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周幽,骊山变,王权纷争起烽烟。

平王迁,洛邑建,东周序幕缓拉开。

春秋史,简中载,岁月流转梦未改。

竹书现,谜团解,历史长河共徘徊。

今朝说,古事来,是非功过任君猜。

且听言,续前篇,下回分解再开怀。

话说这周幽王,死于骊山之难,周平王东迁洛邑,延续国祚,标志着西周气数已尽,轮到精彩纷呈的东周登场了。《朝代歌》讲得很明白。“夏商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齐两汉"。前一段儿的名称,源自鲁国官修编年史儒家五经之一的《春秋》,这《春秋》是从哪年开始写的呢?鲁懿公元年,也就是公元前的722年。如此一来,这事儿就不简单了,令人细思极恐。周平王的君主生涯从公元前770年算起,却直到公元前722年才有官方史料的记载。开张半个多世纪,竟然没有半点儿笔墨留痕,纵观历朝历代,也可以说是空前绝后。这50年间,到底发生过什么事?

《春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春秋》

并非孔老夫子有意隐瞒,而是根本没有原始记录可供编纂。不光鲁国没有,其他诸侯国也没有。修史可不是写小说,缺乏原始记录,宁肯不写也不能坐这儿瞎编。等了司马迁编修史记的时候,仍然没有发现原始史料记录,那怎么办?抓瞎呗。从周平王东迁到鲁懿公主政《史记•周本纪》里就一句话,“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有方伯”。意思是这些年,王室衰微,诸侯恃强凌弱,齐楚秦晋做大了,方伯当起了周天子的家。

如此概括性的语言,几乎等于什么都没说。具体发生了什么事,周王室怎么衰弱的?这一扑朔迷离的历史谜题,被西晋时期的一个盗墓贼,无意之间揭示了答案。这个盗墓贼,在汲郡也就是今天河南汲县盗取了一座战国时期的古墓,墓主是魏国的某位君主,随葬品当中有一堆刻满文字的竹简,经过学者辨识考证,竹简上的文字以编年的方式,言简意赅地记录了从夏朝到战国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因此被称为叫《竹书纪年》或者叫《汲冢纪年》。

到了宋朝这《竹书纪年》突然之间特别离奇的就失传了。有一种说法认为,由于《竹书纪年》的诸多记载和儒家经典相佐,当时程朱理学的门人,为了维护儒学正统,故意将其损毁或者藏匿,一直等到清朝的嘉庆时期,有学者重新考证编成了古本《竹书纪年》,这部极其宝贵的典籍,才得以重见天日。

古本《竹书纪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古本《竹书纪年》

根据古本竹书记年的记载,经历了骊山之难这一场腥风血雨的王位争夺战之后。周幽王、伯服这父子俩死于非命,褒姒就此下落不明。而周王朝面临着比共和行政还要严重的政治危机。君王死了,君王生前指定的合法继承人也死了,眼下也没哪个诸侯拥有足够的实力和胆量偷天换日,为了填补这一突如其来的权力真空啊,各方诸侯就开始选边战队,扶持王室宗亲延续国祚。

申侯的立场很明确要扶持自家人,拍案而起就是为自己的外孙子废太子宜臼出头,因此宜臼荣登天子之位,这就是周平王。而与此同时,虢国国君选择站在周幽王的弟弟姬余臣一边拥立他做了天子,史称周协王。同一个天下,竟然出现了两位天子,这又是一桩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咄咄怪事。后来出土的《清华简》也证实了古本《竹书纪年》的说法。稍有些不同的是,按照《清华简》的记载,骊山之难之后,最先登上天子之位的是得到虢国等诸侯国支持的周协王。九年之后,周协王与地方发生了激烈的矛盾,导致很多诸侯不朝,懒得搭理他,晋国国君做得更绝,在郑国等诸侯的这个支持下,索性另起炉灶拥立废太子宜臼做了天子,并在三年之后,东迁至洛邑。

二王并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王并立

甭管哪种说法更符合史实,东周王朝的确面临着二王并例,互不承认的尴尬局面。周平王出身大宗,周协王则在辈分上高一级,可谓是各自有各自的优势。相比较而言,这个周平王是略胜一筹,虽说宗法制早已经千疮百孔,但是在有需要的时候,这玩意也能拿过来当当遮羞布,能够发挥一点儿抬高身价的作用。因此周平王就得到了不少诸侯的这个支持拥护,其中不乏晋、郑等等这些重量级选手。

周协王那边儿就比较寒碜了,最有力的支持者就是虢国。虽然说虢国资历老,因为他是周文王之弟,世封,但如今资历这玩意不能当饭吃,你得靠实力说话。虢国地盘儿屁大点,在关中一带还能吆喝几声,你放到普天之下,沧海一粟繁星一点压根儿没什么存在感。后台要是不硬,你不倒霉谁倒霉?公元前750年,晋国国君杀掉了周协王立二王并立的时代宣告终结,对于有惊无险的周平王,窘在当代事小,贻笑千秋事大。家丑万万不可外扬,于是他下令各方诸侯销毁所有涉及这一时期的历史记录。

秦始皇焚书图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秦始皇焚书图绘

鲁国当时正值鲁惠公在位,坚决执行王命,导致鲁惠公一生没任何记载,所以《春秋》是脱使于鲁懿公元年。当然了也并非所有的诸侯都这么听说,但是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还有一次更为彻底的焚毁诸国史料之举。幸运的是,晋国是剿灭周协王位一大功臣,晋灭之后,其历史为魏国所存续,楚国向来跟王世不对付,在国史记录上也有所保留,并且在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前,随葬了一部分。于是就有了出自魏国墓葬的古本《竹书纪年》和出自楚国墓葬的《清华简》,为我们探究这段扑朔迷离的历史提供了极其珍贵的原始记载。

那么接下来又将发生什么样的事情呢?列位看官咱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