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打虎的理想

——长篇小说《心梗》节选

作者:阿一

来到羊肉馆,时间还早,几乎没上客。

二楼小厅,最里面,一张小桌,一个红脸汉子,长得粗糙,打眼就是农村人。抬头见到我们,咧嘴笑着伸出手,“李老师来了,这位是孙老师吧?”又自我介绍,“我叫陈打虎。”

三个人坐下,我把三鞭酒放在桌子上。他说他请客,我说我请。

我问他有什么事。他不好意地说他东北打工,十几年,挣了点钱,有一百多万吧。

我吃了一惊,“挣得不少啊。”

他憨厚地嗯一声,“我有个想法,回老家建一个养老院,把三里五村的孤寡老人养起来,都是免费的。”

我惊讶地问他,“怎么会有这种念头?”

他只顾将自己的设想一古脑地倒出来,“没别的意思,请你来,就是想让你帮忙参谋一下行不行?”

他喝酒很豪爽,一杯接一杯,先是三鞭,后来是啤酒。因为昨晚的酒还没醒透,我推说不胜酒力,一杯三鞭守到底。

看着他兴奋的表情,我怀疑他小时候有过什么不同寻常的经历,或是受过什么打击,想问又不好意思。

我劝他,“这事行不通啊,一百万,看着是个大数,其实了了无几,我给你算算,盖房子,不用多了,十间,二十万,进去了,添置设备,养老院可不是旅馆啊,有张床就行,配套的东西多了,此项怎么还得二三十万,还要雇工人,厨子、服务员、保健员,五个人不算多吧,一人一年少了也得三万,加上吃用,三十万,打不住,这就七八十万没了。不说别的开支,没病行,一个老人住院,又得几万,两个呢?三个呢?这养老院可不是开一年就完,第二年呢?”

他的神色渐渐暗了下去。

我不忍心打击他,改口画起了大饼,“我给你出个主意,拿这一百万,先干个生意,再挣一百万,再拿出一百万办个养老院,这样,还有一百万在生钱,钱生钱,就能办下去了。”

听我这么一说,他很高兴地应着,不住地点头,“这样好啊这样好啊。”

李大志一直不说话,喝着酒,红着脸,憋着笑,偶尔朝我眨眨眼。

吃完饭,陈打虎从脚底下拿出一份报纸包的东西递给我,四四方方,像个盒子,掂一掂,没有多少份量。我问他是什么。

他有点局促地说:“在东北鹿场,带了点特产。”转头很抱歉地对李大志说:“李老师,不好意思,不知道你要来……”

李大志笑呵呵地说:“不用不用,你请我喝酒了不是?”

我说:“吃了,还要拿着,这个我不能要。”

“一丁点小心意啊,没什么。”他局促地搓着手,有点害羞的样子。

我犹豫了一下,“那谢谢了!”

下了楼,他抢着付钱,“你是老师,你是老师……还是你明白,真是学到大文化了。”

出门他往左,我们站在门口,一直目送他,走到十字路口,他回头挥了挥手,李大志挥了挥,我也挥了挥,发现手中还拿着他给的礼物,放下来,又换另一只手,再抬头,他已不见了。

看看时间,还不到七点。

我和大志往转身向右,边走边聊。我很感慨,“这人太痴了,就一根筋——挣了钱办养老院,没别的想法,他甚至不为自己着想,想的只是孤寡老人。也许正是因为这样的痴人,这世界才有了些许温暖啊。”

其实,过了这么多年,我早已忘了当年这个人姓陈,还是姓赵,还是姓别的什么,名字也是我编的。我只记得他的手,粗大的关节,关节处发白的老茧,握手时,像是有一片小刺,扎得我很不舒服。

半天李大志回了一句,“每一种愚蠢的善良都是自杀。”

“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家简介:

阿一,原名宋鹏程,山东海阳人,曾任中国文联艺术指导委员会学术交流中心文学创作室主任、中国文化艺术城文学研究院院长;《黄海文学》总编;代表作有长篇小说《瓦全》《大水之年》《当年春分》、诗集《苍白的马》等多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