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无人驾驶似乎迎来了一个“爆发期”。
政策上,北京市经信局发布《北京市自动驾驶汽车条例(征求意见稿)》,拟支持自动驾驶汽车用于城市公共电汽车客运、网约车、汽车租赁等城市出行服务;上海发布了首批无驾驶人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应用许可,小马智行、萝卜快跑、上汽等4家企业拿到许可;就连外交部发言人,也向外国游客推介了“赛博武汉”充满科技感的光谷空轨和无人驾驶汽车。
数据上,甚至产生了两个急不可耐的“谣言”:一个是说武汉已经投放了1000多辆自动驾驶汽车,当地交通局辟谣称是400多辆;另一个是说萝卜快跑在武汉已经完成500万单,其实权威的数据是今年5月中旬,百度在财报电话会上披露,截至4月19日,萝卜快跑全国累计服务单量超600万次。
当然,还有一组数据无法造假:7月10日,无人驾驶概念全线走强,其中,天迈科技开盘20cm一字涨停,收获2连板;凯中精密则连续第3日涨停,近12个交易日7度涨停;汉鑫科技、中海达、生益电子、千方科技等涨幅居前;百度港股盘中一度涨超12%,最高报97.15港元/股,为过去一个多月以来最高点。
一时间,有人惊呼:无人驾驶要抢网约车司机的饭碗了。
1
抢饭碗,这是一种古老的论调,或许从人类走进石器时代就已经开始了。
然而,当今的大学里不会再开设赶马车专业,当今的工厂车间里也不再会生产蒸汽机。淘汰旧的职业,创造新的职业,一部人类文明发展史,莫不是如此。这就是历史的必然。
人类的科技进步史,也是效率迭代史。
什么是效率?以前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需要五天,现在需要五个小时,这就是效率;以前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需要花费50块钱,现在只需要五块钱,这也是效率。
尊重科学,就要拥抱效率。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反效率就是反科学。
很多人只看到了无人驾驶短期内对网约车司机这一职业的冲击,但却忽视了更安全的出行、更低的出行成本将惠及更多的人。
在更远的将来,当无人驾驶大规模普及后,势必还会带来通行效率和通行安全的提升。常开车的都知道,无论交通拥堵还是交通事故,绝大部分都是一些司机不遵守交通规则导致的。理论上,如果人人都遵守所有的交通规则,就不会出现拥堵和车祸,但这个理论不能寄托在真人司机身上,因为人性有弱点。
而无人驾驶的“司机”是人工智能,规避了这一弱点。截至2024年6月,百度自动驾驶实际道路测试与示范里程超过1亿公里,从未发生过重大伤亡事故;过去两年的数据显示,实际车辆出险率仅为人类司机的1/14。最近登上热搜的“萝卜快跑和行人发生车祸”,也是行人闯红灯的瞬间与萝卜快跑发生轻微接触。
2
大约十年前,在网约车刚问世之际,也有声音担心网约车抢了出租车公司及出租车司机的饭碗,并担心网约车的安全问题。但如今的数据显示,网约车的安全指数和打车效率,早已超过了传统出租车。
所以,从来没有也不该有“铁饭碗”。“铁饭碗”就应该是用来打破的,不然人类怎么进步、社会怎么发展?
至于说自动驾驶迅速取代司机群体,也是杞人忧天了。自动驾驶的普及,显然会有一个相当时间的磨合过程,立法与实践的交替支撑、示范测试和消费规则的建立、用户习惯的形成等,也都需要时间。人,无论是乘客还是行人,或者其他驾驶员,对无人驾驶汽车也都有一个适应过程。
这也就会给司机职业群体留下足够的转型时间。
此外,职业司机群体也有不小的转型空间:他们对汽车知识和城市交通都比常人更熟悉,这方面的优势也可以转换为其他工作领域的技能。比如,萝卜快跑招聘要求就明文规定,有网约车、出租车、公交车等客运经营或货运经营的优先录用。
美国进步商会的报告也预测,在美国,未来15年将有超过11.4万名工人(乐观情况下将有多达45.5万名工人)被雇佣来满足自动驾驶汽车的生产、分销、维护、升级和维修需求。
技术创新从来就不是就业的敌人。无人驾驶会带来新的产业机会,比如传感器制造、算法研发、系统集成等,这些产业链势必催生大量新的就业机会,只不过更高阶。前不久,人社部公示拟增加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员等19个新兴职业纳入职业目录。据估计,在中国已有数以百万计的“人工智能数据标注师”。
3
当然,任何技术的应用,谨慎都是必要的。但谨慎应该表现为步步为营、稳扎稳打,通过试点的不断扩大、数据的不断积累、技术的逐渐成熟去大胆的、坚定地“做”,而不是畏手畏脚,前怕狼后怕虎,在犹豫不决和磕磕绊绊中失去机遇。
坦白说,我们在人工智能的不少细分领域,已经呈现出一定程度的落后态势。无人驾驶这一赛道,不能不抢先占领。
十年来,以百度为代表的科技企业重金投入,在全球自动驾驶的竞速中抢得先机。公开数据显示,自2013年以来,百度在自动驾驶领域的投入高达1500亿元。
当前,中美自动驾驶竞争日渐白热化,不但包括技术竞争,比拼的也是政策创新,以及政府支持企业的决心。站在产业技术进步、国际竞争、长期发展等视角,从政府到企业,从政策到舆论,都应该给予支持。
理性看待自动驾驶发展中出现的质疑,建立起宽容的环境,形成坚定的政策支持体系与良好的舆论氛围,给创新留足时间和空间。加快政策法规创新,更大力度支持头部科技领军企业,通过率先实现规模化商业应用,在国际竞争中才能赢得先机。
而是骡子是马,只有遛了才知道,如果连“遛”的本身就反对,我们怎么会知道结果呢?
跳出无人驾驶汽车去看,低空经济近些年也有了显著发展。截至2023年底,国内现有实名登记的无人驾驶航空器126.7万架,同比2022年增加32.2%;持无人机操控员执照19.4万人。
科技潮流浩浩荡荡,势不可挡,也根本没必要去阻挡。做好准备,积极拥抱,我们会拥有更美好的未来。
我在敲完、你在看完这篇文章时,并不会心疼哪怕是想起制笔和造纸的工人,因为键盘鼠标手机笔记本背后,也是一条条产业链,也有无数的劳动者。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