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10月6日,注定要载入史册。这一天,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一幕,以华国锋为首的党中央,以雷霆万钧之势,一举粉碎了“四人帮”,结束了这场长达十年的动乱。消息传出,举国欢腾,亿万人民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之中。而远在“软禁”中的邓小平,也在第一时间获悉了这一消息,他兴奋地对妻子卓琳说:“看来,我可以安度晚年了。”

这看似平静的一句话,却饱含着邓小平无尽的辛酸与期盼。自1976年4月的“天安门事件”以来,邓小平遭到“四人帮”的疯狂攻击,被撤销一切职务,“软禁”在家,他的人生也跌落至谷底。而此时,当他得知“四人帮”被粉碎,心中激荡着的是一种久违的释然,是对于未来重新燃起的希望之光。

然而,邓小平的兴奋,却与华国锋的谨慎形成鲜明对比。尽管邓小平对华国锋担任党中央主席和军委主席表示衷心拥护,并表达了对粉碎“四人帮”的喜悦之情,但华国锋却始终没有理会邓的信件,暂时也未曾考虑让邓小平重新出来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华国锋的谨慎,并非毫无缘由。毛泽东在弥留之际,曾留下三句话给华国锋:“慢慢来,不要着急;照过去方针办;你办事,我放心。”这三句话,成为了华国锋作为毛泽东接班人的政治基石。其中,“照过去方针办”,就包括了“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的政治任务。

华国锋固然希望尽快结束“文革”的动乱,但也担心过快地改变毛泽东的路线,会引发新的政治风波,进而影响到好不容易稳定下来的局面。因此,他一方面强调“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另一方面则默许了叶剑英、李先念等老同志对小平同志复出的建议。

1976年10月,华国锋在一次政治局会议上,宣布了请邓小平出来工作的决定。此后,李先念、陈锡联、吴德等人前去探望邓小平,表达了中央请他出来工作的愿望。而邓小平则表示自己年事已高,愿意做顾问。

然而,邓小平的复出之路,远非想象中那般顺利。1977年1月,北京街头出现大字报,令高层十分紧张,他们担心这些言论不利于安定团结的局面。

为了稳定局势,华国锋最终同意发表一篇社论,引导人们“学好文件抓住纲”。这篇社论在起草过程中,出现了“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这两句话,这就是著名的“两个凡是”。

“两个凡是”的出现,并非华国锋的个人意志,而是当时高层为了维护毛泽东思想权威,稳定社会局势,所采取的一种政治策略。它既不是针对邓小平复出,也不是为了继续“批邓”,而是针对当时社会上种种不安定因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华国锋在粉碎“四人帮”之后,尽管并没有放弃“阶级斗争,但他并非一味地“只革命、不生产”,而是强调“抓革命,促生产”,并积极关注人民生活。

他意识到中国经济需要“解放生产力”,并主张“学习外国的先进经验”。他鼓励人们“出去考察一下,看看国外有什么好东西”。

华国锋的改革意识,更体现在他积极推动技术引进和对外经济合作方面。他支持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学习外国的管理经验,并提出“要利用价值法则,加快资金周转”,甚至赞成“让外国剥削一点去,干翻身有什么不好?”

1978年,邓小平提出“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虽然华国锋对一些问题仍然持谨慎态度,但他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接受了邓小平的观点。

所以,在1978年的中央工作会议和十一届三中全会时,负责主持会议的华老表现出了极大的包容和宽厚,他允许与会者畅所欲言,并接受了很多与会者提出的意见,最终促成了这场历史性的会议。

然而,华国锋的包容和宽厚,也导致了后来的局势发展超乎了他的预料。邓小平在三中全会之后,逐渐成为党的实际领导人,华国锋则逐渐淡出了舞台。

华国锋主政虽然只有短短四年零八个月,但在期间,他成功粉碎了“四人帮”,结束了“文革”的动乱,为中国社会发展奠定了基础。他倡导改革开放,积极推动技术引进和对外经济合作,在一定程度上开创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新时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以说,在当时的特殊形势之下,没有华老的开明和锐意进取,也就难有后来邓公的顺利复出,也难以促成后来的改开局面。至少从这个层面来看,华老在历史转折的关口显然是一位被低估的人物。

欢迎大家关注公众号:青史凭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