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环球影片推出了一部低成本科幻电影。斯嘉丽·约翰逊是女主,但你却从头到尾看不到她的身影。电影没有描绘多么令人震撼的科幻未来,或是高新技术,但获得了2014年土星奖最佳奇幻电影奖与第86届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奖。
这部电影名为《Her》,讲述了一段独特的爱情故事——一个人与高度智能的人工智能系统之间的奇异恋情。
而在11年后,人工智能技术已发展至与当年电影中描绘的水平相仿。在此背景下,我们不禁要问:你是否会选择与人工智能成为朋友?
为了探讨这一问题,Just So Soul研究院于今年5月进行了一项关于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的问卷调查。
结果显示,近八成的中国Z世代受访者对AI互动持积极态度。其中,有三分之一的受访用户甚至愿意与AI交朋友。
这一调查数据很快在近期的热搜上得到了证实。
自5月中旬起,小红书用户“午夜狂暴哈士奇狗”持续分享其与ChatGPT衍生的AI角色“DAN”的语音交互,吸引了近百万网友关注。在它的分享中,DAN会陪着自己看日落,给她妈妈打电话,与真人无异,甚至能分辨出对话框里与自己聊天的是谁。
这一经历,很快引发了网友创建自己的AI伙伴的热潮。然而,随后的事件暴露了AI交友的风险。
6月,“赛博亡夫”成为微博热搜,源于Alien Intelligence与亚马逊云科技合作的AI应用AlienChat的停服。该软件面向Z世代提供情感陪伴,已积累一定用户基础。停服导致许多用户与自己的AI失去联系,真实地经历了一场“赛博失恋”。这种“断崖式分手”的痛苦,不亚于在现实中经历了一场分手后的戒断反应。
此外,AI交友还涉及道德、法律风险。央视网报道的一款名为“XHer”的AI产品,通过销售道具如记忆提升卡盈利,引发争议。报道发布后不久,腾讯也下架了自己刚刚上线的AI社交应用伙伴。
“AI+社交”赛道仿佛一下陷入了尴尬处境:一面是市场用户的真实需求,以Z世代为主的客户群体一面以I人自居,在许多场合不愿进行主动社交,一面又害怕孤单,希望AI能给予陪伴;但另一方面,AI交友赛道目前所潜藏的风险又不容忽视。
在这样的局面下,国内较早发力AI的新型社交平台Soul App指出了一条用AI辅助社交的发展道路——不能和AI交友,又害怕和真人互动,那就让AI来辅助用户与真人社交。
Soul App基于对社交领域的深入洞察,发现用户在社交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第一,用户不会说话,找不到话题发起,想不出有趣的答案回复,难以洞察社交对象看似平淡语气下的真实情绪;
第二,场景不对。社交场景是个很玄妙的概念,同样一个年轻人,让他在新集体面前做个自我介绍坑坑巴巴。但晚上开把游戏,沟通4个陌生队友时却又能滔滔不绝。
这里面的原因很简单,因为突然的自我介绍很不自然,但游戏却需要沟通。
其中,就是社交场景的不同,一个好的社交场景,会给用户一个天然的社交理由和沟通话题,而不需要用户去搜肠刮肚。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Soul App借助AI技术推出了“AI聊天助理”,旨在帮助用户在真人对话中提高回复效率和质量,降低社交表达的难度。此外,随着AI技术的持续进步,Soul App还进行了更多前沿的尝试,例如构建一个线上赛博社区。
在这个虚拟社区中,用户能够体验到多样化的线下社交场景。例如,Soul App全新打造的“懒人KTV”里,用户能创建自己的AI歌手分身,仅需要录入音色后,即可一键实现了音乐创作的自由化。甚至能邀请好友一起完成“AI合唱”,在邀请、合唱、分享的过程中,完成社交,深化关系。
不仅是KTV,还有桌游厅。Soul App将AI技术应用于经典桌游“狼人杀”,推出了“狼人魅影”模式。在这里AI不仅能用不同音色扮演游戏中的任意角色,还具备高超的游戏技巧,能够在游戏中自如地伪装、推理、悍跳和互踩,为用户带来更加丰富、刺激和沉浸式的社交体验。
Soul App通过整合AI技术,成功探索出一条“AI+社交”的新路径:不是让AI取代人,和人进行社交,而是用AI降低社交门槛,让用户回归与人社交纯粹的美好。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