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问,江西景德镇什么最有名?

相信很多人会回答:瓷器。

没错,作为世界瓷都的景德镇,千年窑火不断。

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里爆火的“无语菩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里爆火的“无语菩萨”

英国剑桥大学教授李约瑟,因此称其为“世界上最早的工业城市”。

根据不完全统计,景德镇陶瓷从业人数近10万,其中仅“景漂”人数就有近4万。

其实,今天的景德镇不仅是一座驰名中外的千年瓷都,更是一座闻名遐迩的“中国直升机之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妨先看下景德镇在我国直升机产业发展中取得的诸多“第一”与“唯一”:

——602所,我国唯一的国家级直升机设计研究专业机构;
——直8,亚洲最大吨位的直升机;
——AC313,我国第一款大型民用运输直升机;
——直8WJS,我国第一款列装森林消防的直升机;
——AC311,我国第一款获得适航证的轻型直升机;
——直10,我国第一款多用途武装直升机;
——“小朱雀”(JH-2),我国第一款获得适航证的轻型运动类直升机;
——“小青龙”(JH-1),我国第一款成功跨琼州海峡飞行的大型无人直升机;
——“小白虎”(JH-5),我国第一款成功实现载人飞行的大型无人直升机;

时至今日,景德镇已先后获批国家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国家新型工业化直升机产业示范基地、国家军民融合试点城市、江西省第一批军民融合产业基地等一批金字招牌,以及江西省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区域。

江西直升机科技馆,已成了景德镇的另一张科技名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江西直升机科技馆,已成了景德镇的另一张科技名片

2023年,景德镇航空产业营收突破400亿元,占江西航空产业总收入的四分之一。

景德镇的直升机产业肇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的“三线建设”时期。

1968年,江西南昌组建了代号为“602所”的第二歼击机设计研究所;哈尔滨组建了代号为“604所”的直升机设计研究所。

1969年10月,经中央军委批准,以直升机制造为主的国营昌河机械厂(又称“372厂”,今中航工业昌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前身)在景德镇悄悄成立。

1969年11月,在中央统一部署下,两所合并为直升机设计研究所,代号为“602所”,定点江西景德镇。

于是,一批由2000余人组成的直升机产业大军从寒风呼啸的北国启程,顶风冒雪,辗转来到景德镇。

其中,靠近黄泥头的称之为国营昌河机械厂,靠近湖田窑的称之为602所。

同时南迁景德镇的还有乐河机械厂与景波机械厂,正是这“三厂一所”构成的“昌飞”(今昌河飞机工业(集团)公司),成为景德镇直升机产业发展的雏形。

昌河飞机工业(集团)公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昌河飞机工业(集团)公司

自此开始,国内航空工业也形成了北有哈尔滨、南有景德镇的直升机两大生产基地格局,而唯一的国家直升机设计研究所就布局于景德镇。

研发直升机为何选择景德镇?

这是因为中央考虑到景德镇地处山区,又身居江西腹地,具有面向东南沿海且地理位置隐蔽等条件,从而在国防工业三线建设时跃入中央的视野。

陶瓷和直升机——两个看起来风马牛不相及的产业,开始在景德镇并行发展,并渐渐形成独特发展路径与模式。

客观说,景德镇的直升机研发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20世纪50年代中期,经过十多年的建设,国产的歼5、歼6、歼7、轰5、轰6、运7等型号先后列装部队或者投入使用,相比较固定翼飞机的成就,我国的直升机研制起步晚,起点低,加快直升机的研制显得刻不容缓。

在602所成立之前,我国曾从苏联引进米4直升机图样资料,由哈尔滨飞机厂进行测绘仿制,并将型号命名为直5,随后又研发出直6。

直6试制历时7年,耗费巨资,但由于技术不过关,最后结果也是草草收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时,位于景德镇的602所已开始准备启动直7的研制,但受限于当时军工技术,进展缓慢。

从1976年开始,按照三机部的指示,景德镇的602所等机构正式启动直7的研制,但还是因为技术及财力限制,直7被迫中途下马。

不久,直8的研制提上日程,但研发过程同样一波三折,充满艰辛。

挫折面前,602所与景德镇所有从事直升机研发的技术人员没有被困难吓住,更没有在外国的技术封锁面前裹足不前,依然一步一个脚印,在仿制中积累技术经验,消化吸收,逐步转化为自己的技术成果。

1985年,经过602所及协作单位长达10年的不懈努力,亚洲最大吨位的直升机——直8终于在吕蒙机场腾空而起,成功首飞,自此结束了我国没有自行研制的型号设计定型并生产装备部队的历史。

直-8直升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直-8直升机

直8也因此被称作602所乃至整个国产直升机工业战线的“争气机”。

从此,中国告别了不能研制生产大型运输直升机的历史,景德镇也迎来了历史上的“高光时刻”。

不过,随着时代变迁,昌飞也与众多军工厂一样,走过了一段辛酸的“自救”历程。

上世纪80年代中期,由于项目不确定、任务吃不饱、国家拨款锐减,昌飞不得不转型生产民品,先后做过闹钟、铜火锅等产品,主动找米下锅。

值得一提的是,那时的昌飞还造起了汽车,开发出昌河牌大客车、旅行车等车型。

其中,最有名的便是昌河牌面包车。

80年代的北京,长安街上平均每一分钟,就有10多辆黄色出租车飞驰而过。

因其全部是黄色昌河牌面包车,坊间戏称为“昌河蝗虫”。

黄色昌河牌面包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色昌河牌面包车

而当时江西大部分医院使用的氧气罐,也来自昌飞设在景德镇三宝的一个车间。

可以说,即便在最困难的时期,景德镇以昌飞为主体的研发机构始终以航空报国为信念,不仅没有向国家伸手要钱,反而把开发民品赚到的钱源源不断地投入到直升机的研制之中,开创了“军民结合,以民养军”的道路。

20世纪90年代以来,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后,直升机工业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景德镇直升机厂所的技术装备明显改善,研发成果也备受瞩目。

在以昌飞、602所为代表的“三厂一所”全体人员的努力下,中国直升机研发随即进入到“井喷”期:

1994年12月,我国第一款自主研制的轻型直升机——直11首飞成功;2003年4月,我国第一款专用武装直升机——直10首飞成功;2010年3月,我国第一款大型民用直升机——AC313首飞成功;2010年11月,我国第一款轻型民用直升机——AC311直升机首飞成功。

从抗战胜利70周年大阅兵、纪念建军90周年的朱日和阅兵、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等重大庆祝活动,到各类救援活动中,都有出自景德镇的直升机的身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覆盖了几乎所有工业门类与机械工业工种的直升机产业,不仅集成近百种科学和千余项技术,更具有技术密集、资金密集和人才密集的特点,同样具有强大的产业带动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景德镇开始以直升机产业为基础,向外延伸,越来越多的整机与零部件企业在此投资兴业。

目前,景德镇已积累航空相关企业105家,其中投融资平台1家、通航运营企业2家、制造企业102家,包括昌飞公司、江西直升机公司、德利直升机公司等整机制造企业,以及景航锻铸、昌兴航空、信航公司、明兴航空等航空级配套企业扎根在此,吸引近万名航空人八方来聚,产业规模超200亿元。

来景德镇的航空企业也不用担心资金问题,景德镇联合江西省国控设立了50亿元产业发展母基金,以及5亿元的无人机产业基金,专门用于产业资本招商。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并不大的景德镇如今拥有1座4C级民航机场、3座通用机场、10多个起降点,是典型的“小城大航空”。

同时,景德镇还通过探索建立空地一体化医疗急救体系,率先推出了航空应急救援标准和品牌,在国内通航场景方面“飞”出了特色。

景德镇也因此承办了2019年、2020年两届中国航空产业大会,举办了全国航空应急救援装备飞行表演和全国航空应急救援装备展览等。

2019中国航空产业大会在景德镇市开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9中国航空产业大会在景德镇市开幕

为此,景德镇也将航空产业定位为全市“3+1+X”特色产业体系(即陶瓷、航空、精细化工和医药产业+文化旅游产业+其他优势产业)中的主导产业之一。

同时,景德镇更聚焦高附加值航空配套、直升机及通航、无人机及eVTOL等三大赛道,积极打造“制造与运营相融合、总装与配套为一体、航空企业集中连片发展”的航空产业高地和航空小镇经济。

在当下火热的“低空经济”新赛道中,景德镇更是全力“all in”。

已累计投入百亿建成12平方公里“航空小镇”;以浮梁通用机场为核心,规划建设起2.8平方公里“低空经济产业园”;在其高新区正建设100万平方米航空标准厂房、全省最大电镀集控中心、2400亩军民融合产业园和无人机产业园。

千年瓷都,也因为航空业的崛起,正重新被定义。

曾经,陶瓷是景德镇最具特色的文化名片,如今的涵盖直升机及无人机研发、制造、通航等完备的航空上下游产业链,已是景德镇最具活力的产业名片,更是其新质生产力最强大动能。

未来,就让祖国的蓝天继续见证景德镇的发展之路吧。文/王药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