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打到现在这个份上,虽然明眼人一看便知,乌克兰在战场上翻身的可能性越来越小,但部分西方国家似乎仍不愿意到此为止,仍在想方设法地为泽连斯基政府提供各类军援物资。尤其是乌军在战场上消耗量和需求都极大的北约制式155毫米口径炮弹,欧洲早前就承诺,将为乌克兰提供不少于100万枚这样的大口径炮弹。就在前不久,欧盟委员会还声称,截至今年1月,欧洲的155毫米口径炮弹年产量已达100万枚。欧盟内部市场事务专员蒂埃里·布雷顿更是在上个月扬言,欧盟计划到今年年底生产170万枚炮弹。看上去,这些消息都值得基辅方面感到高兴,但泼冷水的新闻很快就来了……
综合多家美国网站和欧洲媒体的报道称,欧洲关于自身炮弹生产能力的说法被严重夸大了。根据相关披露,来自欧洲最大的武器制造商——德国莱茵金属公司的一份文件显示,截至今年年初,欧盟的155毫米口径炮弹年产量约为55万枚,仅为官方公开数字的一半多一点。这一数字与爱沙尼亚军方发布的报告相符,作为欧洲波罗的海三国之一,爱沙尼亚国防部在去年年底的一份报告中称,其估算欧盟当年的炮弹总产量约为48万枚~70万枚。
一位接受采访的消息人士表示,受多种原材料短缺等因素的影响,今年欧洲各国的炮弹总产量恐连50万枚都不到。至于说“短缺的原材料”,外界猜测主要为两种,即生产火药类制品必不可少的尿素和各类爆炸型弹药必须使用的硝化棉。
而说到硝化棉,估计不少人立即就会将此前一度传得沸沸扬扬的所谓“西方恶意炒作和抹黑中国新疆棉,并以带有政治裹胁色彩的宣传迫使诸多欧洲国家与新疆棉做切割,结果反让这些买不到中国新疆地区产出的棉花的欧洲国家自讨苦吃”一说联系起来。平心而论,之前很多国内媒体和大V对此事的解读其实只能说是“对了一半”,即理解和分析并不很全面。西方国家的“骚操作”确实让回旋镖结结实实地打到了它们自己的身上,但若说是因买不到新疆棉而无法获得足够的硝化棉,进而造不出来更多的炮弹,那就不是很正确了。
事实上,包括炮弹等在内的爆炸类弹药所使用的硝化棉,大多为质量和成本都较低的短绒棉,而非中国新疆地区产出的优质长绒棉。若以优质长绒棉去生产硝化棉,属实是一种浪费行为。但之所以说西方国家在全球市场上买不到足够的硝化棉,倒是确实与中国有关,原因在于很多欧洲国家不仅愚蠢地与新疆棉做了切割,它们甚至不再购买来自中国的一切棉花原材料和棉花制品,其中就包括中国用于出口的硝化棉。而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是,产自中国的硝化棉的出口价格是最低的……
于是可能有人会问,西方国家自己造不出来硝化棉吗?莫非这玩意是什么高精尖产物吗?答案都是否定的。其实只要想造,西方国家自己也能造,硝化棉压根就不是高精尖的东西。从产品本身来说,硝化棉并非技术密集型产物,不具备高附加值。但中国在此领域的最大优势在于,我们是全球棉产量排名第一的国家,且有着充裕的劳动力和相关制造设备,这就全方位地降低了硝化棉的生产加工成本,进而可在国际市场上以低价吸引大量买家。每年都有很多国家的军工厂商向我们购买硝化棉,以生产炮弹、导弹、地雷和鱼雷等爆炸类弹药。
也就是说,即便从现在开始,那些欧洲国家组建起属于自己的硝化棉生产链条,它们也很难像中国这样在每个环节上都把成本降到理想水平,进而造出售价与中国硝化棉等同的产物。试问一句,哪个军工厂商愿意去买价格更高的硝化棉呢?这不就是以增加成本的方式降低自己的利润吗?
于是乎,在所谓的“政治正确”的裹挟下,已经与中国棉织品做了切割且自己又拿不出低价硝化棉的欧洲国家,就只能从别的地方搜罗硝化棉。它们能找到谁呢?没错,那就是全球棉产量排名第二的印度,印度同时也是硝化棉出口大国之一。但问题也来了,印度硝化棉不仅产量不如中国,售价也比中国硝化棉高一些,且还存在着各批次生产质量不稳定的缺陷,这些都与印度这个国家的棉花深加工水平较低有关。
抛开价格不谈,仅从质量方面来说,印度用于出口的北约制式口径炮弹炸膛率高,而即便是西方国家生产的采用印度硝化棉的炮弹,也有着同样的麻烦。近段时间乌军炮兵部队和在加沙地带展开军事行动的以色列军队炮兵部队,都遭遇多起造成人员严重伤亡的炸膛事故,其中不少都与采用印度出口型炮弹或使用了印度硝化棉有关……
好吧,即便印度货不靠谱,欧洲恐也只能“捏着鼻子”找印度人买硝化棉,这是它们自找的。至于说所谓的100万发155毫米口径炮弹,泽连斯基就当作是被西方耍了吧……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