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城岁月 第100章 相会记
后来,可为和朋友们聊起结婚的事,略带骄傲和调侃的说,我结了四次婚。
朋友们都很惊讶,说他厉害。但知道实情后,又无奈的笑着说,你可真行,就不嫌麻烦,不怕累呀。
可为说的四次婚,并不是真结了四次婚,而是他和周谨的婚礼在四个不同的地方举办了四次。
第一次是可为的生长地,也就是父母工作的地方,铁厂所在的城市,算是故乡,一个汇金成川的地方。
第二次是可为的出生地,也就老家,六朝古都,西北首府。第三次是周谨的老家,明朝七下西洋郑和的故乡。第四次是春城。
可为向家里说了要结婚的事,爸妈都很高兴。但按周谨妈妈的意思必须先订婚,才能结婚。
可为的爸爸只好坐火车赶到春城,代表家人参加儿子的订婚仪式。
三千多公里,这是两地的距离,一个在大西北,一个在大西南,跨越了黄土高原,四川盘地,云贵高原。
来时是少年,未识路途远。
成家已而立,方知隔千里。
山重和水复,不解游子心。
思念伴乡愁,明月替我还。
可为现在知道两地离的远了,真的太远了。他曾经带着晨曦回过家,记得晨曦走得都怀疑人生了。坐三天两夜的火车,凌晨12点到,再坐两个小时的中巴车才到家。
回趟家真的太累了,难解的思乡情,难走的回乡路。
可为早早就去火车站接了爸爸,打了个车回家,在车上他向爸爸介绍了周谨及家庭的情况。
当爸爸看到房子时,还惊奇于房子的结构,他从来没有见过这种一幢楼里还有上下层的房子。
爸爸边看边说,你总说房子是上下两层,我还以为你住在别墅里呢。
周谨下班后,直接来家里,这还是她第一次见可为的家人,心里难免有些紧张。她下班还去买了些菜,准备做顿饭,给可为的爸爸留个好印象。
可为向爸爸介绍了周谨,这也是爸爸第一次见周谨,让他没有想到的是未来的儿媳妇既漂亮又贤惠。
中国人说,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意思是说,有缘分的人即使相隔千里,也会相聚在一起,没有缘分的人即使面对面走过,也不会相聚。
可为和周谨就是有缘千里来相会,也许这就是冥冥之中注定的。
可为的爸妈在儿子的来信中看到过周谨的照片,一开始就对周谨很满意,妈妈还说这姑娘将来一定生儿子。
双方家长见面后,举行了简单但又隆重的订婚仪式,因为双方家长听不懂彼此的方言,周谨和可为充当了翻译。
周谨家有的亲戚表面高兴,但心里不怎么看好他们。尤其是两个姑妈,因为自家的女儿嫁得好,所以表现的有些傲慢。
当知道可为只买了一小套房子,还在三环边上时,嫌弃的意思溢于言表,并大谈自己家女儿住着多大的房子,生活有多好。
对于两个姐姐的表现,周谨的妈妈压制着心中的怒火。她不想在自己女儿的订婚宴上发脾气。
谁让自己的女儿找了这个可为呢?没办法,只能希望两个人好好生活,努力工作,生活越来越来好了。
关于彩礼的事,是双方家长讨论的焦点。按当时的社会习俗,彩礼至少要十万块。但可为家真的没有那么多的钱,钱都给可为买房和装修了。但又不能一分不拿,最后可为爸爸许诺彩礼五万元。
周谨妈妈说,其实,我们也不是硬要彩礼,即使你们给了,我们也是一分不少的给他们,让他们置办家具电器,过日子用。
可为的爸爸心里虽然无奈,但还是满脸欣喜的说,没问题,我回去就是借也要把彩礼凑齐,你们能同意小周嫁给我儿子,我们已经很高兴了。
我们离的远,以后还希望你们能多多照顾他们,你就把可为当儿子吧。
周谨妈妈听后开心的说,可为爸爸,你这是让可为倒插门,当上门女婿呀。
一句话说得大家都笑了起来。订婚仪式在欢声笑语中结束了。
可为爸爸来时带的钱给周谨买了订婚用的金银首饰,父子俩各买了一套西服,为了安全爸爸又把楼梯扶手安上,七七八八下来也就没剩多少了。
爸爸先回去,准备半年后可为结婚的事。周谨和可为选了一个吉日,打了结婚证,他们成了法定的夫妻。按当地习俗,订婚要比领结婚证更重要,更有约束力,订了婚就是夫妻。
按照双方家长的约定,可为和周谨先到西北家里,举行婚礼,再到老家办,然后赶到西南周谨老家办,最后在春城宴请同事们。
一共要举行四次婚礼,行程约八千公里。
周谨和可为请好婚假后,订好了回家的火车票,为了省钱他们没有坐飞机。
王总监提前祝福了他们,并给了一个大大的红包,让他们好好把婚礼办了,如果时间不够,可自动延长。
周谨经历了漫长旅程,感受和晨曦一样,从高兴到疲惫,再到疑惑,甚至是怀疑。
直到到了家看到可为的爸爸,周谨才重新高兴起来。
没有出过远门的周谨,还是第一次走这么远的路,像是唐僧取经一样。
可为妈妈看到儿媳妇后高兴的热泪盈眶,真人比照片上还好看。妈妈拉着周谨的手不放,坐在沙发上嘘寒问暖。
婚礼的事,哥哥已经全部准备好了,就等新婚新郎的到来。周谨试完婚纱后,一切按哥嫂的安排走程序就好。
在司仪的主持下,婚礼仪式按部就班的举行完毕。在爸妈的带领下,可为和周谨按桌敬酒,来宾都是爸妈的老工友。两位新人不停的叫着叔叔阿姨,喝着提前准备好的白开水。
忙完了家里的婚礼,第二天全家人又赶到老家,同样,一切都已经被老家的表哥安排好了,酒店订在城里。
可为和周谨只穿了礼服,也是在爸妈的带领下给每桌的客人敬酒,客人都是亲戚,可为有些认识,有些不认识,妈妈让叫什么,他们就叫什么。
值得记念的是,当时酒店门口摆放着一幅毛主席的巨幅画像,可为和周谨各站一边拍了一张照片,也算是在伟人的见证下结了婚。
婚礼结束后,全家人回到了乡下。从小在南方长大的周谨还没有见过大西北的炕,看着这么大的床都惊呆了。
西北农家,地外黄土高原,冬天高寒,每逢秋末春初,都要烧火炕。火炕长度一般与房宽同长,宽二米左右,用土基块砌成,炕面用竹席隔绝土渣,竹席上铺就床品,一般在烧火炕季节,常备被子,以用保暖。
火炕中空,炕至一米深处分岔,呈人字形。人们从炕眼把谷物壳及碎柴料填入,用耙子捣入,均匀铺就,点燃后火苗以燃香的方式,持续为寒冷季节的西北人们,提供源源不断的热量。
农家待客,每逢贵宾,迎入房间,第一句话往往是上炕!让客人在炕上坐。
周谨在可为舅妈的劝说下,脱鞋上炕陪着可为的奶奶聊天。
可为爸爸的父母死的早,他就没有见过爷爷奶奶,因为小时候是外婆带着两兄弟,所以把外婆当奶奶叫。
可为充当翻译,奶奶讲着可为小时候的事,有些事可为不想翻译,可周谨就是要听,可为只好原话原说,结果逗的周谨咯咯的笑。
奶奶很喜欢远方来的孙媳妇,一直拉着周谨的手不放,时不时伸手摸摸孙媳妇的脸蛋,脸上露出慈祥的笑容。
老家的婚礼结束后,可为和周谨恋恋不舍的告别了奶奶,准备赶赴春城举办周谨老家的婚礼。
两个新人和可为爸妈坐飞机回春城,这个飞机坐的也是赶了又赶。
周谨妈妈算好日子就通知了他们,可时间明显是来不及坐火车了,四个人只好坐飞机。
他们先坐七八个小时的班车到省城兰州中川机场,再坐一个多小时的飞机到陕西咸阳机场转坐到春城的飞机,就像部队急行军一样。
看着爸妈旅途劳顿的样子,可为和周谨都有些不忍心了。周谨怪妈妈日子订的太急了,害得他们马不停蹄的赶。
可为尽量多拿行李,减轻父母的负担。还好在咸阳,一顿羊肉泡馍让爸妈很快恢复了体力。
周谨老家的婚礼在客堂举办,请的主要是亲戚和同村的朋友。
客堂也是祠堂,是村子里专门举办集会的地方,婚丧嫁娶,集会仪事都在这里。
这里的习俗是结婚宴请要连吃三天。
两个新人做着同样的事,在周谨爸妈的带领下,挨个儿敬酒,妈妈介绍什么,他们就喊什么。亲戚朋友热闹了三天,吃喝了三天。
三天后,可为和周谨终于回到家,还来不及休息,就忙着准备第四场婚宴,请同事们吃饭。
宴请同事相对轻松一些,没有繁琐的仪式,可为代表全家感谢了公司领导与同事,让大家吃好喝好。
在同事的掌声中开餐了。可为陪着周谨挨个同事敬酒,有同事调了一杯“鸡尾酒”硬要可为喝。
可为憋了一口气,硬是坚持着喝了下去,喝了这杯百味酒,就能吃得了百味苦。
第四场宴请结束了,可为和周谨回到家累的倒在床上,美美的睡了一觉。
四次婚礼,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宾客,不同风俗,不同的酒菜。相同的是美好的祝福与文化的传承。
过了几天,可为爸妈要回去了。可为和周谨去火车站相送。当火车开动时,可为哭了。
往后风雨双肩扛,此后再无年少时。
儿在它乡勤劳志,愿我高堂全寿生。
他终于有了自己的家,将要承担起作为丈夫与父亲的责任,成为一个真正的男人。
想起曾经的岛城岁月,可为无限感慨,他很感谢那段生活,使他总保持着对爱情的执著和对生活的热爱,始终不忘自己的责任。
其实,每个人都经历过岛城岁月,心中也都珍藏着一个岛城故事。只不过随着时间的流逝与岁月的浸蚀,那份纯真与执著慢慢沉在了心底,取而代之的是世俗的浮华与圆滑。
人终归是群体性物种,而群体最讲规矩与和睦,只要你做到遵守规矩与人和睦,即使是假情假义也无所谓,别人也不在乎。
至于那份纯真与诚意,有或没有似乎并不重要,因人而异,因事而定。
(完结)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