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24年上半年GDP总额和增速。61.68万亿元的GDP总额对应的实际增速为5%。

一季度我国的GDP实际增速为5.3%,两个季度加一起为5%意味着二季度的增速是低于年初制定的5%的增长目标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实也确实如此,根据统计局公布的细分数据显示今年第二季度单季度的GDP实际增速为4.7%,相比一季度的5.3%低了0.6个百分点,同时也将上半年的整体增速带落至5%。

当然,当下外部环境趋于复杂严峻,国内经济结构性调整阵痛有所显现的情况下,我国经济能够在今年上半年取得5%的实际增速依然是非常不容易的。

我们现在已经过了只追求量不追求质的阶段,真要拉GDP的话全面放开一线城市限购、通过拉房地产立马就能实现,甚至这两年根本不用转型。没有这么做就是不再只关注GDP数据、更在意高质量发展的体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一方面,今年上半年以美元计价的GDP总额为8.68万亿,同比去年上半年的8.56万亿美元仅增长了1.4%,连统计局公布的5%的三分之一都不到。这是怎么回事,哪个数据更加真实呢?我们来分析一下。

第一,名义增速与实际增速不同。

细看今年与去年上半年的GDP总额会发现好像并不是增长了5%。

2023年1-6月的GDP为59.27万亿元,还记得今年上半年是多少吗?是61.68万亿元,计算可知增长比例是4.07%,确实不到5%,难道统计局计算错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并非如此。统计局公布的5%叫作实际增速,用两个期间的GDP总额算出的4.07%叫名义增速,两者的区别在于是否考虑了物价变化,前者剔除了物价的涨跌因素,后者则涵盖了物价涨跌。

当物价处于上升阶段时GDP的名义增速大于实际增速,相反则小于,今年上半年的情况便是名义增速低,说明整体物价处于收缩阶段,从统计局的另一个数据中能得以印证。

GDP与生产有关,衡量生产资料物价变动情况的数据是PPI,今年上半年PPI比上年同期下降2.1%,所以名义增速只有4.07%,比统计局公布的实际增速少了将近1个百分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人民币汇率贬值,导致转换成美元时“损失”。

物价下跌拖累了名义GDP,汇率贬值是另一个因素,相比物价的影响更大。我们还是观察2024年和2023年上半年的GDP总额,分别是61.68万亿元和59.27万亿元人民币。

这两个时段的平均汇率分别是7.105和6.925。所以换算成美元后,2024年上半年的GDP为8.68万美元、2023年上半年是8.56万美元,同比增速仅为1.4%。

由此可见本币贬值或升值对GDP的影响比物价变动要大得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问题来了,5%、4.07%和1.4%,到底哪个数字更靠谱,更能够体现今年上半年的经济增速?

首先,5%和4.07%是一枚硬币的正反两面,差别在是否考虑物价上。其实任何一个国家公布的GDP增速都是剔除物价变化的,中国也好、美国也罢,日本、欧盟均是如此。

名义增速受到物价影响,通货膨胀会扭曲经济增长情况。如果大家都以名义增速作为衡量经济发展快慢的标杆,那么会出现神奇的景象,所有国家都不用思考如何发展经济,直接开动“印钞机”,印得越多物价涨得越高,名义增速也越大。

显然这是反逻辑的,要不然美联储也不用为了抑制物价上涨而疯狂加息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次,汇率很重要但得用在合适的地方。

GDP是国内生产总值的英文缩写,本质上是衡量一段时间内一国所有主体创造的实际财富。注意,是实际财富、是商品或服务,不是货币,只不过为了方便统计需要用货币进行衡量,确定到底创造了多少实际财富。

了解了这一理念后再来看汇率对GDP的影响。汇率是两种货币间的比值,受很多方面的影响,包括货币供给与需求、国际金融市场情况、投融资需求等,这些因素的变化会扭曲实际财富的价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如,今年生产了一瓶矿泉水,原料不变,生产技术也没有进步,今年汇率低了,换算成美元后的数值变小,可水还是那瓶水,价值并没有下降;同样,如果今年汇率走高 ,换算成美元后的数值变大,不意味着这瓶水带来的实际财富更多了。

因此,将名义GDP换算成美元后再进行比较得出的增速受不相干因素的干扰太大,不能作为衡量财富增加值的标准,或者说存在更好的指标。而更好的指标便是统计局发布的GDP实际增速,也就是5%。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欢迎关注、点赞,您的支持是对原创最好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