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抓鱼的第一条推文
多抓鱼最开始就是在内容里长出来的。在它还只是靠Excel给客户卖书时,就是如此了。
把时间倒回2017年3月,当时的多抓鱼还是一个只有47个人的微信群,产品则是一个excel表格。
从微信群里收来的二手书,由多抓鱼员工手动输入书名、简介、作者、售价、原价、卖出者等核心信息,变成一张表格供买家挑选。有趣的是,简介被放在了书名后的第二列——甚至是在作者的前面。多抓鱼员工会摘录下一句豆瓣短评,用来打动买书的人。
早期在多抓鱼买卖书的,都是多少带点文青的搬家用户。
文青总是不愿意贱卖陪伴过自己的书本,但因为搬家,总会有些难以带走的东西,那就卖给多抓鱼吧。毕竟早期的多抓鱼收书的价格可比称斤卖的废品站要高多了。于是就卖出了感情,下次买书也愿意多看多抓鱼两眼。
阿鱼就是这么攒起了自己的种子用户。
5月,多抓鱼终于有了第一版成型的产品,用一条微信推文,向世界宣布了自己的诞生。
没错,这就是多抓鱼作为一家公司与这个世界的第一次照面。像创始人猫助说的,“正式写一篇文章分享到朋友圈”而已,云淡风轻得很。
大概也和创始人的职业经历有关。
创始人猫助在做多抓鱼之前,已经在搜狐、知乎、闲鱼等互联网大厂做了8年的内容和市场。对于多抓鱼以这种轻飘飘甚至略显草率的方式面世,她是这么说的:
去多了类似的空洞发布会,我应该再也不会做那种宾客拿车马,承办者拿回扣,钱都用在毫无意义的装饰上的活动。只有主办方自己在台上声嘶力竭,所有参与者都未曾有「见证感」的激动,那算是什么活动,无非是花钱自娱而已。
自己做公司后,我开始觉得这些都并不真正重要。甚至可以说市面上绝大部分的campaign,哪怕是市场行业内褒奖很高的那些,都是毫无意义的。在这个产品和用户之间越发不存在任何中间渠道的当下,没有什么脱离产品的campaign会带来实际上的用户价值,更没有什么公司可以靠一条广告起死回生。
——猫助广播《做一家叫多抓鱼的公司(一)》、
它把品牌到用户的信息,做得太DTC了。
这可能也是多抓鱼发展到今天,像我开头说的那种割裂的品牌印象、愈演愈烈的原因:知道或者尝试使用过多抓鱼这个品牌的人,和关注并认同、长期使用多抓鱼的人,以品牌媒介渠道为界、划成了两边。大众范围内的愈发不满、品牌媒介中的愈发喜欢。两拨人,构成了现在多抓鱼品牌力的极与极。
但这并不意味着多抓鱼选择的这套DTC传播模式不好。事实上,这套模式是非常自洽于多抓鱼的商业模式的。文章来源于小小影视:https://www.shenze668.cn
郑重声明:本文转载文章仅供参考,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