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了10万元,服务费交了2.9万元!我怎么那么蠢,当时竟然信了他说的话。”

近日,四川成都的向女士含泪回顾了自己不慎落入贷款骗局的经过。今年6月,她接到假冒“××银行贷款中心”的电话,因急需资金,轻信了对方低息承诺并前往约定地点——实为写字楼内一非银行机构。该机构声称能提供远低于市场的年化利率和服务费,诱导向女士签订贷款合同。

然而,贷款到账后,向女士发现实际利率远高于约定,且被要求取现部分款项作为“资金断流”操作。返回写字楼时,遭遇强硬要求支付高额服务费及违约金的威胁,合同细节竟暗藏玄机,服务费实为每月1%共36期,总计远超最初告知的1%总额。面对突如其来的巨额费用与违约压力,向女士深感震惊与无助。此案例再次警醒公众警惕贷款诈骗,谨慎对待非官方金融服务。

为了强化法治观念与风险防控能力,我们应加大法治宣传教育的力度,旨在提升公众的风险防范意识,使其充分认识到个人信息保护的重要性。同时,积极引导群众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与借贷观,倡导理性消费,避免盲目借贷,并教授民众如何辨识正规贷款中介机构的真伪,鼓励大家直接前往银行或其他经官方认证的金融机构办理借贷业务,以确保资金安全与合法合规。

特别地,针对当前网络环境,我们应高度重视并规范网络平台在贷款中介、放贷机构导流方面的行为,防止不法分子利用网络平台进行欺诈活动,保护广大网民免受虚假贷款信息的侵扰,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的网络借贷环境。

本文源自:金融界

作者:AI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