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弱国无外交,事实上,即便在声称“无国界”的科研领域,国家实力同样有着巨大影响。
如果背后没有一个强大的祖国,科学家们也将走得举步维艰。
39年前,郭琨带着中国代表团参加有关《南极条约》的会议。
然而,在会场上他却得不到决策权,甚至在投票表决开始后,英美两国直接将我国代表团赶出了会场。
每当回忆起此事,郭琨都不禁委屈得痛哭流涕。
但也正因如此,他痛定思痛,推动了我国南极长城站的建立,一举打破了西方国家在南极洲的霸权,也为我国极地科考项目开创了先河。
那么,为何英美可以堂而皇之地将我国“请”出国际会场?后来,郭琨又是怎么推动建立长城站的?建站过程中又遇到了哪些困难呢?
参加国际会议,却被粗暴赶出
1961年6月23日,随着二十多个国家代表陆续签字完成,《南极条约》正式生效。
作为地球上最寒冷的地区,两极向来人迹罕至,各大国家也都没有常驻居民。
然而,虽然气候恶劣,但两极都有着丰富的矿藏资源和重大的科考价值。
在种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两极的土地归属问题便成了摩擦的导火索。
不同于被列强瓜分殆尽的北极,南极一直以来都保持着相对的独立,各发达国家基本都位于北半球,所以也鲜有能力霸占。
因此,1961年,世界主要的二十多个国家达成共识。
南极仅用于和平开发的目的,绝不可以出现任何军事活动,也不能限制其他国家的发掘。
当时,我国尚处于发展的阶段,暂时没有参与南极条约的修订。
但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1983年6月8日,中国向美国政府交存加入书,并从该日起正式成为《南极条约》缔约国的一员。
得知此事后,时任我国南极考察办公室主任的郭琨异常兴奋。
郭琨大学主修地质学专业,八十年代已经是我国举足轻重的极地科考专家。
在探求加入《南极条约》的过程中,他曾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正因如此,1983年澳大利亚邀请我国参加第12次南极国际会议时,郭琨便被有关部门任命为中国代表团团长,带领着12名极地专家,前往澳大利亚赴会。
临行前,郭琨内心无比激动。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