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枯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六月十日中伏玉峰园避暑值雨》

【宋】文同

南园避中伏,意适晚忘归。

墙外谷云起,檐前山雨飞。

兴余思秉烛,坐久欲添衣。

为爱东岩下,泉声通翠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谈起宋代文坛,自然以苏轼为最,这位宋代最伟大的文学家、诗人、书法家、画家,不但自己蜚声文坛,而且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同样以诗文名垂青史,位列“唐宋八大家”之三。而另外还有一位和苏轼有亲属关系的著名画家诗人,同样成就斐然,他就是——文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同(1018~1079年),字与可,号笑笑居士、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梓州梓潼郡人,北宋著名画家、诗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进士,迁太常博士、集贤校理,历官邛州、大邑、陵州、洋州等知州或知县。元丰初年,文同赴湖州就任,世人称文湖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同是苏轼的从表兄,比苏轼大20岁,《宋史·列传·卷二百零二·文苑五·文同传》记载:“轼,同之从表弟也。”文同和苏轼、苏辙兄弟有很多诗词书信往来。文同去世后苏轼写的《祭文与可文》和《黄州再祭文与可文》中都有“从表弟”自称。从文章可以看出表兄弟之间关系亲密,感情很深。至于“从表亲”,具体是苏洵的姑表亲还是姨舅表无所考据,然而应该是苏洵比较近的表亲,因而文同和苏轼苏辙为从表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的文章说文同和苏轼是亲家,这是错误的。事实上是苏辙和文同是亲家,《苏轼文集》中苏轼自己有记载:“迈住南京,为舍弟此月十一日嫁一女与文与可子,呼去干事。”据考据为苏辙长女,嫁于文同之子文务光(字逸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同《墨竹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文同是当时著名的书法家、画家、诗人。

《宋史·列传·卷二百零二·文苑五·文同传》记载:“善诗、文、篆、隶、行、草、飞白,司马光、苏轼尤敬重之。”文同尤其擅长画竹,自创深淡墨画竹之法,同时期书画家米芾云:“以墨深为面,淡墨为背,自与可(文同)始也。”

成语“胸有成竹”就是出自苏轼的《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如今文同传世有绢本墨笔画《墨竹图》,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苏轼《竹石图》)

文同诗文虽然不如苏轼苏辙兄弟著名,然而也颇有造诣,文同诗词题材颇多,有关心民间疾苦的诗词,还有写景诗、赠别诗等,其中写景诗恬淡闲适,寄情于景,工于状物,颇为传神,似有唐代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神韵,我们开篇诗词就是其中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六月十日中伏玉峰园避暑值雨》是文同的一首写景诗,“中伏”是夏天三伏之一,为夏至后第四个庚日起到立秋后第一个庚日前一天的酷热时节,有时10天,有时20天不定。题目意思为:阴历六月初十中伏,和众人在玉峰园游园避暑,正巧下雨,因而赋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南园避中伏,意适晚忘归。”首联描写南园避暑雨前情形。中伏正是一年最热的时节,古代文人墨客,往往相约游园赋诗饮酒,以消暑纳凉。友人相聚,交谈甚欢,惬意闲适,因而忘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墙外谷云起,檐前山雨飞。”颔联描写南园下雨情形。中伏天气,本来酷热难捱,忽然间山谷中乌云密布,暴风骤雨,洒落南园,瓦檐上顿时雨水如注,雾气氤氲,非常壮阔。诗人善于描绘,状物传神,将疾风骤雨描绘得淋漓尽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兴余思秉烛,坐久欲添衣。”颈联描写雨中景色。暴雨倏至,天昏地暗,不由得想起需要秉烛才能睹物;雨带凉气,寒沁人身,竟然需要添衣,可见暴雨之大之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爱东岩下,泉声通翠微。”尾联说明山中遇雨缘由。朋友们为何聚集在南园避暑纳凉?主要是因为南园在东山茂林深谷中,泉水潺潺,凉气袭人,景色幽美,因而文人墨客相聚于此,并且相谈甚欢,遇此暴雨,也是尽兴忘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同这首诗,描写了中伏避暑遇雨情形,从雨前、雨中、雨后几个角度进行描绘,诗词简洁明快,恬淡闲适,对仗工整,意味隽永,尤其是“墙外谷云起,檐前山雨飞。”轻灵明快,状物传神,堪称描写夏雨佳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0/7/26榆木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