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感谢的心态,相当于自我激励,也就是可以收到自我激励的效果。
「曾仕强每日箴言」
这个世界上,最不缺少的就是努力的人,而有才华的人也很多。
但是为什么只有一小部分人在芸芸众生中脱颖而出呢?
这是个很值得深思的问题。
无论是在职场的竞争中还是与同龄人的比较中,我们发现那些最终能够脱颖而出的人往往都具备这几种特点......
01.能够自我激励
所谓自我激励,是说根本用不着别人激励,自己就会激励自己。
这种人前途无量,条条都是大路,怎么走都走得通。
我们常常在电视上看到一些人得奖就哭,我不好意思说他在那里装模作样,也许他真的很激动。
可是美国人哭,我不加批评,因为人家本来就是这样子的。
中国人一定不要学美国人,我们应该以平常心来看待成功与失败,这种人是最懂得激励自己的。
真正好的东西大家不一定看得出来,真正好的东西说不定在当代会被埋没。
是不是得到大家的肯定才是我的成就呢?就算大家不肯定,我自己也很满足,因为我是做给将来的人看的,不是给现代人看的。
一个人如果真的把境界提升到这么高,把心胸变得这么广,他就不会抱怨没有激励。
而那些一天到晚抱怨的人,通常都是抱着这样两种态度:
第一,一个常常抱怨没有激励的人,就会感觉到物质性的东西不拿白不拿。
你给我奖金我拿,你送我东西我拿,但是我很快就忘记了,因为我不感谢。
第二,你如果不给我物质性的东西,只给精神性的东西,我觉得你不实在,嘴上讲得好听,拍拍肩膀就算了,那我还是不做。
你既然不激励我,我就马马虎虎,看你把我怎么办。
这种人表面看起来很会算计,实际上是跟自己过不去,这一辈子可能就会因为这种念头而平白地浪费了,就算有能力也没有表现的可能。
但是如果这个人会自我激励,就会改变自己的态度。
他会把自己从日常生活当中脱离出来,每天最起码抽一小时或半小时,好好地想想自己,想想今天,想想过去,想想未来。
这样的人会重新界定自己的价值观。
有很多人常年浑浑噩噩地混日子,从来没有检讨过自己的价值观是对还是错,这种人非常矛盾,而且相当糊涂。
一个人常常反省自己,看看自己有没有落伍,就会有一种随着时代而改变的价值观。
换句话说,他常常会走出新的一步,以此来肯定自己。
02.时常心存感谢
心存感谢,把每件事情都看作激励,随时随地感到愉快,就会产生激励作用。
凡是正面来的激励,就从积极面去想:
“你看人家对我这么好,我能不能就这样忘记呢?我要不要感恩图报呢?”因此他就会使自己多做点事情。
如果是负面的刺激,他也会当作警惕,即努力把负的变成正的。
我也曾跟很多人说,如果你能修养到有一天把所有骂你的人都当作观音菩萨,那你一定成功。
因为一般人多半喜欢当面说我们的好话,而不是当面指摘,那样做太冒险了,万一我们翻脸骂他,那他不是划不来吗?
现在居然有一两个当面骂我们,当面给我们难堪,我们就应该把他当作观音菩萨现身,来给我们刺激,来给我们鼓舞,当然要感谢他。
感谢的心情,要靠自己培养。
最好每天早晨起床,先不忙于想别的,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首先要谢天谢地。
谢什么?感谢上天的恩典,又给自己崭新的一天。昨天晚上居然没有死掉,难道不值得感谢?
事实上,这样一来,心情的喜悦、情绪的愉快,都随之产生。
一日之计在于晨,必须具有这种欢愉的心情,才能够有良好的开始既然抱怨无济于事,不能够解决任何问题;
不如心存感谢,凡事往好处想,自己愉快些,别人也会以同样的心情来待自己,符合助人助己的原则,对大家都有好处。
停止抱怨,不致产生怨气,也不会招来怨气。心存感谢,可以产生喜气,同样引来喜气。
在充满喜气的环境中,工作效率高些、工作绩效好些,等于提高激励的功效,应该是不争的事实。
具有感谢的心态,相当于自我激励,也就是可以收到自我激励的效果。
要不要感谢?决定权在自己,而不在别人。自己心怀感谢,别人根本阻碍不了,也无从破坏。
03.学会分享成果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自己快乐而旁边的人并不快乐,终究也会影响自己,弄得自己也不快乐。
我们最好明白:独立完成一件事情几乎是不可能的,多多少少都获得别人的支持和协助。
所以,有关的人员分享,才合乎有苦同担、有福同享的道理。
精神上的激励往往比较容易分享,好话多传几遍,大家都听得到,并不需要增加成本,或者自己掏腰包、赔钱。
但是物质上的激励,常常造成独吞的恶果:自己享受还嫌不够,哪里有多余的可以与人分享?
偏偏其他的人看法并不一样。
大家认为精神上的激励,分享与否并不重要,反正是无形的,分与不分没有什么差别;
物质上的激励,有形可分,当然要拿出来分享,没有理由独吞,否则就等于看不起大家。
分享,可以激励其他同人;独吞,后果相当可怕,很可能愈来愈孤立无援。
不论对精神或物质,最好都能够抱着分享的心情,一方面感谢以往的支持,一方面增强以后的援助力量。
有福能够同享的人,才找得到有苦同担的同道人。否则,大家心中有数,再也不热心支持,等于断绝自己的前程,对自己造成很大的不利。
施比受更有福,在这里获得有力的佐证。把所得的激励再度施放出去,大家俱皆欢喜,对以后的同心协力有很大的助益。
把自己当作桥梁,一端进来,另一端出去,沟通双方,使激励的效果更为显著。
只进不出,等于通路阻塞,激励的效能,愈来愈减少。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