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到一则视频,忍不住笑出了猪叫声。来,一起欢乐一下

奥运冠军邹市明,近日发视频吐槽,说仨儿子竟然没有一个想继承他的拳击衣钵的,这让他既没想到,也很无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说其实一开始,他也坚信虎父无犬子,所以当大儿子出生后,他就把儿子养得又白又胖又壮实,简直就是拳王天选继承人。

另外,为了让儿子对拳击产生兴趣,他没事就会戴着拳套在儿子面前耍两下,别说这效果还挺好。

再加上孩子妈经常带孩子看拳击比赛,课余时间邹市明也会给儿子亲自定制专业训练,耳濡目染下,儿子终于成功的爱上了---篮球!

哈哈~这转折,我仿佛听到了邹市明心碎了一地的声音。

不过,体育精神最重要的是什么?坚持!

于是,在把大儿子这个号练废的情况下,邹市明又把目光投向了二儿子。然而,老二一出生就瘦瘦小小的,妥妥的脆皮体质,看着真不是练拳击的那块料。

不过他转念一想,我小时候也不就是那个体格吗?照样能成为世界冠军。凭着不抛弃不抛弃的决心,邹市明开始给老二各种体能训练。

然而练着练着,老二就变成了老大的---篮球搭子!

哈哈哈~

行行行,没事儿,好在他们还有一个老三,于是邹市明就把希望寄托在了小老三身上。

好消息,老三不爱篮球,那坏消息,他也不爱拳击。老三每天各种翻跟头打枪战,幻想着要当超级英雄,拯救世界。

三个号都没练成,邹市明头疼的说,这就是所谓的桃李满天下,自家结苦瓜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看着奥运冠军在养娃方面也有苦恼,网友们在深感共鸣的同时,还不忘在评论区调侃一番:没事,你看一下杨威,他家三个女儿也没一个爱练体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网友:田亮家好像没有一个跳水的。

网友:刚刷到妈妈说没一个遗传她学习好,这会儿爸爸又说没一个子承父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有网友看热闹不嫌事儿大,说:哥,祖坟也不能总冒青烟吧,健康就好。

还有很多网友纷纷起哄,说让邹市明再生个老四,25%的成才率不说,还能再拍一部电影《摔跤吧 爸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咱调侃归调侃,最让我佩服的,是邹市明说的最后一句话。

他说:没办法,我只能跟自己和解一下,那拳王的这个事儿,就交给别人吧,孩子们开心就好。

同样都是父亲,你看邹市明的育儿观念,就很值得我们普通人学习。

爱孩子 是如其所是 而非如你所愿

估计为人父母者,都有过邹市明的这种育儿经历吧。

文化课学习上,为了让孩子有个好成绩,也不管孩子想不想上,一股脑的报名了好几个补习班,最后钱花了,孩子成绩也没提上去;

兴趣班上,这个可以加分,那个对升学有帮助,所以孩子喜不喜欢这个班,有没有兴趣学,反而被父母们忽略了;

这是爱孩子的表现吗?

作为一个父亲,其实我特别理解,父母们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被外界的焦虑裹挟,被大环境左右。自己有那个能力,想着使尽全力去托举孩子,想着让他享受好的教育资源,将来走入社会以后,才有选择的权利,而不是被选择。

但是,这种自我焦虑导致的控制欲,以及对孩子的不信任,最终带来的不是父慈子孝,而极大可能是鸡飞狗跳,亲子关系紧张,甚至崩盘。

李雪说:当我们想要改变对方时,无论出发点多么好,道理多么正确,其实都是在传递:我不喜欢你现在的样子,你应该变成另外一个样子。这个改变本身就会让对方感到抗拒。

这个世界上,我相信大部分父母都是爱孩子的。不管做什么,出发点也一定是为孩子好的。

但是,这种“好”只是家长的主观判断,是家长认为的“好”,而不是孩子感觉的“好”。

就好像邹市明一样,因为他靠着拳击取得了名利和物质,所以想着儿子们也能靠拳击安身立命,但是,孩子们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告诉了他:我们不喜欢拳击。

邹市明呢,也很清醒,他看见了孩子的需求,孩子的兴趣,所以没有强迫他们必须学拳击,而是在尊重且理解的条件下,支持儿子们打篮球。

所以,对孩子最好的爱,是爱TA本来的样子,而不是爱你所希望的TA的样子。

真正的爱孩子,是如其所是,而非如你所愿。

02 不要塑造孩子 而是“唤醒孩子”

什么叫如其所是?难道是看着孩子不求上进,每天刷视频打游戏?

当然不是。

正视孩子的短板,努力发现他的特质和优势,然后再力所能及的支持他,只要孩子尽力了,那就行了。

今年高考期间,有很多关于高考成绩的事件上了热搜,其中,有这样一条格外与众不同。

当学霸们都在晒600多,700多的成绩时,一位妈妈开心的晒出了女儿的高考成绩,只有438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坦然接受女儿的平凡,并为她的进步感到骄傲和自豪,哪怕最后的高考成绩在别人看来,不甚理想。

这样真挚且纯粹的母爱,是多少孩子心目中理想母爱的样子。

所以在这条热搜下面,是满满的好评和羡慕。

网友1:喜欢这样的妈妈

网友2:这是多少人求之不得的父母啊 总说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无条件的 但其实很多人没有得到这种体验的幸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父母要做的,不是按照自己的期待去塑造孩子,而是要找到孩子的兴趣所在,唤醒他们的生命力和价值感。

单板滑雪运动员曾闻一,从小就被父母逼着学奥数,练钢琴,只要学得不好,那就是不够努力。

在这样的高压、高期待下,闻一多的心理出现了问题,他变得脆弱,敏感,爱哭。更糟糕的是,他竟然无缘无故得了心脏病。

生死面前,曾闻一的父亲才开始醒悟,他立马停掉了孩子所有的兴趣班,也不再期待他考上清华北大,而是把期待降低到“活着就好”。

为了让闻一好起来,父亲带着他接触了滑雪。

没想到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闻一竟然对滑雪有着很高的天赋和兴趣。

于是,他开启了自己的滑雪之旅。不仅变成了体坛新秀,还以最好的评估成绩入选了中国奥运选材项目并赴瑞士受训。

你看,孩子的成就,从来不是靠父母逼迫得来的。

父母能做的,是努力帮TA找到天赋和热爱所在,让孩子们带着父母的爱去成长,去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

与各位父母共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