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组老照片是意大利人阿德里亚诺·马达罗拍摄的,当时他还是一个年轻小伙子,他在绍兴街头走走逛逛,用相机记录了当时在这里的所见所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81年的绍兴,白墙黑瓦、青石板路、老街小巷、古桥流水人家,扑面而来一种淳朴自然的气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古桥上的孩子,一点不怯生。

那时候,船还是绍兴人重要的交通工具,绍兴最为常见的就是乌篷船了。绍兴水网密集,昔日的绍兴人,捕鱼捉虾、走亲访友……都少不了船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古桥上的露天市场,不宽的桥面上挤满了摆摊的小贩和前来采购食材的百姓,市井气息满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坐在古桥石台阶上休息的大爷,他头戴乌毡帽,正悠闲地喝着茶。

这种阿Q同款帽,曾是绍兴农民、渔民、船夫们的标配,乌毡帽柔软轻便,夏天遮阳吸汗,冬日抗风御寒,雨天挡雨,累了当坐垫困了作枕头,真可谓一帽多用啊。

乌毡帽给阿德里亚诺·马达罗留下了深刻印象,后来在旅行笔记中他这样写道:“男人头上戴一顶黑色毡帽,帽沿奇特、狭小,收拢后成圆锥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面对镜头,开心大笑的买菜大娘。

至于为什么来绍兴,阿德里亚诺·马达罗,旅行笔记中给出了答案:

“浙江是我的计划中最渴望去的地方之一,因为杭州和西湖几乎已闻名天下,但是对我来说最具有吸引力的还是绍兴。1957年,那时我还不满15岁,我在书摊上买了一本书,不仅那本书的封面立刻吸引着我,而且更主要是那个神秘的标题:《阿Q正传》。作者是中国人鲁迅,正是我喜爱的中国众多作家之一,但我还不知道他已是二十世纪中国最伟大的作家。”

岂止是阿德里亚诺·马达罗,多少人又何尝不是因为读了鲁迅先生的文章,而想去绍兴看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路边的水产摊位,因为外国人的到来,这里人格外多。

摊主看起来有点拘谨,在他面前,竹篓、脸盆、铁皮水桶,摆成一字型,里面装的都是河鲜。这些河鲜,你可都认识?

作为江南水乡,这些河鲜在绍兴很是常见,也经常会摆上绍兴人的餐桌。阿德里亚诺·马达罗作为一个外国人,他应该是第一次见,不知道在绍兴的这几日,他有没有去品尝品尝下绍兴的各类河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81年,绍兴的一个露天菜场。这些都是自己种植的蔬菜、自家养殖的鸡鸭大鹅,妥妥的有机食材。放在现在令多少城里人眼馋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满载而归的帅哥,扁担两头,又是鱼又鹅。

那时候,人们购物比较环保,没有塑料购物袋子,需要自己带箩筐、摇篮。那时候塑料制品罕见,家里头很多的生活用品都是竹子做的:摇篮、簸箕、箩筐、撮箕……

这个也给这意大利小伙子留下了深刻印象,后来他在旅行笔记中写道:“几乎一切用具皆用竹子制成:从大的肩上用的扁担,到篮子、凳子和不同用途的小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场景,很多人不知道是干嘛吧?

这是在挑选小鸡仔,当时很多家庭自己养鸡,小商小贩经常挑着孵化出来的小鸡仔走街串巷叫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寻常百姓家,门口用竹匾铺晒着干笋和乌干菜。

绍兴有三乌:乌干菜、乌毡帽、乌篷船,乌干菜是绍兴人的“心头好”,也是每一个绍兴人舌尖上挥之不去的美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