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安徽淮北市进行全市退役军人信息采集,有一个97岁的老兵叫宋良友,当时已经神志不清,他的大女儿宋华瞒着父亲在信息采集表上填写了“曾入朝作战立功”的信息,引起了淮北市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的注意。

淮北市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的同志,通过查阅档案发现,这个宋良友可不简单,曾参加过抗美援朝作战,分别参加了第二次战役和第五次战役,以及长津湖战役等多场恶战,荣立过两次一等功。

宋华说:“如果阿爸自己可以填表,他肯定不会填自己立过功。”

这可惊呆了大家,当时担任退役军人服务中心主任的马华伦十分感慨,自己和宋良友的小女儿宋怀忠是同学,还曾共事多年,“她居然从来没有讲过,我只知道老人在烈山煤矿工作。”

宋良友是志愿军战士,从朝鲜战场返回国内后不久就退役回到了老家,对于曾经立下的赫赫战功,却从来只字不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的大女儿宋华提到自己的父亲说道:“回国复员后,阿爸强烈要求回乡种地、挖煤,他总说,那么多战友都牺牲了,自己没资格再去享受祖国的特殊待遇。”

从复员到1984年7月正式退休,宋良友先后从事门卫、挖掘、烧锅炉等多种工作,在每个岗位上都任劳任怨、兢兢业业。

在宋良友年轻的时候,下矿挖煤时他都不在矿上洗澡,就是害怕工友们发现他身上的伤疤,将他立过军功的历史牵扯出来。

在宋良友的身上,布满了大大小小的伤疤有20多处,宋良友的孙子宋辉说,在爷爷的身上最明显的两处,一处在前胸,从脖子往下长度达到27厘米,这是战斗时被燃烧弹燃烧伤留下的痕迹,另一条在右腹,那是被炮弹炸伤的地方,受伤时肠子都留了出来。

2013年,92岁的宋良友得了脑梗瘫痪在床,站不起来,也坐不稳,不久之后小脑开始萎缩,很多事情,很多人都无法想起来,更无法说话交流,听力也很不好,要人贴近耳边大声说话才能勉强听见,清醒的时间越来越少。

但是当别人问他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的部队番号时,他立刻清楚地回答:“27军81师241团3营12连!”

番号很长,过去的时间更长,但是老人却记得十分清晰,这大概就是老人内心隐藏最深刻的秘密。

在老人身体状况不断下降的时候,他的女儿宋华和宋怀忠轮流照顾老人,说老人一听到别人讲抗美援朝,就激动得掉眼泪……

一段震撼人心的历史,通过宋良友老人的视角,被展现了出来。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中国志愿军总司令彭德怀于1950年10月19日拂晓从北京出发,到达沈阳后再转丹东,当天下午,志愿军拉开入朝参战的序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1950年10月25日到1951年4月21日,第一批入朝作战的队伍一共是9个军30个师。

宋良友所在的第三野战军宋时轮第九兵团赫然在列,被改编为志愿军第九兵团,总兵力达16万人。

宋良友所在部队为27军81师241团3营12连,团长是隋克荣,宋良友担任班长。

宋良友曾回忆过赴朝参战的情况,当时,由于战况紧急,队伍在宣读了中央军委“紧急入朝”的命令后,就火速开赴朝鲜了。

宋良友和战友们一起坐着“大闷罐”一路北上,直奔安东,由于进军太急,九兵团入朝作战时所需的冬季装备和物资原本已集中到预定整训地区沈阳、梅河口一带,但是由于临时改变计划,部队只穿着华东地区的冬装,就仓促进入属于高寒地区的朝鲜北部。

等到宋良友所在的部队赶到朝鲜时,已经战火冲天,美军飞机进行了狂轰滥炸,遍地都是残骸和弹坑,连一座完整的村庄和房屋都没有留下。

火光和浓烟笼罩着每一座被炸毁的村庄,每条道路上都挤满了逃难的人群。

1950年11月8日在第一次战役中吃了亏的“联合国军”,仍然没有把志愿军放在眼里,“联合国军”的总司令麦克阿瑟很快展开了所谓“总攻势”,意图将战线一举推进到鸭绿江边。

“联合国军”稍事调整后,兵分两路继续向北进逼,直逼朝鲜政府临时所在地江界。

在兵分两路的情况下,在东线布置了美军第10军指挥陆战第一师,步兵第7师、第3师沿咸兴、长津公路向北进犯,企图迂回江界,威胁我军西线主力侧翼,以配合西线敌主要集团进攻。

为了彻底粉碎敌人的企图,遏制其攻势,彭德怀在在志愿军司令部所在地大榆洞召开了志愿军党委会议,研究第二次战役的方针和部署。

根据毛主席对敌我态势的分析和指示,彭德怀确定集中已经入朝的9个军共30个师在东、西两个战场同时对敌发起第二次战役。

宋良友与第九兵团的战友们一起,迎来了抗美援朝战争中艰苦卓越的长津湖之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位于东线的第九兵团奉命歼灭美军第10军于长津湖附近,长津湖地区是朝鲜北部最为苦寒的地区,平均海拔在1500米左右,而且树林茂密,道路狭窄,人烟稀少,当时正逢50年不遇的严冬,夜间最低温度接近零下40度。

综合这些因素,导致长津湖之战,成为抗美援朝战争中最惨烈的一次战斗。

在朝鲜战场的两年多时间里,宋良友记不清自己究竟经历过多少次战斗,长津湖之战,是他最难忘的战役,每次想起这场恶战,宋良友的眼里总会噙满泪水,因为他的很多战友都是在这次战斗中牺牲的,他自己也在此战中与死神擦肩而过。

宋良友回忆说:“我们部队指战员能吃苦耐劳,但是天寒地冻的朝鲜山区,令我们这些在平原土生土长的战士感到不适应。当时正值寒流袭来,气温突降,部队最起码的御寒衣物、食物都供应不足,食、宿、行都极为艰难。”

由于缺乏御寒衣物,战士们夜晚雪地宿营时,只能盖着薄棉被御寒,冻伤冻病在军队中大面积爆发。

尤其对脚的伤害最大,没有穿御寒棉鞋的战士们,脚很快被冻麻,然后发紫发黑,严重的脚趾头就冻掉了,还有耳朵也常常受冻,肿了之后就淌血水,造成了大量的非战斗减员。

在初期的作战中,我们的部队吃了很大的亏,敌人的装备十分精良,相比之下,我们的武器十分落后,除了步枪、手榴弹外,仅有少量的捷克式液压机枪,然而当时天气太冷,液压枪栓被冻住后就拉不动了。

尽管战场条件异常艰苦,但是志愿军战士们却充满了斗志,宋良友在在心中暗暗发誓:“不把美帝国主义赶出朝鲜,护卫我们的国界安全,绝不回国!

11月27 日,第九兵团二十军和二十七军(欠第九十四师)约8万人,按照预定部署开始对北犯的敌军展开攻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严寒给作战和弹药补给带来了极大困难,但也掩护了第九兵团的行踪,使他们得以潜进到敌人的阵地前沿。

在冰天雪地里,第九兵团的战士们潜伏了六天,当冲锋号响起的时候,又冷又饿的战士们如狼一样从雪地里爬出来,向公路上的美军发起猛攻,当时宋良友已经快要神志不清,是摇摇晃晃地站了起来,冲向敌人。

很多战友,却再也没能站起来,还有的战友则被冻得双腿无法行动,然而就是爬着也要向前冲锋。

铺天盖地的志愿军如同从天而降,把美军打了一个措手不及,美陆战第1师和步尽管美军兵第7师3万人很快被分割包围。

当时的美军陆战第1师和步兵第7师相对于志愿军来说,可以说是武装到牙齿的装备,而且都是久经沙场的王牌劲旅,根本没把志愿军放在眼里。

美军将200辆坦克在几个被围地点迅速构成环形防御圈,集中火力扫射如潮水般汹涌而来的志愿军部队。

美军的工兵更是在很短的时间里,冒着志愿军的炮火迅速开辟了临时机场和空投场,随即进行空中支援,武器弹药和御寒装备,很快就补给上来了。

相对于美军的补给来说,志愿军战士最大的敌人不是美军,而是严酷的寒冬,当时志愿军携带的迫击炮炮管都因为受冻而收缩,炮弹都放不进去。

那些撞针射击的轻机枪必须时常波动撞针才能保证随时打响,志愿军战士能用的武器只有构造比较简单的步枪、冲锋枪和手榴弹,小规模杀伤的手榴弹更是成为战场的“重武器”。

因为缺乏重火力,再加上严寒的天气,第九兵团在当天未能解决战斗,反而形成胶着状态。

11月28日,一整天,美军在得到补给后,依靠强大的地空火力掩护,向志愿军发起强势反扑,企图将各部联系到一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