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7月19日报道 香港《南华早报》网站7月17日刊登题为《征程漫漫,北京明确前进方向》的文章,作者是卢纲。文章摘编如下: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一直很重要,但这一次二十届三中全会尤其重要。三中全会往往着眼于长期经济改革,换句话说,是更好地制定总体政策的宏伟蓝图。

这是有道理的,因为当前的五年计划将于明年结束。具体的政策细节将紧随其后。邓小平在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发起了划时代的经济改革。当他宣布“开放”政策时,并没有太多细节。重要的是政策方向。

至于此次三中全会,我们充分了解到,如果你想知道中国的发展方向或计划,就需要认真对待它。在经济上,中国经济增长有所放缓。在地缘政治上,中国要面对敌对的美国和日益对抗的欧洲。与过去几十年中国经济腾飞时相比,目前的全球环境完全不同,且很不稳定。

西方短暂的选举周期鼓励零碎的解决方案,政策通常是在孤立的情况下制定的。而北京有能力从长远角度谋划。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是深化当前改革、发展新质生产力。

你可能认为这只是含糊其辞,但由此带来的科技进步热潮已经转化为价格合理的电动汽车和太阳能电池板的出口,这将有助于中国经济在年底前实现5%左右的增长目标。尽管房地产行业的经济拉动能力被削弱了,但现在它正在被新型的生产力所取代。

这就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主要经济体将目标对准那些中国产业的原因。这不仅是因为它们无法竞争——如果你的目标是遏制中国,那么这些就是你想要严厉打击的产业。

这不仅仅是一场贸易战,更是一场经济战。

外国经济学家喜欢警告中国,说中国人民的消费还不够。但正如此次全会表明的那样,中国决策者更多地考虑为了全体人民群众的利益而改善民生。

西方批评者还指责中国是压制创新的国家,但中国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全球创新指数中的排名从2012年的第34位跃升至去年的第12位。美国国家科学院院长马西娅·麦克纳特上月在华盛顿发表演讲时警告说,中国可能很快会在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领域取代美国的领导地位。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从华盛顿到布鲁塞尔,西方政府正在重新发现产业政策以及国家监督的必要性,以更好地对抗中国。

在中国与西方的较量中,西方后知后觉地意识到,这是一场马拉松,而不是短跑。(编译/卢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