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人说,皮囊再美,抵不过岁月,肉身精致,未必装得下灵魂。书房作为古往今来,读书人梦寐以求的地方,最能安放一个人的心灵。如刘禹锡之陋室,陆游之老学庵,张岱之梅花书屋,虽是人间室庐,却独有萤窗书香,其间所肆溢的旧日文心,无一不令人遥生奢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宋文人赵希鹄在他著名古玩雅物论著《洞天清录》的序中曾经说:“明窗净几罗列,布置篆香居中,佳客玉立相映。时取古人妙迹,以观鸟篆蜗书,奇峰远水。摩娑钟鼎,亲见商周。端砚涌岩泉,焦桐鸣玉佩。不知人世所谓受用清福,孰有踰此者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的确,在明亮静穆的书房中,点上一炉篆香,与好友一起,“晴窗搨帖,挥麈闲吟,篝灯夜读,就案学书,执手拥炉,谓古伴月”(项元汴《蕉窗九录》语),不啻为最具文人情怀与趣味的生活了。文房既然如此被中国传统的文人士子所看重,那么其中的布置与陈设便必不可少:笔架、墨床、砚台、笔筒、水丞、臂搁、都承盘、香几……他们称这些文房用具“管城子”、“即墨侯”、“竹秘阁”、“楮先生”……仿佛自己最为亲密的友人。雅物具备,端居其间,自然神采焕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人擅长赋予最为平常的事物以典雅的精神与无尽的趣味,他们不仅与文房制作的艺术匠人们交流,指导文房用具的制作过程,甚至还参与到了这些文房用具的制作中来,早在明代,这些文房用具与艺术家们就已经成为了文人圈中颇受关注的对象:“今吾吴中陆子冈之治玉,鲍天成之治犀,朱碧山之治银,赵良璧之治锡,马勋治扇,周柱治商嵌及歙嵌,吕爱山治金,王小溪治玛瑙,蒋抱云治铜,皆比常价再倍”。

这种精益求精的审美倾向一直延续至今,无论是精致还是简约,我们现在仍能够在当下的文房用具中窥见这一份典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今文房用具的种类并不因为时间扥流逝而减少,反而在继承了历朝历代的品类和风格后又有所创新,当然,最受欢迎的仍然是那些历久弥新的经典式样,精巧的明式笔架,整挖的素笔筒,成对的博古柜,束腰小小香几,或者是独板的文盘,甚至是有些随意却不乏浪漫情怀的随性置物台,都足以勾起我们的思绪:“好句得君青玉案,起来盥手炷清熏”,“玉有璞,竹有箨,君子师之,示人以朴”,“笔架沾窗雨,书签映隙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到藏家以及收藏,董其昌的《古董十三说》中曾经写到:“古董,今之玩物也,惟贤者能好之而无敝……人能置向优游闲暇之地,留心学问之中,得事物之本末终始而后应物,不失大小轻重之宜,经权之用,乃能即物见道,学之聚之,问以辨之,其进有不可量者矣。故曰:惟贤者能好之而无敝也。”既是收藏,文房雅物之美,同样也应“即物见道”,文房置物中的风流佳趣,待我们细细品赏与体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者声明:内容由AI生成