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12月,日本侵略者在南京城里无视人的生命尊严,肆意的进行屠杀、抢劫、强奸和焚烧等恶行,暴行持续六周之久,三十万中国军民惨遭不幸。
这个消息传到当时国共两党领袖毛泽东和蒋介石时,二人的反应截然不同,出乎人们的意料。
面对暴行写下不朽之作
面对日寇在南京犯下的暴行,国共两党都迅速发表了相关报道,公开的揭露事实真相,让全国人民可以真正的了解事情实情,从而激发了全民族广泛的抗日情绪。
这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在大是大非时的时候所表现出的团结与坚定立场。
毛主席作为共产党的领导人,当南京大屠杀的消息传来时,他深感愤怒。他与中央其他高层领导人都对此事件表示强烈谴责。
然而,愤怒之余,毛主席开始深思战略问题。他明白,此时需要更加坚定的抗战决心和正确的战略指导来对抗日寇。
于是,他他开始思考撰写一个正确的战略指导,来帮助中国人民战胜日寇。为此经过毛主席经过深刻思考,最终撰写出旷世巨作——《论持久战》。
几个月后,《论持久战》的发表在国内引起了巨大反响,也受到了日本政府、军方和媒体的广泛关注。
这本书为人民指明了抗日的方向,极大地鼓舞了人民的斗志,激发了人民抗日的激情。此后,这篇文章成为指导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光辉著作。
《论持久战》其体现的战略预见性、规划性、信息公开与透明等方面均被实践所验证,文章明确了如何跟日本作战,强调日本当下无可奈何的现状,鼓舞了人心。
说《论持久战》是“千古第一阳谋”也不为过。可以看出来毛主席为了抗击日本侵略者想尽了办法,可谓是鞠躬尽瘁。反观蒋介石,他的做法就与毛主席的做法大相径庭。
寄希望于德国
蒋介石政府对南京大屠杀也进行了报道。蒋介石本人在看过事件相关照片后,表现出极大的痛苦和震怒。但是他只敢在日记中表达自己对日寇的憎恨。
尽管他在自己的日记上表现出十分感上强烈的情感反应,但在面向日寇的实际军事行动上,他却表现的较为懦弱和胆怯。
他还是继续实施不积极出兵抵抗日寇的策略,也没有想办法采取有效措施来应对国内的困境。
更加令人感到唏嘘的是,他还寄希望于同样侵略性质的德国来劝退日本,特点通电德国总理,希望他向日本施压。这显然是不切实际的幻想。
从此以后,蒋介石的这种懦弱的举动被广大民众嘲笑,认为他在国家危难时刻过于懦弱和无能,这也使得日本人更加的轻视国民党。
从这个事件的处理方式来看毛主席和蒋介石同是领导人,但是却有着截然不同的做法,可以说二者最后的结局是早已有所铺垫的。
历史是一面镜子,它让我们铭记过去的辉煌和耻辱,也为我们指明了未来的方向。南京大屠杀虽然已经过去,但它给我们的教训却是深远的。
我们应该时刻警醒自己,不忘历史,珍惜和平,努力避免类似的悲剧再次发生。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只有强大的国家和团结的人民才能捍卫自己的尊严和安全。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