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白嘉嘉

一夜之间,全国各大城市都决定向天空要GDP。

2024年全国两会,低空经济被作为新增长引擎写入政府工作报告,随后全国各地紧锣密鼓地出台了一系列产业促进政策,数量之多、节奏之快令从业者忍不住感慨「统计的速度都跟不上」。

城市扎堆低空经济,瞄准的是它背后的庞大市场以及带动的产业链、就业机会。

新能源车、光伏等产业珠玉在前,许多城市认为,低空经济将是它们的翻版,甚至前景更加广阔——当人类生活从二维的地面拓展到三维的天空,一切秩序和利益都要从头规划,尽管这背后意味着万亿级的发展空间。

不过虽然踏入同一条河流,城市们也根据自身的产业与自然禀赋走出了不同的发展路径。

从竞争的角度来解读,这是城市吸引企业、人才落户,建立产业壁垒的必要之举,但如果从发展的视角来看,低空经济不是什么新鲜概念,已在市场上盘旋了14个年头,产业链上仍有许多痛点和堵点亟待解决,把难关交给对的城市来过,才是解锁万亿市场的正确方式。

本文主要尝试回答两个问题:

•在低空经济竞逐中,扮演领先者与追赶者的城市将如何协作,发挥自身优势?

•谁又会是未来的「低空经济第一城」?

1、起点:不打无准备之仗

1、起点:不打无准备之仗

抬头望向蓝天白云,一览无余,这是普通人的视角,但对低空经济的参与者而言,天空铺着一张由各种法律法规交织成的巨网,不可轻易触碰,素有「离地三米归军队」的说法。

某种程度上,过去这些年里各大城市发展低空经济的主线,就是在这张网里试出一条航线,低空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政策加持。

「低空经济」首次出现在国家级政策文件里,是2021年被写入《国家综合立体交通规划纲要》。这份文件奠定低空经济作为交通网组成部分的核心身份,同时也打开了一扇低空经济走向商业化的门。

门开了,但门后有路吗?

从《纲要》对低空经济的定位出发,它本质上是一种提升资源调配效率的手段,因此货运和交通成为了最符合期待的应用场景。

但在低空飞行器能运输以吨为单位的货物之前,更需要验证的问题是,当前的信息技术能否把它们有效地组织起来。

深圳为这个问题提供了一版答案。

《第一现场》曾在2021年12月的一篇报道中指出,美团无人机已经在深圳完成了首个面向真实用户的订单配送,并在疫情期间,为居民配送紧急物资,当时,已落地7个社区,覆盖8000多户居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深圳率先启航低空经济,得益于在政策上的前瞻部署,立法的目的就是为当地的无人机产业保驾护航。

据「硅基研究室」梳理,深圳早在2019年就已经出台了《深圳市民用微轻型无人机管理暂行办法》,为无人机在深圳飞行、研发提供法律依据。

到2021年,深圳的无人机年产值已达近600亿元,工业无人机占全国市场比重约60%,出口量占全国90%,拥有大疆创新、顺丰科技等1200余家无人机企业,分布于产业链的各个环节。

和深圳一样,北京在过去几年也为「低空经济」相关企业提供了相对宽松的发展环境。

中关村延庆园作为全国首批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之一,2022年便开放了一片「真高1098米、面积374平方公里」的专属独立空域,供企业免费进行试飞实验。(笔者注:真高指固定翼无人机飞行时距离地面的垂直距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外,合肥、上海等城市也分别出台了支持政策。

正是通过这些城市的探索,天空中才初步浮现出了规范低空经济产业发展的护栏,这些城市作为「功臣」,也因此享受到了更大力度的支持,进一步巩固自身领先者的地位。

2021年至2023年间,民航局、发改委、工信部等部门先后出台了包括行业标准、驾驶要求、管理条例在内的一系列规范文件。在这一系列文件当中,2022年10月发改委下发的《关于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放宽市场准入若干特别措施的意见》尤其引人注意,其中指出“深化粤港澳大湾区低空空域管理试点,加强粤港澳三地低空飞行管理协同,完善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

随着领跑城市的发展飞轮越转越快,低空经济也终于在2024年迎来了关键转折点。

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低空经济明确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3个月之后的全国两会上,再一次作为新增长引擎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同月,工信部、科技部等四部分联合发布《通用航空创新应用实施方案(2024-2030年)》,提出“到2030年,通用航空装备全面融入人民生产生活各领域,形成低空经济增长的强大推动力,形成万亿级市场规模”的发展目标。

至此,在政策维度上,低空经济超越了货运和交通的主线,正式成为与所有人息息相关的民生产业。

而站在城市的立场,则意味着有更丰富的政策工具支持相关企业挖掘应用场景,全国各地也因此掀起了一股向天空要GDP的热潮。

据《财经》统计,截至2024年5月底,已有29个省区市将低空经济有关内容写入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各地的低空空域也在陆续全面放开。

2、分化:各出奇招,竞逐万亿市场

2、分化:各出奇招,竞逐万亿市场

兑现低空经济的万亿规模,量产飞行器是先决条件。

2024年4月,eVTOL(电动垂直飞行器)制造商亿航智能宣布,继拿下全球张型号合格证和单机适航证后,旗下的eVTOL EH216-S 再次取得了全球首张生产许可证,实现三证合一,即日起可投入量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证书颁发仪式上,亿航智能创始人着重表达了对「大湾区」的感谢:“亿航能取得三证合一,广东各级政府部门给予了极大的政策支持和耐心孵化。”

无独有偶,今年3月拿下型号合格证的eVTOL制造商峰飞也早在2022年就出现在了上海金山区给予资金扶持的企业名单当中,另外,成都、武汉、苏州今年也出台了政策对取得各类证照的企业给予补贴。

城市大力扶持eVTOL企业,意在切走低空经济的万亿市场中最大的一块蛋糕。

据工信部赛迪研究院发布的《中国低空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4)》(简称《报告》),低空经济主要包括低空经济基础设施、低空飞行器制造、低空运营服务和低空飞行保障四个环节。

2023年,中国低空经济规模达5059.5亿,其中,飞行器制造和运营服务贡献接近55%。

图源:赛迪顾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赛迪顾问

大市场意味着大量就业机会。《城市进化论》通过对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数量进行分析发现,同样是负责零件制造与集成的产业中游聚集了最多的企业,达3116家,超过上游(639家)和下游(761家)的总和。

如果说广东在低空经济的制造端走在了全国的最前沿,那么深圳则走在了广东的最前沿。

除了前文提到的立法先行一步,深圳在发展低空经济的主线上延续了一贯以来的做法,凭借原有供应链优势加快推出并迭代新产品,进而吸引配套及推动产业链补链升级。数据显示,2023年深圳的低空经济企业数量位居全国首位。

据《财经》报道,无人机所需的芯片、机体结构、电池等一系列主要零部件,一半由深圳企业生产。在国外需要一个月才能集齐的材料,在深圳往往只需要几小时,不仅价格更低,技术水准也相对更高。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深圳走在了最前沿,广州、珠海并未被其光芒所掩盖,彼此互为犄角,在发展低空经济的道路上走出了不同的特色。

2024年6月,广州成立了首只低空经济主题基金,规模达百亿,致力于通过资金扶持深入挖掘低空飞行优质项目。

而珠海则通过《珠海市支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形成了珠海市低空空域商业运营通道规划初步方案,为低空空域创新管理提供政策空间。

而走出大湾区,其他城市虽然不具备深圳那么强的产业链优势,却也不乏征服天空的雄心。

在5月20日召开的成都市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上,成都立下了“打造西部低空经济中心”的发展目标,坚持空域端、产业端、应用端同向发力。

多维度推进低空经济,成都的底气来源于多个方面。

作为国内同时具备飞机整机、航天发动机研制能力的三大城市之一,成都具有较为完整的航空研发制造和配套产业体系,能为eVTOL生产提供接近20%的关键零部件。

同时,由于地处四川盆地西部,成都拥有较为开阔的平原和低丘陵地区,为低空飞行提供了良好的空域资源,飞行资源相对稳定。

此外,成都的峨眉山、乐山大佛等旅游资源也为低空经济的产业落地提供了条件。

事实上,将旅游作为低空经济切入口或单个发展方向的城市不在少数,北京、杭州、三亚出台了相关产业推进政策。

亿航智能透露,最近甚至有广东某乡镇政府主动联系公司,希望购买几架eVTOL,用于当地的低空文旅市场。

不过有趣的是,作为旅游名城的南京,在促进低空经济发展的政策文件中却对文旅着墨不多,更侧重源头创新,这也是南京根据自身禀赋做出的选择,将科研、教育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据统计,南京拥有南航、中国电科14所、28所等从事航空航天技术研究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多座国际重点实验室,研究领域包含机械结构强度与震动、直升机传动技术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南京低空经济领域科教资源丰富,研发基础力量雄厚,在宁多所高校与低空经济相关,一批国家、国防重点实验室在宁布局,多个领域研发能力全国领先,能更大力度地以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创新。”在接受《南京日报》采访时,南京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整体而言,虽然各大城市都在竞逐「低空经济第一城」的过程中,追求产业链的完整,但基于自身禀赋,也各有侧重。同时,解锁低空经济的万亿市场,城市间不是单兵作战,而是协作发展,打通产业链各环节的堵点与痛点。

就以深圳为例,作为目前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的领跑城市,一方面受益于作为试点城市带来的立法和制造端的积淀,另一方面也与珠三角地区的经济、法律环境有关。

3、未来:痛点在哪里,钱就流向哪里

3、未来:痛点在哪里,钱就流向哪里

最近,百度旗下的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平台「萝卜快跑」在武汉投入运营,引发了人们的高度关注。作为近两年最火热的概念之一,业内评价,这是自动驾驶从蓝图走向了现实,那么,低空经济距离这一天还有多远?

低空经济目前最大的痛点,就是缺场景——尤其是成熟、高频的场景应用。

如何打造高频场景?各大城市不约而同地选择了「重金之下必有勇夫」的路线,即依据开通的航线数量或起飞架次给予补贴。

某种程度上,补贴的金额也反映了城市押注低空经济的决心。

同样是小型无人机低空货运航线,深圳、苏州和武汉给予每条新开航线的奖励金额定在了20万元。

但不同的是,武汉和深圳还为新航线定下了完成每年1000架次以上的前提,而苏州则在新开航线的基础上,每增加5000架次再追加10万元奖励,次年以前一年的架次为基础,每家企业每年度奖励上限可达500万。

低空经济基础设施也是各地政府补贴的重点,其中手笔最大的要数广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包含大型起降枢纽、中型起降场、eVTOL起降场在内6类起降点设施,广州分别制定了上至300万,下至10万的补贴政策。

值得注意的是,这份制定了补贴标准的《广州开发区(黄埔区)促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细则》早在2023年12月就已经开始生效,也是广州长期布局低空经济的体现之一。

起降台和航线构成了低空飞行器翱翔天空的基本条件,但从安全的角度出发,中间仍存在许多环节需要闯关。

譬如,在民航科技管理体系中,空管会通过无线电与客机进行沟通,指导飞机如何起降,但低空飞行器的数量远远大于民航客机,部分eVTOL和无人机甚至没有驾驶员。

这意味着如果想要有效管理低空经济的运行,需要通信、导航、监视等多维度的全面变革,城市付出的不止是真金白银,还需要政府各部门、社会各界间积极协同。

在这一点上,南京可谓开足了马力。

《南京市促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6年)》中将有效保障低空飞行作为重点任务,包含完善飞行制度设计、推进空中交通协同管理、提升飞行管控服务能力、打造低空飞行数据平台、建设低空基础设施、构建低空数字智联网络六项措施。

其中,构建低空数字智联网络的具体动作,就涉及市交通局、市发改委在内的数十个部门,要求综合运用北斗、5G-A等技术,推进通信、导航、检测、电磁、反制等与低空飞行安全有关的配套设施建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显然,低空经济的发令枪已经打响,各大城市并非是盲目向前冲,而是在漫长的产业链条中寻找自己的「应许之地」,这些痛点和堵点,也是城市的机遇。毕竟,可以向外输出的不止有飞行器,背后的管理体系、通信系统同样有望在价值链上占据高地。

从这个角度来说,「低空经济第一城」不会只有一座,甚至被低空经济重构之后,城市的边界和概念都会与今天有所不同,而这种天翻地覆的变化,也正是人们对低空经济的期待。

*题图来自电影《壮志凌云》

参考资料:

1、财经:2024年12期“低空经济”专题系列报道

2、财通证券:政策产业同频共振,低空经济扶摇直上

3、城市进化论:城市低空经济“链接力”指数

4、中投顾问:2024年中国低空经济数据分析报告

5、定焦:万亿“低空经济”的城市争夺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