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与您分享。
丙泊酚,英文名propofol,俗名“牛奶”,1986年在英国上市,因其具有良好的动力学、不良反应发生率低、诱导过程平稳等优点,在临床广泛使用至今。
丙泊酚可引起明显的心血管抑制,主要表现为动脉低血压。然而,尽管使用了几十年,丙泊酚对心率的影响仍然存在争议。那么这瓶“牛奶”,对心率的影响究竟如何呢?
近期,一篇发表在《Anesthesiology》上面的研究“Effect of propofol on heart rate and its coupling to cortical slow waves in humans”显示不管是在青年患者还是老年患者,缓慢输注丙泊酚都能以剂量依赖性方式增加心率,且不受行为反应性变化的影响。
研究方法
研究者在缓慢增加静脉注射丙泊酚至估计效应部位浓度为 4 µg/ml 的过程中,收集了 16 名健康志愿者 4 个主要阶段(清醒 10 分钟、诱导 48 分钟、麻醉高峰10 分钟和清醒 48 分钟)的 32 通道脑电图和单通道心电图,并进行心率、心率变异性和单个慢速脑电图波分析。
之后,为了初步探讨心率研究结果是否可以在临床中验证,研究者重新收集96 名患者(中位年龄 74 岁(61 至 86 岁))的心率和药物浓度进行了事后分析。
表1:研究者信息
研究结果
健康志愿者和老年患者的心率随丙泊酚剂量的增加而增加:
志愿者的平均心率从基线时的 58.2±10bpm 增加到麻醉高峰时的 73.4±8.8bpm,相当于增加了 4.2±1.5 bpm/(μg /ml)(图1B)。
心率与异丙酚的关系为心率[bpm] = 56.1 (54.9, 57.2) + 4.23 (3.75, 4.80) * 丙泊酚[µg/ml]。R波振幅也与丙泊酚效应位点浓度密切成反比,R 波振幅下降(图1C)。
老年患者的心率随丙泊酚剂量的增加而轻度增加,平均系数为+1.3 bpm / (μg /ml) (表2)。
图1
表2
健康志愿者的心率变异性随丙泊酚剂量的增加而降低:
心搏间均方根连续差值(RMSSD)是副交感神经张力的指标,它随着丙泊酚浓度的增加而下降,并在苏醒时反弹(图2A)。
心率变异性的“高频”(HF)波动主要由副交感神经介导的呼吸性窦性心律失常主导,是迷走神经张力的衡量标准在频域指标方面,“低频”(LF)波是交感神经张力的衡量指标。
低频与高频之比证实了随着丙泊酚浓度的增加,交感神经活动相对占优势的转变(图 2B)。高频副交感神经心率变异范围的峰值频率也与丙泊酚浓度相关。
图2
健康志愿者的额叶慢波活动随丙泊酚剂量的增加而增加(图3A),且与心率增加明显相关(图3B)。
图3
目前一些临床研究中报告丙泊酚没有导致心率增加或心率降低,这可能是由于给予的其他药物、患者群体、手术环境或剂量/速率依赖性效应所致。
丙泊酚导致心率增加的生物学基础是丙泊酚可抑制脑干中的心脏抑制性迷走神经元。在本研究中发现丙泊酚可能主要通过抑制副交感神经引起自主平衡的变化,从而引起心动过速。
因此,在患者血流动力学的临床管理中,丙泊酚不应被假定为减慢心率。特别是对于缓慢输液和年轻患者,丙泊酚可能会增加心率。
本文来源:梧桐医学
责 任编辑: 江波
*"医学界"力求所发表内容专业、可靠,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