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秘密的泄露,对企业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当今社会,商业秘密与知识产权是一家企业的重要无形资产,也是其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如果任意披露而不加以限制,不利于企业在竞争的环境中生存发展。

根据多起内部泄密案件得出,往往企业内部人员尤其是关键岗位技术人员、高级管理人员,利用职务之便直接获取商业秘密,或者与内外部勾结共同窃密,给企业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失。

里应外合,窃取企业数据

2024年3月,海淀警方接辖区企业报警称,公司在内部日常巡检时,发现员工吴某操作行为异常,存在违法嫌疑。

民警循线追踪侦查,于2024年4月,将犯罪嫌疑人吴某、赵某抓获,当场扣押作案工具,在其办公电脑中发现大量作案证据。经审讯,吴某承认为牟取非法利益,利用职务便利,伙同赵某进行网络犯罪的事实。

核心人员,窃密后集体离职

某软集团前副总经理李某为获取暴利,伙同公司CT机研发部负责人张某、采购负责人岳某等人,许诺给予他们高额经济利益,并相继让CT机研发部17名核心技术人员通过U盘、硬盘等方式窃取大量公司核心技术资料后,集体离职。这直接造成某软集团研发项目延迟,损失高达4000余万元。

“内鬼”为何能屡屡犯案?

据统计,有近三分之一的案件涉案公民个人信息来源于技术窃取。上海市检察院曾通报,内部员工参与侵犯商业秘密犯罪案件量占比达93%!“内鬼”泄密显然已成为企业泄密的重灾区。

企业该如何筑牢安全防线?

1、强化对内部人员的管控。为企业员工建立全流程管理体系,覆盖入职、在职、离职环节,包括签订保密协议、竞业禁止协议、保密教育培训等等。

2、核心部门的机密一定要加密保护。研发部门的产品研发信息与技术方案、设计部门的设计图纸、财务部门的企业经营信息等都是企业弥足珍贵的智慧财产,应当加密传存。

3、重要涉密部门进行数据管控。应进一步细化审计流程,加强授权管理,对使用权限进行严格划分,文档分密级加密,降低泄密风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