谣言,作为社会生活中的一种不良现象,一直以来都备受人们的关注和谴责。然而,近年来,一些谣言却打着“正能量”的旗号,试图掩盖其虚假的本质,误导公众的认知。这些所谓的“正能量谣言”,不仅损害了社会的公正与公平,也对人们的正常生活产生了不良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韦东奕作为一位知名的数学研究者,其才华和成就本应受到人们的认可和尊重。然而,一些自媒体却利用韦东奕的知名度,编造了一系列关于他的“正能量谣言”,比如,谣传韦东奕一晚上帮6个博士团队解决困扰4个月的难题;再比如,谣传哈佛为了韦东奕不惜打破百年校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新一则谣言是,一些自媒体说韦东奕为洞庭湖水灾捐了1600万元。随着韦东奕的堂姐、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岳阳市红十字会和华容县慈善总会等相关各方先后辟谣,真相已然大白。但即便如此,依然有人觉得这是“正能量谣言”。

这些谣言虽然看似充满了“正能量”,但实际上却是虚假的,缺乏事实依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例如,2021年河南省遭遇罕见的极端降雨天气,部分地区遭受严重洪涝灾害。在这场灾难面前,一些自媒体和网络平台却趁机制造了一系列“正能量谣言”,如夸大灾情、虚构救援英雄等,企图博取流量和关注。这些谣言的传播不仅加剧了受灾群众的恐慌情绪,也干扰了正常的救援工作,给抗洪救灾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同样,在新冠疫情爆发后,一些谣言也打着“正能量”的旗号出现。如有人声称某种药物或食品可以预防新冠病毒感染,或者有人散布关于疫情防控的虚假信息,这些谣言的传播不仅误导了公众,增加了社会的恐慌情绪,还可能导致一些人采取错误的防护措施,从而增加了感染的风险。

除了上述例子外,还有许多其他的“正能量谣言”,它们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出现,试图通过传播虚假信息来达到某种目的。

谣言的危害在于它会误导公众,扰乱社会秩序。对于那些热衷于传播谣言的人来说,他们可能并不关心谣言的真实性,而只是看重其传播效应和关注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例如韦东奕是北大的“扫地僧”,“扫地僧”这个词,大家都应该清楚是什么含义。“正能量”?这可不是什么“正能量”的事情。强行给他人上标签,进行“捧杀式”谣言。

这种捧杀式造谣,不仅扭曲了公众对韦神的认知,更对其个人生活造成严重困扰,使学术研究者沦为流量盛宴中的祭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是连央媒都看不下去了,狠狠地批评了这种现象。

央媒一针见血的指出:谣言就是谣言,不存在所谓的“正能量”!

央媒的批评还直指问题核心:谣言无论包裹着多么美好的外表,其本质仍然是谣言。

这些谣言的本质并没有改变,它们依然是虚假的、有害的,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了公众的利益,也对社会的稳定和和谐构成了威胁。

此外,我们也不能忽视那些打着“正能量”旗号的谣言背后的商业利益。有些自媒体和网络平台为了追求流量和收益,故意制造和传播虚假信息,将“正能量”作为幌子来吸引眼球。这种行为不仅违背了道德底线,也触犯了法律法规。

因此,对于所谓的“正能量谣言”,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理性的判断。我们不能被表面的“正能量”所迷惑,而要深入挖掘其背后的真相和动机。同时,我们也应该加强对于谣言的监管和打击力度,让那些制造和传播谣言的人付出应有的代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更应该注重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只有建立在真实基础之上的讨论和交流才有价值,才能够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我们应该倡导一种理性、客观、真实的信息传播环境,让谣言无处遁形。

总之,“正能量谣言”并非真正的正能量,而是虚假和误导的代名词。我们应该坚决抵制和打击各种形式的谣言传播行为,维护社会的公正、公平和稳定。同时,我们也应该加强自身的信息素养和鉴别能力,避免被谣言所蒙蔽和欺骗。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共同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真实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