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机关的行政检察肩负促进审判机关依法审判和推进行政机关依法履职的双重责任。7月11日,北京市人民检察院对行政检察工作情况进行通报。据了解,自2021年以来,行政检察部门持续立足“四大检察”法律监督新格局和新时代行政检察工作新任务新要求,突出首都意识、首善标准、首都特色,全面深化行政检察监督,为法治中国首善之区建设贡献行政检察力量。
自2021年来,北京市检察机关服务首都城市战略定位,聚焦京津冀协同发展、中轴线保护、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等领域,依法妥善办理相关领域案件700余件。深入推进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出台化解争议办法,明确化解条件、措施、标准等,通过专项活动和常态化工作共化解行政争议案件2029件。
依托“检护民生”专项行动,2023年至2024年6月,全市检察机关共办理涉就业、教育等领域和涉妇女、老年人等特殊群体案件4749件,制发检察建议3421件。针对“外卖骑手”工伤认定申请监督案中发现的劳务派遣公司转包劳务,未缴纳社保、侵害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问题,检察机关对此开展类案监督,让人民群众从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依托“检察护企”专项活动,2023年以来至2024年6月,全市检察机关办理冒名登记、假冒注册商标等涉营商环境案件1236件,制发检察建议563件,化解行政争议33件。运用“幌子公司”法律监督模型,发现监督线索753件,移送行政机关493件,净化首都营商环境。同时,检察机关加大对“小过重罚”等重点案件与涉市场主体行政审判和执行的监督力度,防止企业因不当处罚或执行措施陷入生产经营困境。在某木业公司申请监督案中,针对某区行政机关对一家注册于1993年的木业企业所作出的45万元处罚,市检察院查明相关企业违法行为属于历史遗留的“未验先投”行为,经综合考量和充分沟通,推动行政机关依据行政处罚法将罚款金额降低至15万元。某木业公司及时缴纳了罚款,企业经营重新步入正轨。
数字检察同时也赋能于行政检察的监督实效。积极构建检察监督与行政执法衔接机制,以行刑反向衔接为抓手,通过“公租房违规使用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2023年来,市检察院联动市住建委整治违规使用公租房,收回被违规使用公租房766套,促进公有住房资源有效盘活和依规配置;通过“伪造证照行政监管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发现公共场所类健康证违规使用线索共计197件、餐饮服务类健康证违规使用线索150件,督促行政机关履职尽责,处罚商户41家,督促228名虚假健康证明购买者重新体检办证。
市检察院第七检察部主任李显辉介绍,下一步,全市检察机关将全面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积极融入新时代首都发展大局,坚持行政检察与民同行,全面深化行政检察监督,以行政检察现代化助力和服务保障中国式现代化。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