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卷残云战国长,齐疆烽火照天光。

权谋暗涌藏幽暗,兄弟阋墙祸起旁。

野猪惊魂君命丧,无知窃位梦黄粱。

公子奔逃争国祚,齐桓崛起定乾纲。

管仲与齐桓公“春秋最强君臣组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管仲与齐桓公“春秋最强君臣组合”

话说高潜力的大户人家齐国终于发挥出了应有的水平,凭借其强大的实力改变了鲁、卫等国的命运。但俗话说得好,大也有大的难处。齐襄公即位以来,在鲁、卫等国的国君身上不断搞事,从未停歇。然而,他似乎也有所意识,自己身边同样埋着一颗雷。公元前686年,也就是齐襄公在位的第十二年,这颗雷终于炸了。沉迷于玩火的齐襄公,亲身体验了一把葬身火海的滋味。

齐国的这颗雷爆炸,导火索其实是一件很偶然的事。大约一年前,齐襄公派遣连称、管至父这两位大夫前往葵丘(今天河南民权东北)驻守。葵丘毗邻宋国,距离齐国都城临淄有好几百里的距离。连称和管至父打心底里不愿意出这么远的差,但君命难违,齐襄公又向他们承诺了归期。两人勉强应承下来,苦熬了一年,转眼到了约定的期限。齐襄公却始终不提这茬,连称和管至父倒也理解,君主日理万机,哪能什么事都记得那么清楚?于是委婉地提醒齐襄公:“葵丘的瓜熟了。”意思是齐襄公当初承诺的是瓜熟即归。可两人没想到,齐襄公身为一国之君,竟然如此不守信誉,压根儿不搭理他们。这下子连称和管至父气不过,密谋犯上作乱。但两人只是大夫,把国君搞下去容易,扶持谁上台却是个相当现实的难题。商量来合计去,他们把目光投向了齐国最尴尬的人——公孙无知。

公孙无知这人来头不小,他的父亲叫夷仲年,和齐僖公是亲兄弟。也就是说,公孙无知是齐襄公的堂兄弟。齐僖公在位时,公孙无知备受恩宠,服饰奉养几乎与太子一个标准,抢了不少身为太子的齐襄公的风头。正因如此,两兄弟在那时就结下了梁子。齐襄公即位后,自然不会允许这种不合常理的安排继续存在,直接把公孙无知打回原形。有背景、有怨气,公孙无知就成了连称和管至府赖以谋乱的不二人选。连称还有个妹妹在宫里做侍妾,但一直不怎么受宠。在得到事成之后立为夫人的承诺后,她就做起了公孙无知等人安插在齐襄公身边的眼线。

齐襄公被野猪所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齐襄公被野猪所吓

公元前686年冬天的一天,齐襄公外出游猎,突然前面出现了大野猪。随从或许是脑子短路,煞有介事地说:“这头野猪正是当年背了黑锅、蒙冤受苦的公子彭生!”齐襄公毕竟做过亏心事,怕什么偏来什么。搭上箭就要射,结果野猪受了攻击,大声吼叫,把齐襄公吓坏了,从车上摔下去,受了伤。公孙无知等人就利用这一大好时机,在连称和管至父的支持下发动叛乱,杀死了齐襄公,夺去了君位。

尽管公孙无知一时得逞,其继承君位的合法性却遭到了强烈的质疑。刚刚翻过一页,屁股还没坐热乎,他就被上卿高傒和大夫雍廪联手干掉。随着齐襄公死于非命,公孙无知也命丧黄泉,齐国一夜之间陷入了权力真空。齐襄公的两个庶弟——公子纠和公子小白之间,就展开了一场激烈的速度比拼。

这二位大家都熟,公子纠年纪较长,母亲是鲁国人。公孙无知作乱时,公子纠在管仲、召忽等大夫的护送下离开了齐国,前往鲁国避难。公子小白年纪小一点,但逃亡的时间比公子纠还早。他的母亲是魏国人,曾受宠于齐僖公,所以齐襄公视公子小白为潜在的竞争对手,对他处处设限、打压。追随公子小白的大夫鲍叔牙认为,公子小白继续留在齐国早晚会被庶其大臣的齐襄公害死。惹不起躲得起,还是先跑路得了。因此,齐襄公即位没多久,公子小白就在鲍叔牙的陪同下前往莒国避难。“勿忘在莒”的典故就是出自公子小白这段难忘的寄人篱下的经历。

短短数月之内,齐国连续上演两次弑君之乱。上层贵族围绕着新君人选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上卿高傒心里很清楚,这种事情敏感而微妙,一时半会儿讨论不出结果。他和公子小白私交不错,就和另一位上卿国懿仲商量,暗中派人前往莒国通知公子小白,让他赶紧行动。小白只要抢先进入临淄城,就能稳定乾坤。得知齐国生乱,鲁国这边当然也没闲着。一边护送公子纠回去抢位子,一边安排管仲在莒国通往齐国的路上截住公子小白。

管仲射杀公子小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管仲射杀公子小白

据《史记·齐太公世家》记载,管仲率兵拦住公子小白,还用箭射中了公子小白的衣带。小白确实挺机灵,射中衣带钩之后假装死去,咕咚一下躺地上。管仲隔得远,一眼望去,以为射死了。回去复命就去找公子纠复命去。公子纠高兴了,也为这竞争对手已经死了,那着什么急?慢悠悠地走,一路看尽各种繁华。耗费了六天时间才回到齐国。而此时公子小白早已经到了临淄,被国懿仲高傒扶持上位,这就是齐桓公。齐桓公拔了头筹,鲁国可不善罢甘休,打算动用武力解决公子纠的王位问题。齐桓公也不含糊,任命鲍叔牙为主帅,出兵对抗鲁庄公亲自率领的干涉军。双方大战于乾时,就是齐国境内。

鲁军被揍得鼻青脸肿,一败涂地,鲁庄公狼狈不堪地逃了回去。对于齐桓公而言,击溃鲁军并不是最终目的。齐国绝不能出现携外自重的曲沃武公、郑厉公之流。鲍叔牙认为公子纠是至亲,绝不能留后患。至于管仲、召忽等人,应该给他们一个认清形势、弃暗投明的机会,这样对大家也都有好处。

齐桓公采纳了鲍叔牙的建议,以战胜国的姿态致书鲁国,言简意赅,信中仅含三句话:首句言明,公子纠乃我兄弟,我实不忍亲手加害,故请鲁国代为处决。子纠兄弟,望忍痛,代为执行。次句点名召忽、管仲二人,称此二人乃我仇敌,务必生擒。召忽、管仲,请务必生擒之。末句则直露威胁,若鲁国不遵此令,齐国必将有所行动,否则,将围困鲁国。齐国言辞已至此,鲁国岂敢怠慢?自是依令行事,该杀的杀,该抓的抓。

但是有一突发变故,齐桓公欲见召忽活口,而召忽不愿受辱,选择自杀殉主,唯有管仲被鲍叔牙押回齐国待处。管仲被收押途中亦有小插曲。时有鲁国大臣谏言鲁庄公,切莫将管仲交予齐国,因齐桓公欲其归,非为加害,实为重用。管仲之才,若归齐受任,必成鲁之大患。与其资敌,不如除之,以免后患。

为人津津乐道的管鲍之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人津津乐道的管鲍之交

鲁庄公因前线失利,心存畏惧,未纳此议,管仲终被押入返齐囚车。鲁臣之忧,旋即成真。或许齐桓公初有让管仲付出代价之意,但鲍叔牙却誓死不愿见此悲剧。据载,鲍叔牙与管仲早年相识,交情甚笃。鲍叔牙深知管仲之才,故在返临淄途中擅自释放管仲,并急赴齐桓公处为其陈情,言管仲之才远超宁戚,若欲成就霸业,非用管仲不可。鲍叔牙寥寥数语,不仅化解了齐桓公与管仲之仇怨,更铸就了春秋时代最为强大的君臣组合。

何谓最为强大?孔子有言:“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那么,管仲究竟有何等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