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的某一天,在北京首都机场,一架来自加拿大温哥华的航班稳稳降落在这片热土上。飞机的舱门缓缓打开,一个身影特别显眼,他双手戴着锃亮的手铐,显得格外扎眼。这位,就是曾经叱咤风云的厦门远华集团的董事长,也是那起震惊全国的特大走私案的主角——赖昌星。

半年之后,这起案件终于尘埃落定,赖昌星被判了个无期徒刑,政治权利也被剥夺得一干二净。这起案件,堪称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犯罪的"巨无霸",涉案金额高达530亿元人民币,逃税额更是达到了惊人的300多亿元。这串数字,放在当年,简直就是天文数字,足以让每一个听到的人都目瞪口呆。

但"远华案"背后的故事,远比这些数字更加惊心动魄。比起那些冰冷的数字,更让人心惊胆战的,是中央在查处这起案件时,与那些暗流涌动的邪恶势力所进行的激烈斗争。

那么,赖昌星究竟是何方神圣,竟然有胆量犯下如此滔天大罪?中央为了查处这起特大走私案,又进行了哪些鲜为人知的秘密斗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胆识非凡,靠经商白手起家

1958年,赖昌星在福建晋江的一个不起眼的农民家庭呱呱坠地。那个年代,穷得叮当响是家常便饭,赖昌星的爹娘在大队食堂里忙活,挣的那点钱少得可怜。平日里,赖昌星就跟在父母屁股后面,一家人靠捡破烂勉强维持生计。

赖昌星小时候连学校的门都没进过,天天帮着父母在田里忙活,收成后还得拉到集市上去卖。这段童年经历,让他对做生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心里琢磨着,只有做生意才能快速发家致富,改写自己的命运。

转眼到了1970年,赖昌星在螺丝厂里打螺丝,突然有一天,他做出了一个胆大包天的决定:偷渡去香港。那时候的香港,还没回归祖国的怀抱,是个鱼龙混杂、管理松散的地方。赖昌星凭借自己对螺丝零件的了解,开始涉足汽车配件生意,还真让他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1985年,赖昌星以港商的身份风光回乡,带回了生产零件的专用图纸,投资建厂,购买机器,招聘技术人员,开始生产和销售纺织机。那时候,纺织机市场需求旺盛,赖昌星凭借这一生意赚得是盆满钵满,短短几年就积累了几千万人民币的资产。

然而,对于胃口大得吓人的赖昌星来说,几千万的生意规模显然不够他塞牙缝的。香港那得天独厚的营商环境,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赖昌星一瞧见家乡那点小钱已经满足不了他的胃口,就急不可耐地开始策划着重返香港的大计。1991年,他带着全家老小,像模像样地移民到了香港,他的生意版图也随之开始扩张,不再局限于那些实体制造业的小打小闹,而是大刀阔斧地进军了房地产市场。

那时候的香港,房价还远没有现在这么离谱,搞房地产的公司也是寥寥无几。赖昌星这双眼睛可是真够毒的,一眼就看穿了这背后的商机。他果断地进行了投资布局,结果不出所料,随着香港房价的一路飙升,他又是大赚特赚,那钱赚得跟捡的似的。

来到香港的头两年,赖昌星就轻轻松松地狂揽了一个多亿,这数字在当年可不得了,足以让人眼红心热。不久之后,他更是成立了自己的公司——远华公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通政府关系,构建走私商业帝国

之后赖昌星似乎在商海中一帆风顺到让他自己都有点找不着北了。手里攥着大把的钞票,对他来说,赚钱已经不单纯是为了生活,更像是玩电子游戏,不通关不罢休,不赚个盆满钵满不算完。

就这样,赖昌星的胃口越来越大,目光也越来越不安分,开始觊觎那些法律边缘的暴利行当。1994年,他带着满腔的雄心壮志回到了福建老家,成立了厦门远华集团,正式开启了他的走私大业。

赖昌星的走私商品种类繁多,从成品油到植物油,从香烟到汽车,再到药品,无一不是市场上利润丰厚的热门货。他的原则简单粗暴:啥赚钱就走私啥,啥利润高就倒腾啥。

在1994年到1998年这短短四年多的时间里,赖昌星通过走私活动逃避了300多亿元的税收,其非法所得的利润数额之巨,简直让人瞠目结舌。

特别是1996年下半年至1998年年初这段时间,赖昌星的远华集团走私成品油高达18万多吨,汽车超过三千辆。更与开元贸易集团沆瀣一气,走私植物油27万吨。这几项走私活动的涉案金额就超过了100多亿元,逃避的税收高达数十亿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1996年下半年到1998年年初那段令人咋舌的时间里,赖昌星的远华集团搞起了大规模的走私活动,成品油走私量竟达到了18万多吨,汽车也走私了三千多辆。更别提他们还和开元贸易集团勾肩搭背,走私了27万吨植物油。这几项加起来的涉案金额,一算就是100多亿,逃税数额也是个天文数字,数十亿就这么没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赖昌星能建立起这么个走私帝国,靠的可不仅仅是运气。两大法宝起了关键作用:一是他那别出心裁的管理模式,二是他在公关上的超凡能力。

在走私业务流程的制定上,赖昌星可是下了一番功夫。他规定,除了自己和其他几位核心高管外,公司其他人只管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工序之间互相保密,互不干扰。这样一来,就算哪个环节出了问题,也不会影响到整个走私帝国的运转,补救起来也方便多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比起走私流程的巧妙设置,赖昌星在公关上的手腕更是让人叹为观止。他深知,政府和国企的领导们大多是男性,而这些人的弱点,不外乎权、钱、色这三样。一旦坐上了领导的位置,他们就想着怎么把手中的权力变现。赖昌星在这方面可是个中好手,他总能精准地抓住这些人的需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且赖昌星在拉拢官员方面可谓是手段用尽,花样百出。他精心策划的每一步,都像是在下一盘大棋,每个棋子都落在了他想要的位置。首先,他在公司总部大楼里挂满了自己和政府领导人的合影,这些照片不仅是他炫耀的资本,更是他拉近与官员关系的巧妙手段。

接着,赖昌星开始了他的“借钱”游戏,以100%甚至200%的高利息向官员们借款,这明面上是投资,实际上却是变相的贿赂。这样的手法,既隐蔽又高效,让那些官员们在不知不觉中被他牢牢控制。

除此之外,赖昌星还特别擅长解决官员们的“后顾之忧”。他将官员们的家属招聘到远华公司,给予他们月薪1万到2万元的高薪。这些家属的工作内容简单明了,就是利用自己的关系网,为远华公司拉拢更多的权贵。

对于那些不为金钱所动的官员,赖昌星更是有备而来。他在红楼中安排了众多美女,邀请官员们前来“放松”,并在客房中安装了偷拍摄像头。许多官员在红楼中放纵自我,与美女共度良宵,却不知道自己的行为已经被记录下来。

掌握了这些官员的把柄后,赖昌星便开始了他的心理战。他以视频内容作为威胁,同时给予官员们大量钱财,软硬兼施,逼其就范。在这种策略下,赖昌星成功笼络了大批官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国企方面,他巧妙地贿赂了福建九州、厦门开元等公司的高层领导,轻轻松松就拿下了原油贸易的进出口大权。这手段,这胆识,真是让人不得不佩服他的"商业智慧"。

在政府层面,赖昌星更是长袖善舞,将原公安部副部长李纪周、原厦门市委书记石兆彬、原厦门海关关长杨前线等一众高官纳入麾下,让他们成为了自己走私帝国的忠实拥趸。这些官员在走私活动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他们负责为赖昌星疏通关系,确保走私活动能够顺利进行,防止有人泄露天机。

以杨前线为首的海关官员们,更是在走私活动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他们虚开发票、伪造完税凭证,将走私商品包装得像模像样,披上了合法的外衣。这种操作,真是让人大开眼界,不得不感叹他们的"专业能力"。

赖昌星的走私事业之所以能够坚持四年之久,离不开他的慷慨解囊。对于那些能够帮助他的人,赖昌星从不吝啬,总是许以重利,让人心甘情愿地为他效力。这种"财大气粗"的作风,让他在走私界的地位稳如磐石。

巅峰时期的赖昌星,势力之大,令人咋舌。平均每三艘来到厦门港的货船,就有一艘是他的走私船。在厦门市乃至整个福建省,赖昌星的影响力已经超越了省长,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土皇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央加大整治力度,历经艰辛终于成功

赖昌星的厦门远华集团,一度是商界的传奇,可谁又能想到,这座看似坚不可摧的帝国,最终却因为一个看似不起眼的爱好——赌博,而走向了覆灭。

赖昌星对赌博的痴迷,可以说是到了挥金如土的地步。他一掷千金,仿佛金钱在他眼中不过是数字游戏。这样的豪赌,不仅让他自己深陷其中,也影响了他的亲信高管们。他们看着赖昌星的豪赌,也渐渐被这种刺激的游戏所吸引,纷纷投身其中。

1999年年初,远华集团的一位高管在澳门的赌场里输得一败涂地。情急之下,他拨通了赖昌星的电话,希望他能伸出援手。赖昌星倒也慷慨,前两次都是毫不犹豫地给了他几千万。但赌博这东西,越是输,越是想翻本,情绪一旦失控,理智就荡然无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位高管在赌桌上屡战屡败,不仅没能翻本,反而越陷越深。几次三番之后,赖昌星也失去了耐心,对于这位高管的要钱请求,他选择了置之不理。

高管的愤怒和失望可想而知。他一怒之下,决定鱼死网破,写了一封长达90多页的举报信。信中详细记录了远华集团的走私行为和内部运作,附带了多项重要证据。这封信,如同一颗重磅炸弹,直接递送到了位于北京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纪检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海关总署接到了举报信,这可不是小事,一宗涉案金额巨大的走私案摆在了眼前。国务院的大佬们坐不住了,经过一番唇枪舌剑的讨论,拍板决定要对这起走私活动来个严厉打击。这重任,就像一块烫手的山芋,最终落在了海关总署副署长牟新生的肩上。

牟新生接到这个任务,可不是闹着玩的,他立刻进入了战备状态,心思缜密地开始安排案件的侦办工作,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

与此同时,赖昌星这位走私大亨似乎还沉浸在自己的帝国梦中,不慌不忙地应对着。他居然还敢派手下去北京,带着3000万现金,想用钱来打点牟新生,打通关系。但牟新生是什么人,哪能吃这一套,他毫不犹豫地拒绝了赖昌星的糖衣炮弹,并在半个月后带领专案组直扑福建。

赖昌星一看送钱这招不灵,终于开始坐不住了。他一边命令手下破坏电脑硬盘,销毁一切可能成为证据的数据;一边还搞起了小动作,制造黑材料,想诬陷牟新生违法乱纪,甚至不惜买通杀手,企图让牟新生永远闭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面对这样恶劣的办案环境,牟新生并没有乱了阵脚。他后来在接受采访时回忆说:“那时候,中央领导特别关心我的安全,亲自给福建省委打电话,要求他们全权负责我在福建办案的安全问题,还特别配了两个专职警卫给我,陪我一起深入福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