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两天部分摘抄,部分感想:

1.北方长大的农村人,建议系统地读读散文家刘亮程的书。一幅幅画 一篇篇记忆 呈现在眼前。

北方冬天的景象,他就是北方性的;南方不可能这样,南方全是带着水气的旺盛。

他是先凋落殆尽后,再老树发新芽。

他把北方农村人的早晨 村庄 傍晚 农活 狗 牛 鸡 农民 写的一个个在你眼前 不枯燥不无聊 因为这些已经深深烙印在心中了 读他的书 你只要等着一点点把心中的画揭开重现 冲击心中的记忆 。

他的村庄似乎万年不变,时间停止了,但实际上却又时时在变,生机和复杂被隐藏了起来。

真正认识一个村庄很不容易,你得长久地、一生一世地潜伏在一个村庄里,全神贯注留心它的一草一木一物一事。

2.人不是鸡叫醒的。鸡叫不叫是鸡的事情。天亮不亮是天的事情。人心中有自己的早晨,时候到了人会自己醒来。

3.孤云:能不能开个书目,谈谈对你的思想产生影响的书籍?

吴思:我很不情愿,但是又不得不承认,《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对我影响极大。

十七岁那年,我就把保尔那段“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的名言抄在日记本的扉页上。二十岁前后,我把这本书放在枕边,经常翻看保尔修铁路的那一段。

当时我在山里修路,干的活和保尔差不多,琐碎而艰辛,还吃不饱,很需要用人生意义之类的说法来支撑自己。

真的,以前电子厂打暑假工的时候,看的书类似于钢铁这种书,必须把自己做的事情意义化,价值化,人生意义上高度。

类似于《平凡的世界》孙少平,下窑洞,挖煤这种工作,当时看的时候非常感动。

立马觉得自己手头做的工作是充满崇高价值的,是对自己人生厚度的扎实,是对社会化理想化的自己充实。

4.袍哥来说,身份认同十分重要,什么背景,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干什么活,为谁卖命等等,都是马虎不得的。

敌友仇朋,界限分明,生死攸关。家族、会馆、行会等在传统的社会共同体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但许多边缘化的人群则没有相应的组织保护他们的利益,而秘密社会的出现满足了这种需要。

袍哥为这些边缘化的人们建立了广泛的、有效的社会网络。

5.吴:我读过四遍《万历十五年》。1986年初读的时候,只觉得写得好,说到了要害,而要害究竟何在却说不出来,但觉汪洋恣肆,犹如神龙见首不见尾。

前几年我终于找到了“潜规则”这个观察角度,读史时开始留心那些不明说的规矩,即隐藏在正式规则之下、却在实际上支配着中国社会运行的规矩。

有了这种积累之后再看《万历十五年》,就发现黄仁宇绕来绕去一直想说明白却没有说明白的,正是这个潜规则。

黄仁宇很清楚,明代社会绝不是按照那些公开宣称的正式规范运行的,冠冕堂皇的道德法令大体只是说说而已,于是他努力描绘这种情景。至于那个社会到底是按照什么规则运行的,他却没能点透,更没有对其形成机制进行分析追究。

也就是说,黄仁宇确实抓住了要害,却未能把这个要害揪到亮处,研究透彻。他把水烧到了九十多度,但差一把火没到沸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