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评论员 屈旌

2023年,江苏一家百货销售公司与一家MCN机构合作,意图借助其旗下所谓“拥有百万至五百万粉丝”的网红力量,通过直播带货提升销售业绩。双方签订协议,约定进行五场直播活动,并设定了42万元的保底销售额目标。百货公司提前支付了25000元的服务费用,并约定了后续的销售分成机制。

然而,三场直播后,每场的销售额都是零。百货公司质疑该MCN公司的网红不具备履行合约的能力,并对其粉丝数的真实性提出质疑,将该公司告上法庭。法院审理认为,根据后台数据,MCN公司网红的粉丝数很有可能是虚假的,最终判决MCN公司返还服务费。(据7月15日荔枝新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相关新闻视频截图)

网上有句话“宇宙的尽头是直播带货”,可见这一行业近年来的发展何其迅猛,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何其深刻。直播带货具有即时的互动性、直观的效果、高效的传播方式,迅速成为各路商家推广产品,扩大品牌知名度的重要手段。

然而,直播带货红火了这么多年,却始终无法摆脱数据注水、虚假宣传等乱象的阴影。一些MCN机构和网红为了获取高额的坑位费,利用名人光环蒙蔽粉丝和商家,采用虚假手段伪造粉丝数和带货能力。他们通过购买僵尸粉、夸大成交额、刷单炒信等不正当手段,营造出风生水起的虚假繁荣,骗取商家的信任,但实际带货能力往往名不副实,甚至会像本案一样,出现销量为0的尴尬场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种问题在直播行业中并不少见。《工人日报》记者曾经调查发现,直播带货市场背后隐藏着刷数据的黑色产业链条——改带货销量、增加观看人数和互动评论、点赞数都可花钱“刷”。缺乏诚信、欺骗误导的行为,会导致数据的泡沫越来越大,不但让商家遭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也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和信任,阻碍了整个行业的长远健康发展。

本案中法院的判决,为百货公司挽回了经济损失,也为整个网红直播带货行业敲响了警钟:刷出来的数据再怎么吸睛,终究是“梦幻泡影”,逃不出被拆穿的结局。在商业契约中玩弄刷单炒信,虚假宣传的招数,终将难逃法律制裁。如果有确切的证据,证明该MCN公司确实通过伪造或篡改数据来夸大带货效果,从而骗取商家的服务费,那么其行为还可能构成欺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直播带货之所以屡屡创造销售奇迹,根源就在于粉丝对主播的信任,行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诚信的支撑。所以,破坏诚信的行为必须得到遏制,数据注水的乱象亟需系统整治。

《网络直播营销活动行为规范》指出,网络直播营销主体不得利用刷单、炒信等流量造假方式虚构或篡改交易数据和用户评价,不得进行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监管部门和相关平台要依据相应法规,加强对MCN公司和带货网红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和信用评价体系,对违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维护直播带货市场环境的规范有序。

整个行业也应该祛除对数据的盲目崇拜,商家的心态要更加脚踏实地,在选择直播带货的合作方时,不仅要关注其宣传的粉丝数,销售额,更要加强对其资质和实际能力的审查力度,加强合同条款的细化和执行力度,避免被不实信息所蒙蔽。消费者更应理性看待网红推荐的产品和服务、谨慎考量主播的各类话术,不盲目跟风消费,并保留好购物凭证,一旦出现问题也能更好地维权。

一桩商业纠纷,揭开了直播带货数据注水的“遮羞布”,也再次提醒我们,唯有加强诚信建设,提高自律意识,共同营造公平、透明、健康的市场环境,直播带货作为新兴业态,才能多一些真诚,少一些套路,真正为生活带来丰富美好的体验。

(来源:极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