬。在官吏的任免上,梅挚也敢于仗义执言,确保处理得当。这种公正无私的态度,使得他在官场中树立了良好的口碑,被后世称为“梅青天”。

梅挚在文学成就也有巨大时代影响。梅挚喜吟咏、擅文章,多警句。他的诗作虽多已佚失,但流传下来的作品仍显示出他深厚的文学功底和敏锐的洞察力。《五瘴说》一文更是以自然之恶疾瘴气形容官场五种邪气,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反腐檄文。《五瘴说》高度概括了北宋官场的五种积弊,警醒着历代为官从政者,具有重要的时代警示意义。此文一出即流传开来,被许多正直的官员当作座右铭,称之为“官家药石”。南宋绍熙元年(1190年),《五瘴说》还被刻在桂林龙隐崖上,以警示后人。在梅挚曾经任职的地方,如昭州(今广西平乐县)、杭州等地,人们建亭立碑以纪念他的功绩。如昭州的“梅公亭”和“十爱亭”、杭州吴山的“有美堂”等,都成为了后人缅怀梅挚的重要场所。历代文人名士对梅挚的评价也很高。如南宋文学家吴曾在《能改斋录》中详载了《五瘴说》及其原委,近代文化名人郭沫若吟诗一首以表敬意。梅挚作为北宋时期的名臣,政治家与文学家,以其清廉正直的品格、勤政爱民的作风、直言敢谏的精神以及卓越的文学成就赢得了历代名人的高度评价和广泛赞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章编辑:唐从祥,又名眉州唐驳虎,照片摄影:石和,资料文献提供:梅家强,梅挚故里考察提供文献参考:张德全,注: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